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史九讲》读后感100字

《清史九讲》读后感100字

《清史九讲》是一本由[日]内藤湖南(内藤 虎次郎)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292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201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史九讲》精选点评:

●清朝的历史虽说离我们不远,但还是有许多疑点的

●清朝历史知道一些,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有了一些新的观点。

●虽然简略但切入点非常准……有浓浓的时代气息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好看的

●历史不容错过,即便我们现在很幸福。

●本书对清朝何以走上末路做出了精辟深刻的分析

●从政治到艺术,包罗万象特别精彩。

●清朝历史还要多学习学习的,别被清宫剧耽误了。

●日本汉学家治学水平还是要好于欧美啊,毕竟是一个文化圈的。

●喜欢历史书籍喜欢这本书想看就看一看

《清史九讲》读后感(一):大清亡了

本书是日本史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内藤湖南在1911年和1915年于京都大学两次演讲的内容合集。1911年正是清朝末期风雨飘摇之时,时局之乱千年一见,处在当时的历史中,很少有人会思考接下来邻国的走向,以及站在内藤的角度本国即日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是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单单是一个学者简单的毫无目的的研究邻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时局等方面,或者说没有这么单纯,不过呢,硬要安上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的话倒也不必,虽然以我们如今穿越者的身份来看,最后这些资料的确是帮助到了日本的侵华战争,但其实这是诛心了,这本书通篇读下来能看到的仅仅是一名搞学术的历史学家、汉学家的个人研究而已,可以想一想,但没必要上纲上线。

而内藤湖南对于清朝历史的梳理和研究真的让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些汗颜,我知道的历史仅仅是上学时课文里的浅尝辄止,或是从电视剧和一些小说中得到的,与这种纯史实资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看到内藤从政治到艺术,从经学、史学、文学、书法到绘画全方位去剖析清朝,去站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和时间去研究一个王朝从建立到辉煌再到末期,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挖掘浩如烟海的资料,还必须要有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大局观。

在本书的最后,也就是演讲结束时,内藤有劝说日本不要妄动,而要静待大事到来的,这更像是一种预言,那么依旧用我穿越者的身份来回头看,内藤的话在后面的时间里大部分都预言成功了,这是什么,这就是一个历史学家的能力!一个文化人的力量!

本书分两部分,前六讲说的是清朝的政治、贸易、文化、经学、史学和艺术。这一部分大致又按照清朝在位的每位皇帝为分界线,细致的讲述在不同的皇帝清朝所展现的不同社会生态,以及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和结果。政治和贸易还罢了,而文化方面是真的佩服这位学者,其对于清朝文化的现状和传承,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优点、缺点,甚至于未来的走向都讲解有理有据,入木三分,条理清晰,让人信服。

后三讲是研究清王朝的衰亡,堂堂大清怎么就忽然风雨飘摇了呢,其内在的原因和外在原因都有哪些,内藤分别从兵力、财政、和思想三个方面做了精辟深刻的分析,可以说这么把所有的资料摆在了桌子上,清王朝走向末路已经满眼可见,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止不了。而其后的对中国此后的命运推测和我刚才说的建议日本坐山观虎斗更是让我有些佩服和不寒而栗,因为作为这本书的穿越者,我心里明确的知道,他说的大部分都是对的,然而无力阻止,这里忽然有些体会到了历史车轮一路碾压而过的感觉,无可奈何,只有叹息。

《清史九讲》读后感(二):王朝的余晖

大清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留下的故事和传说,充满了诸多的奇幻色彩,努尔哈赤建大金,皇太极改国号“金”为“大清”,《清史稿•太宗本纪》中对皇太极的评价是:“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铁骑之下的领土面积达1316万平方公里,直到晚清领土缩水,签订多达三十几次的割地赔款等不平等条约。王朝的余晖,便是爱新觉罗.溥仪作为一个普通人,回到紫禁城,老泪纵横的一句:37年,我回来了。

天下姓什么,对于百姓来说,没那么重要,王权的更迭,历史的重复上演,他们只在乎,谁给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农业等并行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盛提供巨大的外围保障,农业作为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相辅相成,每一环都至关重要。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灿烂的宝珠。

拿到内藤湖南的《清史九讲》,很庆幸,同事没有问出那个带有色彩让我觉得她无药可救的问题,常规下,可能会有一部分人会说:我们中国的历史,什么时候轮到一个日本人来讲。只有人分国籍分善恶,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是历史的见证者,前提是,可以不篡改历史的陈述这一史实。 内藤湖南在中国学方面 ,是非常严肃的学者,对各种史料进行搜集、研究、考证等,让我们今天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个全貌的大清朝。

清朝的变迁,满汉文化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一定意义上毁灭了清朝,成就了中国,如果没有外来侵略者,这片土地虽然落后一点,至少安逸,没有枪炮毁人家园,没有鸦片蚀人骨血,虽然闭关锁国,那也只是内部之争。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克复,”比如:克复安庆,克复雨花台。孔子一生都想着“克复周礼,”恢复礼乐法度,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却要战胜敌人,收回土地。清政府的长枪短矛,抵不过洋人的西式武器,必须要建立新的西式军队。军队已经落后了,财政也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清朝统治者例行节俭,又减轻人民的赋税,耗羡归公、捐例盐课、关税,国库本应充盈,可,大规模的征战,花费巨大,将领们私吞军费,成为黑洞。

历史有时候,总喜欢用女人来说事,红颜祸水,导致君王不早朝,才有揭竿而起,等等。西太后慈禧,在我看来,也可能只是这其中的一个。历史留给她的,本来就是一地鸡毛,5岁时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初为人妇,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她是清政府的最高决策者,主动求和,她的见地,从不是单纯的保全自己,是为了整个大清王朝,这个朝代的偏见就是,男人主张逃跑的时候,就是保全大局。我听过最客观的评价就是: 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清史九讲》通过对清朝历史全貌的分析,明朝的遗留问题,向我们展示了这一铁骑下的王朝,由盛转衰,分分合合本就是天下大势,犯家国者,虽远必究。

《清史九讲》读后感(三):追寻历史的印迹:东洋学巨擘内藤湖南解读清史

在谈《清史九讲》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聊作者内藤湖南。乍听这个名字,第一印象是个日本人无疑,因为姓“内藤”,但是名字叫“湖南”(中国地名)未免太古怪了。其实“湖南”是他的号,据说为了纪念家乡的十和田湖。他本名内藤虎次郎,京都实证学派奠基者之一,是位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内藤湖南出生在汉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小时候,他的汉文写作在家乡就颇有名气。年近不惑,他以新闻界记者身份转战京都大学史学科,从非科班出身人员摇身变成东洋学巨擘,足见其对中国历史的精通。他一生曾九次造访中国,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不但游历各地名胜古迹,收集珍贵史籍,而且还与当时的著名学者如罗振玉、严复等人有过学术切磋。作为上个世纪日本著名史学家,他提出的中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经久不衰,他的著作依旧在市面上热销。

不得不说,这就是京都实证学派的魅力所在,其影响超出了日本,也超出了当世。

日本人做学问很有一套,京都实证学派像我国的乾嘉学派一样,注重实证主义,考据非常精致,但凡拿出一个结论,必然通过实地考察、原典解读、文献收集和考辨等具体实在的治学方法得出的。如同科学结论,是不能被随意推翻的。

内藤湖南在中国学方面,可谓是骨灰级大师人物,其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史(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重大事件的分析、评论和趋势预测,以及在美术史、敦煌学、满蒙史地等领域都卓有建树。

《清史九讲》是截取1911年和1915年,他在京都大学做演讲的内容。当时正值清朝动荡之际,内藤湖南从兵力、财政、思想三方面对清朝的现状和未来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预测。民国成立之后,他再度从政治、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梳理清史,力图留给世人一个包罗万象的清史全貌。

《清史九讲》中的“史学”,内藤湖南提到了“郦学”。郦学是指针对北魏郦道元所著的地理名篇《水经注》的研究。清代戴震和赵一清因剽窃事件引发的争论,将《水经注》的研究推向了高潮,杨守敬可谓集大成者,可惜书稿尚未出版。郦学在清朝历史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板块,内藤湖南却做了相当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其治学严谨。

看了《清史九讲》会觉得其他人写的清史有些“薄”,别人的思路是单一的,以时间为纵轴,历史人物、事件相互穿插,而内藤湖南不同,他的书,脉络非线状而是网状的,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如同全息照相,在眼前绘出一幅清朝旧貌。难怪末代皇帝溥仪曾给他题字“博学多识”。他在晚年的时候,不仅仅是一名学者,而是在中日关系上有发言权的人,成为近百年来日本中国学界一面难以撼动的旗帜。

在清风徐徐的午后,翻开此书,听内藤湖南讲一段尘封的历史,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领悟。

《清史九讲》读后感(四):“别人”眼中的清代中国

有清一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所谓“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指的就是这一段。清代入关前一帝(皇太极),入关后十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再加上努尔哈赤,合计算十二帝,从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结束,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有清一代的历史变迁、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关系等,官方史书应该最具权威性。不过迄今为止官修的史书中,清史并不在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范围之内。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了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稿》,只能算是“清史”的未定稿。但由于清朝题材堪称影视剧、历史小说的“宝库”和厚爱,清代历史特别是野史、传奇素为时人所津津乐道——但这些的确不是真正的历史,戏说而已,笑一笑就过去了。了解清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清朝,还是要从严肃的史学著作中去寻找,由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内藤湖南撰著的《清史九讲》,从政治到艺术,横跨经学、史学、文学,展示了一个相当熟悉又有一些不一样的清朝,值得仔细一读。

内藤湖南是“京都实证学派”创始人,《清史九讲》这本书是他在日本京都大学任教期间,于1911年和1915年所做的两次演讲的内容,所以取名《清史九讲》。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所涉及的内容正值清代结束之际,作者本意是在给日本学生讲解邻国历史,从历史、帝位传承、对内对外关系、经济、思想、艺术等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解读。由于作者的学者身份,他的这些解读自有其专业化的一面;也由于当时的日本对当时的中国早就有更加细致的研究,掌握了相当多的第一手资料——从书中附录的丰富的插图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本《清史九讲》虽然只是演讲实录,却足以带给今天的中国读者一种别样的启示。

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普通人和专业研究者的角度显然都是不一样的;而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衡量,中国的历史学者和国外的历史学者,角度选择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譬如内藤湖南就认为,有清一代,满汉双重的政治体制既是清朝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诸多弊病之源。这个论断就比较有意思。中国的研究者中,对于这一点也并非没有关切到,却多半是从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角度来看待。还有比如,内藤湖南还花费了一定的篇幅涉及到满文、满语,也是比较新颖的。

值得关注的一点还在于,由于内藤湖南的演讲是在清朝结束、民国初年这段时间,所以作者对于当时中国的走向也作了一定的揣测。虽然作者称自己不过只是作了“学究式的一点结论”,却还是多少有些道理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史学研究的那种认真、细致、严肃之所在。

《清史九讲》读后感(五):不一样的清史

不一样的清史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过繁荣,也经历过巨大屈辱,在历史的长河里秦、汉、唐无疑是中国历史的顶峰。而对于满清史,很多人更多的是无奈。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特别是清末那段历史对于国人来讲是不堪回首的。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我们要有正确的历史观看待这一时期。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共传10帝,经历了267年。对于清朝不管是野史还是清宫系列的剧集我们看了不少,对于清史有一定的初步的了解。当然对于这一段历史我们不能故步自封,相信所有人都愿意了解同时代其他国家的学者是如何看到清史的。

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实证学派”创始人内藤湖南的《清史九讲》一书则是以日本学者的态度讲述了清朝的历史。《清史九讲》是内藤湖南于1911年和1915年所做两次演讲的内容,内藤湖南从兵力、财政、思想三个方面,对清朝何以走上末路做出了精辟深刻的分析,他能做出详尽的分析得益于他所处的时代。在这本书中内藤湖南梳理了清朝历史,从政治到艺术,文化、经学、史学、文学,思想等因素着手,绘出一幅包罗万象、与众不同的清史全貌。看这本书犹如走过历史的回廊,各种历史画面意义生成画像从眼前经过。

内藤湖南一个专业的学者,《清史九讲》一书是在其两次演讲的基础上编订而成的书,他所讲述的内容有其独到之处,内藤湖南的演讲在当时不仅详细讲述了清朝的兴衰、文化、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这也说明当时日本对于中国详细的研究。在这本书中图文并茂的书写方式让我们对于那段历史有了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

内藤湖南的观点显然与中国的学者观点是不一致的,但其专业性是不容置疑的。作为专业的历史学者,他更是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还原了当时清帝国所处的状态。以史实为根本,清朝的结局在他的笔下是显而易见的。相对来说他所处的时代,他见证了清王朝最终的覆灭。清朝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我们很难客观公正的给出结论和评价,我们毕竟离那个时代有了百年的时间。而内藤湖南看到了中国改变的时刻。他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观点,中国的时局是大势所趋,更是时代进程的一种必然结果。在这本书里详细记录了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展现在我们众人面前的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清朝历史。

我们也在学习了解那段历史,而《清史九讲》一书的原稿则是存在于大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民国刚立的阶段。他书里所记录的更有专业性,我们学习历史也应该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深入学习,现在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去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历史的洪流始终在滚滚向前,看内藤湖南的这本《清史九讲》就是揭开一段尘封的往事,接受一种新的感悟,历史的模样在不同人的笔下是不尽相同的,多以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你才会发现历史最真实的样子。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