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认罪书》读后感100字

《认罪书》读后感100字

《认罪书》是一本由乔叶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4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认罪书》读后感(一):很好,但还可以更好

感触最深的是,在小说里,传统女性的形象是通过让她们受难,特别是性的献祭来塑造的。而男性在情感中永远把女性当做自己的附庸。哪怕她们为了他们受到凌辱和虐待,到最后他们感受最深的仍然是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爱人只有死了的才是最保险的。

金金作为一个现代的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一开始是非常生机勃勃的,但是一进入梅梅的故事,金金的这一部分生机勃勃的东西无形就被削弱了。到了中后期,作者忙着控诉历史的罪恶,忽视了故事和人物的情理,情节的组织非常刻意而且尴尬(包括张小英的部分,钟潮的部分,梅梅丈夫的部分)。梅梅和梅好的形象都很单薄,几乎树不起来。只能说,故事里的好人是传统的好人,坏人也是传统的坏人。

小说用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来写金金复仇意识的形成,到最后却没有能和梅梅的故事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矛盾爆发的高潮,这个也是很遗憾的。

另外还有过于戏剧化的问题。人物设定上过于戏剧化,比如金金和梅梅长得一模一样这种小言故事的设定,是不堪用来承载这么重大主题的现实写作的。全灭的结局也过于戏剧化。

部分写得不够“稳当”,因为没经历过毕竟是没经历过,不能勉强。

就阅读而言,整体流畅、接地气,读得进去,没有造成任何阅读障碍。对我这种快餐文字读者而言,一部属于“主流文学”范畴的长篇小说能让我一口气看完,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了。

《认罪书》读后感(二):自传式的坦白书

可以说书名与内容没有太大关系,我不认为书中人有什么罪,只是错而已,错,谁没有犯过?

这样大胆的写着自己的故事,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看至一半,我仍相信这是个自传式的小说。

故事里的很多细节,很多想象,让我感叹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在陨落之前,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够将所有的伤口再舔舐一遍。记得我曾有意回忆起小时候的孤单模样,竟莫名辛酸流泪。小说往往说的是真事,历史仅仅是胜利者的历史,所以,我想着把小说当成历史来读,说不定能更接近实施,当让也要适可而止!

我也想有一天可以写一本关于自己的自传体小说,不必担心所有的心迹被人一览无余,至少有小说这个保护甲,所有人都不必当真,这样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就不会有任何的负担了。

可是现在记忆里关于小时候的事逐渐淡忘了,很多都记不清,甚至怀疑有没有发生过,这让我更恐惧,还是好好的过好现在的生活,体验当下的美!

书中的女主角金金是个大胆的女子,至于她对于家那种近乎冷漠的情绪,我也有过,和家人之间,只是维持刚刚好的关系,谁要不需要依赖谁,说一些贴己话,互相亲昵,这些都是奢侈,还有金金的敢爱敢恨,这些都是一把刀子,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体无完肤!

你的心里有没有一个一直恨着的人,有没有一个不愿意多别人说的秘密,有没有一种羞耻感只有你自己知道?我有,但是不能告诉你,或许有一天,我的经历可以拼凑成一本小说,或许会坦然的说出,当然你不必当真!

《认罪书》读后感(三):“罪”的源头,不应该被定性为“时代”。

一开始看得有些生涩和吃力,但书的故事背景在我心中加了分,也由于不喜欢弃书,还是看看看完了。幸好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我一直在纠结,金金这个人物到底是真是存在,还是全部都是作者的杜撰。我甚至去查了文中一些人物的名字,但是除了那个被学生批斗的“李老师”,谁都查不到,而且也很可能只是重名而已。

小说故事很庞大,线很多,人很多,于是乎这么多的坑,要一个个填好很不容易。所以文中的人物,基本都有些单薄。有些撑不起他(她)做的事,很多重大的情节也都是为了情节而情节,很多人也都是莫名就不见。

其中,最让人有些遗憾且莫名其妙的是金金和梅梅,为什么这么像。这个理论上被认为是整个故事线索的点,貌似没有任何交代。如果一切的一切,源头都只是巧合的相象的话,实在太弱了, 撑不起这个厚厚的故事。

这个书里面,貌似所有的配角都是为了批斗一下那个特定年代而出现的。只要他的批斗作用完成了,他就可以消失不见了。历史我们固然需要正视,但是也不要如此生硬和刻意,反而不美。

书里面,印象最深刻,也可能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寄给梁文道夫妇的白色信。我现在想想也觉得毛骨悚然。让我深深地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还是不要昧着自己的良知和良心做事,否则,内心的不安会阴魂不散。

最后,说说书名“认罪书”,认罪,对啊,所有的人在结局前都认了罪,可是“认”的目的好像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安心,都是告诉大家我当时的“罪”是情有可原的,我也是“罪”里面的“被犯罪者”,我是被逼无奈的。那么所有的“罪”的源头是什么呢,我想作者是想说“年代”。

而我想说的是,活在时间里是我人类,任何一个年代,无论它被定性成什么样,都是由那个年代的人心、人性塑造的。

《认罪书》读后感(四):一个很乖的人写了一部真实的作品

昨天中午读完了 这几天杂事比较多 这里忘记更新了

乔叶送给邵老师的一本书 邵老师早已在 人民文学 杂志上看过了 我一直没机会看 就顺便把这本书看了 可能是期望太高了 没我想象中的好 之前邵老师说 最后为什么都死了呢 对呀 为什么都死了呢 不过书的封面设计很好看 红色一直是我最钟爱的颜色 连我一直不喜欢的书的腰封 在这本书上也成了可供谈资的亮点之一 因为腰封的内容并没有迎合市场的那种类似于“XX必读的十本书之一”“XX重磅推荐”的文字

正是由于金金和梅梅长得像 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长得不像的话 后来的故事没有任何开展下去的理由 但为什么二者那么像 刚开始我还以为后来会有更大的秘密 更大的“罪” 不然的话整部小说的脉络说不过去啊 总不能是因为作者 为了故事叙述的需要 故意让二人长得像的吧 没有其他任何的理由 事实证明 小说最后 作者也没有说明什么 仿佛二人长得像是天经地义的一样 正是因此 才使故事的叙述显得有些勉强

金金和梁新的相遇相爱及至最终结婚 显得过于仓促和戏剧化 小说家惯于编造的痕迹过于浓厚 金金 仅凭梁知写的单个文字做出的貌似合理但却很片面的推断 让人有一种肤浅的感觉 虽然有关于金金的经历作为论证 但这种论证也是为了论证而论证 为了论证才有了金金的那些经历 更显得别扭

留意过还没读这本书之前的关于这部小说的介绍 还以为是专门写的小说 看过之后才看出来 全部的小说也只有梅梅的故事和有关 围绕整个小说而言 除了梅梅之外的故事有一种硬拉扯上去的感觉 如果不是为了刻意表现 不写也完全说得过去 特别是临死之前的金金有一段 路遇一位老大爷以及由此引出的老大爷的叙述 如若不是为了和挂上钩 整个情节和叙事都显得过于牵强

整部小说确实比较不错 但如果找毛病的话 细节和某些情节的处理还可以更好 但此小说的可取之处 也许就像人民文学杂志介绍这部小说时说的那样——“文体上有探索 叙事上有耐心”

《认罪书》读后感(五):《认罪书》在往更深处挖“恶”

读《认罪书》

@郑州大学小牛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先读的是卡佛的《大教堂》,如果说读卡佛的小说你可以读一篇晾一篇的话,这本小说却吸引着你一口气读完,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这种感觉是我在读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才有的。

故事不算曲折,有时候会觉的很像电视剧中的桥段,可是谁能说这些不是来源于生活呢?读的时候,你有一种跟着主人公金金去探索的勇气,去探索更深的恶,再深一点的恶。你从故事中真的会感到人真的是性恶的,嗜恶的,玩恶的,吃恶的,在人行恶的途中,上面布满了虚伪的逻辑,让行恶的人感到理所当然,这难道就是尼采所说的“他们都处于良心的无辜中”,我曾经用这句话来解释日本人屠杀中国人,不过这本书不是说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是中国人糟蹋中国人,从头到尾的糟蹋,从内心到外部的糟蹋,在你的良心上、身体上踩来踩去的糟蹋,它不杀你,它糟蹋你。

在我这个年龄,91年的人,对于的印象只停留在笼统之上,它是一场浩劫,导致无数优秀的文人受辱自杀,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是这只是一个整体印象,模模糊糊,朦朦胧胧。我无法深入骨髓的去理解那个时代他们的痛苦,他们所遭受的命运摧残是何等的惨烈。在读《认罪书》之前我读了《玉碎》,里面也讲了很多作者父亲那个时代的逻辑观念,上级说的就是对的,不是黑的,就是白的,革命是伟大的,这些概念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点匪夷所思,难以理解,难以消化。那个时代的他们所遭受的灵魂的侮辱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一夜荣枯的转换,他们谁也没有赢,期间的贫农赢了吗?之后的被平反的人赢了吗?他们都输了,输给了那个时代。

统治下的乌合之众,在强权赋予他们破坏自由的权力时,他们便抛弃了道德,当所有的行为都被判定为无罪时,他们将处于良心的无辜之中,在破坏的过程中得到恶的快感,那种快感像大麻一样侵蚀着他们,每个人都充当了其中的一员,形成了巨大的破坏力,这种破坏不仅仅是道德上的破坏,更是人性上的自我摧残。

我们这一代如何去认识那个时代的痛,时期到底有多乱,我们无法想象,什么怪事都发生了,我们这个民族,什么时候才能正视历史,难道还像封建时代,等一个朝代完了,在下一个朝代里才敢揭上一代的疤。我们可以和过去保持距离,但是谁能够保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真实的历史,我们被很多东西所蒙蔽,基于过去雾蒙蒙的历史,我们对当下和未来的判断仍然是雾蒙蒙的,我一直认为对待历史要严肃,因为只有认真的对待过去,我们才能做出切合未来的判断。

《认罪书》在向过去的历史动刀,一层层的将外面的腐肉刮去,留下的是血淋淋的痛,这痛不是仅仅让你感到疼就算了,它在告诉你为什么疼?你疼在了哪里?那些疼应不应该?

我用了三天时间连续的将这本书看完了,我感觉很值,因为像我这个年纪,很少读关于反思的书,而一旦认真的读了,感觉那个时候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