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活在晚明①读后感锦集

活在晚明①读后感锦集

《活在晚明①》是一本由贼道三痴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在晚明①》读后感(一):斯人已逝,杏花如梦

很少有人能将古代的市井生活和人物形象描绘得如栩如生,风俗习惯、人物性格、八股考核,三痴资料查得很细,张原所经历的生活感觉非常真实。 张原怀着对40年后大明灭于女真的恐惧开始发奋图强,结交武将、太监、士人、土人,考上状元。引进燧发枪,改进军备,策动朝鲜政变,扶持亲大明实力,发表先知言论,提升话语权,最后使萨尔浒大败变成惜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 这期间怀着先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单感,面对党同伐异,你坚持的我必反对的党政,从夹缝中觅得一点点改变,看得真是心累。张岱和张萼的日子就是美酒、美食和美人,恣意放纵,先知也太痛苦了。穿越后不想着改天换地,或者是没能力改天换地,只能寄希望于君臣相得,做一个治世名臣,君明臣贤的时代自古难有,你的巨大努力可能不敌别人的一句谗言。所以穿越不造反的书想看的痛快基本不可能。 但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下,张原也没有变得像一般穿明者样苦大仇深,他乐于享受生活,登山游水、品茗饕餮、丝竹美人,绝对是穿越者的好模板。 基于张原环境的压抑,本书的女主总体不如前两部。女主商澹然没有《皇家娱乐指南》和《上品寒士》里的角色有灵性,虽然三痴已经尽可能赋予了她很多的优点,但是还很空泛,一见钟情读来无感。留下最深印象的确是师妹王婴姿,一见张原误终身啊,为了张原苦学八股,拒婚,看着很是心疼。张原穿越了连个小师妹都娶不到,比令狐冲还郁闷,要是若干年后得知师妹嫁人了,我觉得张原枉为男儿世间走一遭。 最可惜的就是三痴身体和精力不济,没能再写下去,刚要进入高潮就戛然而止,只剩无尽的想象留给我们。现在斯人已逝,希望他能再另一个世界诗酒风流。

《活在晚明①》读后感(二):从大失败到小失败——也说yy的快感

阅读历史yy小说的快感,大抵就在于虽知其脉络,但却有了改写之的机会,就好像在悲惨世界的另一面突然产生了一个平行的宇宙,在那里,你已经悉知那颗射向无辜之人的子弹的弹道,虽然它已出膛,机会稍纵即逝,还是给了你一个改变既有轨迹的机会。

读史的人很少有不扼腕叹息的时候。其原因,大抵就如书中张原所说,不通过深交就能知晓一个人的本性,那是多么快意。然而,现实却往往难以如此。不然,王安石就不会在贬谪之后的乡间小道上,日复一日地痛骂吕惠卿。而且同时人心又是如此地难以捉摸,就像张居正不会知道那个敬仰他犹如神明的小皇帝会在他身后成长成一个贪婪怠政独揽大权的昏君,将他老妻少子逼迫致死。三维世界里的我们,永远不知道那掀起风暴的蝴蝶翅膀在何时何地颤动,也不能够知道那场逼迫而至的风暴有多么持久旷烈。

大明朝就是在这样的风暴里慢慢死去的,风暴的起因早就埋下,众位史家各说不一,但在少年张原的时间里,这个帝国已经病入膏肓。然而在南国的水乡里,少年张原的眼里看到的,还是一副末世前繁华的景象,西湖歌舞无休息,商女尤唱后庭花。然而可惜作为一个先知者,他眼里心里看见的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他知道在他有生之年这繁华就将冰消,他所敬重的老师王思任将在绍兴城破之日绝食而死,他的好友将投水,他的兄弟将遁入空山追忆这场繁华,所以他迫切地想拼尽全力改变最终的结局。

这就好像赤手空拳之人想在子弹出膛的一瞬间改变既有的弹道,逆风持炬,必有烧手之患。然而张原没有办法,他无法坐着等死,只得做那持炬之人。其实他也羡慕那些死在鼎湖之前的人,他说陈眉公是有大福之人,然而这书里最动人的一幕之一却是他在秦淮河上流露的忧思打动了王微。

好吧,说完作者这些打动我的地方,还是不得不吐槽这本小说真真是杰克苏呀。不过书里的女角倒也都是塑造的极好,除了烂尾的商小姐,王师妹,草衣道人,景兰景徽姐妹,个个都有他动人之处。

还有那晚明的繁华,这是推动我读这本书的唯一原因。每个爱明清小品文的人都不应该错过这本书。作者有时笔触未免拖沓,然而笔下的江南,真是叫人爱极,那些纨绔,那些美人,那些杏花烟雨,那些小桥流水,书生在月下读书,小姐在窗前看他,笔触淡极,始知花更艳矣。

最喜欢的当然是江南篇。后面纯粹为了那yy的快感——虽然知道与历史不符,但是读者就像张原一样,心中自有一股抑郁气,想要到那江湖里快意恩仇一番,当然最大的江湖就是朝堂。

虽然书的最后,作者也不再想写了,再写些什么呢,他心里一定有着隐约的预感,王家师妹不会嫁给张原,修微那样敏感高傲的女子,也难以久侍商氏之下,萨尔浒还是败了,辽东依然会将大明的财政拖下深渊,党争愈演愈烈。

所以,还可写些什么?不过晚明的大失败变成了小失败。

读这书最惋惜的,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已从作者的笔端知了他乃一妙人,愈读愈觉相见恨晚,真恨不能立成知己,然而读完才知斯人已逝,长太息难以掩涕。

《活在晚明①》读后感(三):太匆匆的结局,太无奈的收尾

雅骚在惊心动魄的萨尔浒之战中急流勇退落下序幕,让人惊叹之余不住惋惜。从萨尔浒之战中结束或许是好的,蝴蝶的翅膀已经已经影响了历史,之后是怎样我们不知道,但这太匆忙的草草结束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何为雅,何为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痴兄定是个雅骚的一名男子,我相信他就是那张原。无意仕途却为国为民为妻儿为父母为自己而投身于茫茫的晚明官场争斗之中,历史已经改变后却抽身而隐逸山野。

唉,张原就是三痴兄,骨子里是浓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却少了一份恨劲。对,就是恨劲,一名读书人所缺少的舍我其谁的恨劲。或许人微言轻,或许在官场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只能通过官场的方式去尽力改变历史。然而,作为一名400年后的穿越者对晚明的凄凉结果无比清楚,张原最后的做法却是看天意,相信自己挥动的翅膀定能掀起太平洋的风暴。然而,这张原赌得起吗?走破一步家破人亡。明明知道对历史进程影响深意的人物为何在其弱小时不厄杀于摇篮,是仁慈吗?这仁慈有必要吗?这仁慈张原敢需要吗?

最后这结局草草结束,我相信三痴兄能做得更好,是他自己不想写了,如果他还活着,我相信他定会后悔。如果萨尔浒之战后有个五章作为缓冲将整本书捋一捋,补一下坑,交待完人物的感情纠葛和为以后历史的改变留下伏笔,这定能做到善始善终,而不是消极的是似而非的草草结束,这是对这整书的不负责。痛心疾首! 最后钟太监叫张原去说话,结果屁话也没说,而是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废话。为什么不叫钟太监弄死魏忠贤,魏忠贤当政那些年是中国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难道留着过年就可以逍遥自在地在广东过日子啦?还有,最令大家纠结的就是张原与婴姿小姐的感情,不敢爱为什么要撩要摸要亲,难道只为了满足一下自己所谓初恋情人的幻想?其他作品种马我一概不管不理,但我恨三痴兄为什么不给此女子一个明确的结局,因为婴姿太好了。詹然是张介子一见钟情的妻子,真真是一心为公子的贴身侍婢,王微是义无反顾的红颜知己,而婴姿是张原真正意义上青梅竹马,是灵魂伴友。而就给这结局太令人悲伤了,再写多几十字或许这遗憾不会留着万千读者心中。

天妒才子,三痴兄大概去明当他那张原了,愿他在那能贤妻美妾傍身旁,子女成群绕脚下,百姓安康,天下太平!

心中的王婴姿

《活在晚明①》读后感(四):第一本读后感。

说也巧合,当当上搜到这本书,倒应了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来的老话。因为,我是晚明粉啊!

作者的历史功底不错,文笔老练而不矫情,叙事之间,抓取晚明人物,风致,制度,典故,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笔下人物大多真实存在于那段社会,如医者鲁云谷,做扇子的沈少楼,山阴张氏(最有名的张岱是我很喜欢的戏曲家),商家姐妹(商景兰就是日后祁彪佳的妻子啊),少年服妖倪元璐(日后殉国真是悲剧),连张家家班可餐班都是可考的。这些细节虽小,看者或许并不在意,但作为晚明粉,知道正是这些小细节,让人兴奋的人名,故事,才让那段遥远模糊的岁月变得熟悉而可触。

主人公张原知晓那段历史,能够预见身边许多人的结局,却遵守着社会规则,决意融入这样的生活秩序,做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才干的张家子弟,拜了王思任为师,想通过八股考学,参与到社会管理,实现曲线救国的理想。他也知道,明亡不可避免,但当下还是万历,非是崇祯,抓紧时间享受下末世繁华富贵,还是不枉穿越一回的。

目前看的第一本,当时年少春衫薄。乱世的序幕还未揭开,万历四十年,皇帝久不上朝,张岱还是个踌躇满志准备考学进取的好少年,李自成和努尔哈赤都还没登上历史舞台,秦淮八艳里的姑娘大多都还未出世,汤显祖的牡丹亭刚开始流传,江南还是个承平富庶,文风鼎盛的地方。

换做是我,也会好好的享受下这个时代所赐予的物质精神,而不妄想去干涉去改变什么,张原走了最实在的路,考学,有家族的遗传优势,自己的先天智慧,周围的人脉相助,真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虽只看了第一本,也猜想他定会走的更远,甚至见到更多的大人物,但猜测,登高必跌重,他的归宿不会是朝堂,而是江湖,仿佛会是另一个张岱。

故事情节也有意思,猜书名那段,正好带出了金瓶梅。张岱备考期间游园听曲,已见日后秉性,张宗子是性情中人,登山吃蟹,美酒佳肴,还在佛殿前演戏。这些大概都可从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里找到源头。作者对人物生平想必是熟悉不过的,这情节嫁接的也合情合理,觉得耐人寻味的是两个已出现的女主,王婴姿和商澹然,她们的家族背景都是可考的,唯独自身却是杜撰,王思任有两女,却无名叫婴姿的,商家有两个女娃儿,却无商澹然,找不到这两人的结局,大概这就是作者留下悬念的地方吧。

当然最大的悬念是张原,我想知道他还会遇上什么人,经历什么事,得到什么证悟,参透什么机缘。他会不会帮我解开许多读史的困惑,替我说出对那个时代的人想说的话?

不得而知,那就继续看下去好了。

文中服饰描写不够精准,只见窄袖褙子之说,却无晚明江南流行的立领大袖描写,是时间未到?还是我有所遗漏?或是作者对服饰考据的不够?

风流士子,失意文人,听曲,游园,狎妓,断袖,阉党,东林,复社。因为戏曲史和明人笔记了解江南的士风,文人的风流,思想的放达,不同于明前期的拘谨严正,明后期的江南社会是个尊情重性,风物繁华的世界。

因是戏迷,知道昆曲在此期间兴起,颇为士大夫所推崇,文中提到的山阴张氏家族,张岱就是大戏迷一个,当时的人对戏曲到底迷到了什么地步呢?思想家顾炎武曾痛心疾首地吐槽,今日士大夫才任一官,即以教戏唱曲为事,官方民隐,置之不讲,国安得不亡,身安得不败?又及:今之鼓弄淫曲,搬演戏文,不问贵游子弟,庠序名流,甘与俳优下贱为伍,群饮酣歌,俾昼作夜,此吴、越间极晓极陋之俗也。而士大夫恬不以为怪,以为此魏、晋之遗风耳。看来,这就是我爱这个时代的原因,大概是心学兴起,人欲胜过了天理,再加上物质条件的优渥,自然而然,纵情成为主格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