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微观清史100日》经典读后感有感

《微观清史100日》经典读后感有感

《微观清史100日》是一本由刘澍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观清史100日》读后感(一):《微观清史100日》的书评

http://[链接]见微知著——读《微观清史100日》

我朋友兼师哥的大型作品创作,想知道里面的具体内容可以用微信搜索这篇公众号文章《见微知著——读《微观清史100日》第一卷 》查看作品详情和作者介绍,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值得作为好作品去推荐!非常棒!

这部作品首先创作了以日为题材的作品,角度非常好看,值得一荐!作者是我特别好的好朋友,欢迎支持一下。

《微观清史100日》读后感(二):微观清史二十日……

悠悠华夏史,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英雄万万千。如果提起离我们较近的一个朝代,不得不说的便是清朝,开疆拓土、行政规画,不亚于秦、汉;打造盛世、经济繁华不亚于唐、宋;扬名海外、万邦来朝不能不可谓是一枝独秀,宦官干政这种流传了几百年的“特色”也是悄然消退……可以说,清朝是一个相当修明的朝代,凭心而论,个人感觉还超出和它相距不远的明朝不少,但它也在王朝的后期暴露出不少毛病,书写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幸的一页:在工业革命的世界大变局中,它的封建保守、固步自封使其一直承受着被侵略的境地。宏观的历史大潮中,记录清王朝历史的书籍大有人在,随手翻翻,就是清史……

近日,一部从帝国重构、五行八作与城市摩登入手的《微观清史100日》走入视野,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北师大历史学博士,特殊的人生经历锻造了他特殊的历史智慧。在恢宏的宏观清史比比皆是的情况下,作者另辟蹊径,以时间为轴,从微观角度书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点点滴滴……

一天,有时很快,一日三秋;有时很慢,度日如年。京师易主作为第一个出场主题,时间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1644年的4月24日:闯王入京城,满清横扫大陆,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一方是“皆诸臣之误朕也”的千古遗憾,一方是开启王朝新纪元的开怀大笑,一方是暗藏吞并万里河山的雄心壮志,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也由此落下方向……

从南明使副向亚历山大求助,到和珅担任镶蓝旗都统。短暂的二十天,横跨一百三十多年,历经康雍乾盛世,在时间的单位下解剖历史,以一滴水珠的光辉,反映清朝历史的大海;以几片树叶,反映茂密的森林;以小见大,以微观历史探究宏观历史。丰富的思想资源、浓重的文化符号,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片段在作者的笔下再度上演……

《微观清史100日》读后感(三):《微观清史100日》:又被清宫戏骗了

清宫戏一度非常火,我们看得多了,就相信了。

王刚、张国立、张铁林三个人因为出演纪晓岚电视剧,被称之为铁三角,可谓是一代人的经典回忆。但历史上纪晓岚和和珅还有乾隆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有待考究。

再比如《甄嬛传》中雍正皇帝的智商有点不靠谱,似乎总是那么被动。

我们本就浅薄的历史知识快要被清宫戏洗脑了,更加不知道真假了。

今天分享一本书,用真实的史料记载看一下雍正皇帝的一天。

1、凌晨2点:起床;

2、凌晨3点:接见军机大臣,随后接见六部尚书、侍郎;

3、凌晨5点:上朝,按顺序问事,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理藩院、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

4、上午7点-下午2点半,批奏折;

5、下午3点-晚上8点,批奏折或者读书;

6、晚上10点休息。

这一天,早上6点早饭,下午3点午饭,晚上8点宵夜,连吃饭都是穿插进行,忙得根本没有时间照顾他的妃嫔们,更不会像个工具人,由着女人们玩宫斗的那一套。

这本书本书的作者是青年作家刘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博士,世界史博士后,师从周少川、杨共乐先生。

以上雍正皇帝的一天就是这本书中的内容,有趣,可以一读之。

它的写法很是特别。

01 写法

清朝的历史有268年,从1644年清军入关至1912年清帝退位。本书选取了其中的100天作为切入点。

这100天里,有29个政治事件,展现的是天下朝贡体系向民族国家转经型过程中的部分大事件;有28场战役,战争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摧毁、有重建,对清朝的格局都有很大的影响;有15个职业,包括边防战士,金矿主等;也写了11个生活场景,皇帝、皇子、太监、冷宫妃嫔等的清宫生活;还有10个城市,包括京沪穗津渝蓉等现在的大都市的发展;还写了7个第一,比方在第一册中有提到的第一次出访欧洲。

全书共分五册,合计100天,每一部分都能独立成章,分开它就是一扇扇窥探清人生活细节的窗户,合起来则能构建谱系,方便我们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了解清朝。

在第一册中包括20个主题,按全书的框架可以分别归类到以下几个部分。

02 优点

在作者的自序中,作者提到,在这本书的写作中,始终在清帝国看作是世界体系的一员。

比如拿《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一事说起,康熙与彼得大帝的比较。

另一个优点,这种从小见大的写法,更容易吸引读者的兴趣。而后以搜山检海捉史料的态度进行考据探索,从小故事到大事件,更容易被记住。

更重要的是,适合现在大家的碎片化阅读习惯。

03 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不是虚无主义,他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创造的,我们学习历史,应当对历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尊重和珍惜自己的历史,保护好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也无法改变。如何对待历史,是一个关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严肃问题。

同时,把中国放在世界里,把历史中的中国放在当时的世界里,多方力量,多方立场,用宽阔的历史眼光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从不同文明中吸纳有益成分。

这才是读史以明智的真正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