绿林网

苏联的最后一天的读后感大全

苏联的最后一天的读后感大全

《苏联的最后一天》是一本由(爱尔兰)奥克莱利著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联的最后一天》读后感(一):故事高手讲述历史

Conor O’clery无疑是个故事高手,把一个苏联帝国分崩离析的故事具体而微,条理清晰地呈现,同时交织着局内人和旁观者的各种叙述与看法。引我深入情境,常常穿越在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室与俄罗斯白宫之间,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大小对抗都似亲眼所见。#阅读体验棒棒哒#

《苏联的最后一天》读后感(二):苏联的最后一天

《苏联的最后一天》,(爱尔兰)奥克莱利著,沈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大致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六年之事,以戈氏与叶利钦博弈为主线,六年与一天皆以时间线各一章交错叙述,最终汇于12月25日。苏联解体原因,见仁见智,谁也给不出一个明确答案,也不可能给出。

《苏联的最后一天》读后感(三):一个时代的终结

苏联的最后一天是一部纪实性质的作品,这本书作者巧妙的以一天的时间为切入点来分析苏联这个庞大的组织体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通过对1991年12月25日这天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告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的细节描述,延展到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之间对于政治经济改革的相互博弈,以及高层保守派八月政变的失败内因,最终上升到了对革命理想和革命现实的辩证看法,隐含了作者对于民主政治在现代宪政中的重要地位的具体理解。

《苏联的最后一天》读后感(四):戈尔巴乔夫的伟大~

苏联的最后一天 从前后夹叙的方式 来展现1991年12月25日这一个历史性的一天。

文章开头引用1906年俄罗斯改革家总理谢尔盖的辞呈,来呼应主人公戈尔巴乔夫的境遇。改革者往往被激烈的革命派和顽固的保守派所抛弃,哪怕他做出的努力和功劳有多大

总统的权威怎么体现?举一个做简单的方式,核武器密码箱,也叫“核按钮”。这是一个便携设备连接着“战略火箭部队的指挥中心”,紧急情况下随时可以授权攻击。日常情况下由两个上校负责携带核按钮,随时跟随着总统。

《苏联的最后一天》读后感(五):避免苏联悲剧的出现

1. 领导人或者苏联对于共产主义本身的理解就存在问题,并非个人的错误,而是时代的局限。这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2. 戈尔巴乔夫在政变发生时,碍于某些原则,而导致了国家的彻底消亡。正如道德一般,个人生命的存在是道德原则实施的前提。国家的消亡只会给民众带来更大的痛苦,没有看穿这一点。并且领导人本身在国家碰撞发身时,过于地优柔寡断,意气用事。

3.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初心也是为了国家利益,希望国家能够重新地发展起来,但却没有注重方法。许多的政策没有经过试点遍直接推广,粗暴而不科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