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格尔导论的读后感大全

黑格尔导论的读后感大全

《黑格尔导论》是一本由[英] 斯蒂芬·霍尔盖特(Stephen Houlgate)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5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格尔导论》读后感(一):黑格尔哲学的绝佳入门读物

这本书写得太漂亮了,举重若轻,简明扼要,详略得当,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对黑格尔整个从逻辑学到自然哲学再到精神哲学的体系梳理得十分清晰,把握也非常到位,是我目前见过导读德国古典哲学最好的一部书了。另外良好的阅读体验也离不开译者高水准的翻译,在关键的概念术语后注上了英文原文对研究者也十分有用。我从讲精神哲学的美学部分第九章开始看,随后带着问题看了看了其他诸章节,无论是对黑格尔的美学还是其整体哲学体系都走了一个很完整直接的把握。

《黑格尔导论》读后感(二):读后感

以历史哲学的意识发展为开头,以基督教与绝对理念的一体两面为终,从无预设的是态逻辑学到意识的现象学发展,外化为具形化的精神(自然),演化出生命,上升到精神,发展出伦理共同体,再到艺术审美去寻找问题的真解决,最后回归内在体验(宗教)绝对精神到此结束。作者绝对是黑格尔的死忠粉,竭尽所能为其辩护,我认为主要的逻辑学和现象学笔墨少了,而自然哲学却占了大头,黑格尔这种理想主义也真是有种独特的魅力,很玄学,给我看的都有点信了,艺术和宗教部分,尤其是宗教,叙述有些琐碎反复,当然读起来是很顺畅的,讲述的虽然琐碎但胜在详细,就是可惜了逻辑学笔墨太少,雨露均沾的必然结果,感觉有些重要的部分反而一笔带过了,但是我是零基础读的这本书,感觉没有太大障碍,很适合初学者进入黑格尔的语境,稍微懂点观念论就能看,尤其是谢林,黑格尔的哲学不怪谢林诟病,某些方面还真是相似,没看太细,只能说大致过一遍吧。

《黑格尔导论》读后感(三):第一章“历史与真理”总结

第一章中包含了黑格尔的思想如下:

原文地址

(1)人类的所有意识都贯穿着思想范畴,范畴是一切经验的中介。

(2)与康德认为范畴永恒不可改变、没有历史不同,黑格尔主张范畴是历史性的。

(3)范畴的历史性表现在思想范畴向着思想的自我规定或自由发展。

(4)不同区域文明、不同时代的文明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精神或者思想范畴的差异。

(5)特定文明、特定时代的法律、政治制度、艺术形式、宗教信仰等等都是“时代精神”的表现。

(6)不同文化的区别在于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自身是自我规定的,在多大程度上明确地、自觉地因而自由地自我规定着。

(7)评估不同文明程度的尺度就是判断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和理解了它们的自由规定。

(8)真理与历史不可分,真理是历史性的,也即是真理是自我发展的。

(9)世界历史的发展尽管存在诸多偶然性,但是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对自我本质的自由的理解的发展(波斯帝国→ 古希腊→ 罗马→ 基督教→ 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

(10)唯有人才有历史,自然没有历史,因为历史是自由的发展历程。

(11)人类历史的书写与现实的历史事件是同时出现的,历史的变化是自我记录、自我解释的活动。

(12)国家作为有着共同目标的共同体提供内容于历史,历史叙述把国家的事件客观化并给予保留。

(13)人的自我理解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14)在历史的顶点,人类完全地认识到自己是自由的、自我创造的存在。

(15)现代社会的意识认识到人的本质是完全自由的、自我规定的存在。

(16)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如贫困、异化、不平等、痛苦等)根本上是由于我们没有完全理解真正的自由概念。

(17)现代社会的哲学任务因此是阐明真正的自由概念和自我规定的概念。

《黑格尔导论》读后感(四):主奴辩证法的条件与黑格尔的意愿

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是个寓言,探究它成立的条件与适用范围尤其必要。霍盖特在本书中给出了有益的尝试。

霍盖特认为主奴辩证法的成立有两个条件:

1、出发点是意识的“自为”。(p107)

2、非生死斗争。“黑格尔的主张不是说,历史上的所有这样的生死斗争都导致了支配与服从的关系.....”(p110)

霍盖特是对的,因为有死就没有主奴两方的存在,只有一方是构不成关系的,这也是科耶夫曾看到的。

但霍盖特也隐隐感到不妥,疑问是:没有生死主奴关系就能成立?因为没有生死就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也没有奴隶对主人的服从,主奴关系照样不成立。

于是霍盖特面对着如何处理"恐惧"这个烫手的山芋。他说“在黑格尔看来,恐惧的思想是一柄双刃剑。“ 霍盖特把皮球踢回给黑格尔。他引用黑格尔的一句:”在恐惧中,自为之是就显现于奴隶自身之中“。(此句翻译更清楚的译法参见先刚版《精神现象学》124页)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奴隶因为认了命而找到自我身份的肯定,也知道了自己的否定面,从而有了自为的方向。

但是奴隶的自为仍然受到主人的制约,尽管他可以在主人力有未逮的领域大展拳脚,也可以希望山高皇帝远,不反待如何。但实际上却只能局限于修理地球、装修私室、老婆孩子热炕头等极有限的领域。而对被主人垄断的政治、经济等领域奴隶们只能像阿Q般抱怨。

因为很显然:恐惧会让人不”自为“。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主奴辩证法一节后接下来的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哀怨意识都是对不”自为“和”自为“过头的不自由的写照。而祈愿在主奴斗争中找回的自由却不见踪影。

恐惧与”自为“的之间关系尽管不是对应排斥性的,却是你增我减负相关的。

所以我的结论是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自身有着严重的缺陷,从主奴辩证法推理出自由的诞生表现了作为自由主义者的黑格尔的一厢情愿。

所幸的是黑格尔自由进程的脚步并不停留,可与恐惧抗衡的其他观念如良心等引导”自为“继续前行,直至制度化自由。

《黑格尔导论》读后感(五):作为核心的自然哲学部分反成败笔

作者尝试将黑格尔哲学诠释为一种与二十世纪哲学共享某些理论洞见,为我们可理解甚至是很熟悉的思想。这种努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将逻辑学部分的工作解释为一个将笛卡尔式的怀疑进一步贯彻到形式逻辑规律中去,悬置对这些习以为常的规律的信任,由完全不做任何预设的思维来考察它们的真正合理性的过程;二是试图破除黑格尔自然哲学那种想要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傲慢形象,在澄清黑格尔处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的同时指出自然中的理性在整个黑格尔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这种努力基本上是失败的,论证的结果按照最好的意义来理解不过是说黑格尔在那些对科学乃至人的整个认识框架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思想家中给出了一个并不漂亮的方案。尤其是作者在第二版中特意添加的大量关于自然哲学的内容,占据了全书近乎三分之一的篇幅却显得冗长而不明其意。由作者重构的一些自然哲学分析的典例已经是在相当程度上对原文进行了同情的理解,但即使是这样也依然很难让人看出其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起到了对经验科学和数学证明的补充作用”,又是如何“揭示出了自然中理性的必然”的。而在对《论行星的轨道》进行的具体辩护中,作者认为黑格尔对 Titius-Bode law 坚持了批判的态度,而寻找行星的科学家们只是不加反思地采取先天主义的思维“按照一个数列来寻找行星”,黑格尔所犯的错误不过是“没有更严肃地对待谷行星的发现”,这一评论更是让人怀疑作者是否也同黑格尔本人一样没能意识到科学家们工作方式的实质。

霍尔盖特将黑格尔的问题意识总结为与康德哲学的两点不同:1.我们施加于感知世界的那范畴并不是思想与事物自身的隔阂,只给我们自己有限的人类经验带来秩序,而是揭示了世界自身的结构,生于这个世界的我们也享有了世界的特性。2.我们理解世界的框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中生成与变化,在不同时间与地域的文明中不同的。我们在此做最为粗暴地独断的话,黑格尔的主要成就与影响都来自于(2),而为人诟病的傲慢与谬误则正好相反。作者反复强调的,同时也确实令人赞叹的黑格尔的历史感、对一切预设的怀疑乃至对历史与文明的洞察都来自于(2),而作为反思之后的解决路径的,最能体现(1)的自然哲学作为最糟糕的部分,还是就让它被遗忘吧。

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历史与真理”、“无预设思维”、“自由、权利和文明”等几节。跳过枯燥的自然哲学部分,本书不失为对黑格尔思想的清晰导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