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永不妥协的大生命 : 孔子的一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永不妥协的大生命 : 孔子的一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永不妥协的大生命 : 孔子的一生》是一本由李山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不妥协的大生命 : 孔子的一生》读后感(一):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孔子

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孔子也会是一个成功伟大的人。因为他具备了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特质。首先,他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论语》的第一篇,他就讲到了学习,他立志终身学习。许多贵族和邻人不认识讲不明白的事和物,都会向孔子请教,而孔子博而多学,都能给予一个明确的答案。学习对孔子来说,不只是读书破万卷,更多的是对学习的理解和论述,孔子认为:学习是造改人们的自然品质,使其拥有健康的人格。在今天看来,学习的重要性莫过于此。其次,他专注。做什么事情,他都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不管是放羊还是当管理员,他都能做到最好。他教育学生,为社会培养了众多有用的人才。“四科十哲”至今影响深远。最后,他历经磨难,但依然乐观、上进,不畏权贵,保持如松柏般凛然秉直的追求。

在《永不妥协的大生命:孔子》里,作者用轻松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这个孔子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深沉学究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脾气有性格的孔子。在失去爱徒时,他的悲恸欲绝;在受到当朝权贵要求征税的请求时,他的坚决阻止;在启发教学时,他的灵活思辨……作者在本书中,没有试图呈现一个全方位全角度的孔子,他选取了孔子生平的重要片断,每一章以一个主题进行讲解,作者的视角较为独特和精准,他从孔子的出身、办教育、论政道、从政、周游列国等对孔子的生平进行了讲述,这是一本浓缩版的人生精华。通过作者的介绍,对孔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到孔子,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徒弟们。看《论语》通过孔子和弟子的对话,弟子们的性格跃然纸上,孔子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徒弟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想游楚国,在陈蔡之间受困挨饿,差点了丢了性命。三个弟子对受困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可看出子路率直,有什么说什么,不圆润;子贡聪明,巧妙回避了问题的关键点;而颜回睿智,回答深得孔子的认同。这些性格各异的徒弟,孔子回答也各不相同,有一颗育人之心的爱在里面。子路去世,孔子如痛失爱子,那份痛如历历在目。

孔子最高才官至大夫,没有显赫的官职,但是他的思想却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直到今天,他的思想仍被推崇和爱戴;而那些鲁国的权贵们,当时虽然权倾一时,但是今天看来,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悄无声息。

《永不妥协的大生命 : 孔子的一生》读后感(二):木坏山颓,哲人其萎

#第一章——第五章# 今天读的是学者李山的《孔子的一生:永不妥协的大生命》前五章,讲孔子家族渊源到孔子从政失败,周游列国,这一段经历。 对于孔子的生平,我们都耳熟能详,我就不再就本书的对象——孔子进行评述了,说说这本书吧。 上世纪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进入多极化格局。美国学者亨廷顿,适时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峙已成过去,未来人类的冲突,不再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一种新的冲突,即“文明的冲突”。具体来说,是西方基督教文明,远东儒家文明,中东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 现在的局势已经证明了亨廷顿的担忧。ISIS组织显示了文明差异带来的巨大破坏。因此,对三大文明做解读,了解三大文明背后的机理,就成了很多学者的课题。 本书的研究对象很有价值,但学者李山因参加过百家讲坛,致力于用通俗甚至粗鄙的语言解读儒家经典。读起来有时会有不伦不类之感~

#第六——第十五章# 这一部分是孔子周游列国到孔子逝世。在这一部分全面展示孔子的生活观念、社会理想、政治理想及作为教育家对弟子的教育之道。 孔子修身的核心即是“温良恭俭让”,强调“内圣外王”。期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政治上,曾有人问孔子:“什么是好的政治?”孔子答曰:“近者说,远者来。”即治内的老百姓都欢乐,远方的人都来投奔。话很简单却是对什么是好政治下的好国家的准确概括。一个国家政治好不好,要看一个国家对外面的人是否有吸引力。 对于文化,孔子整理“五经”、《诗经》等经典,将其传承。这些典籍也反映孔子的思想。以《春秋》为例,基本精神有四点。第一,反对横征暴敛。第二,反对用暴力手段灭人家宗祀、国家。第三,赞美那些为捍卫文明做出贡献的人。第四,强调文明是判断华夏与夷狄的标准。 在教育上,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且有“四科十哲”之说。“四科”指孔子开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科目,“十哲”是“四科”学习中的佼佼者,有十位,他们的名号都很响亮。具体为: 德行:颜渊,闵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对于孔子,美国一位汉学家的评价可高度概括。“既凡而圣”。孔子的儒学,追求的就是在平凡中实现神圣的人生。

《永不妥协的大生命 : 孔子的一生》读后感(三):知识改变命运的最佳诠释

八年之前我曾写过一篇《“仁”字后面的人民性》,那时去尝试研究了一下孔子,但毕竟由于学识有限,受所写文章主题的限制,了解的很少,局限于他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等等,似乎并没有接触到他生活的历程,也即孔子在我眼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个被神化的人!如今,李山的这本《永不妥协的大生命:孔子的一生》将孔子从神坛上扶下来,让我对孔子有了一种真实的认识,他原来也是常人,只不过是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实践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一命题!

书中从孔子姓氏的来源出发直至孔子的逝世,向我们描述了孔子的一生。历史不能重复、作者虽然是根据既有的历史资料来进行研究,但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在论述中,作者将自己的学术思想融于其中,其语言诙谐幽默,将一个活生生的孔子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作者的叙述,孔子一生如画卷一样徐徐展现在我眼前,其激荡澎湃、失意落魄让人慨自己人生之庸庸!

书中牵扯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如对姓氏方面知识的讲解,如“叔梁纥”中的姓氏知识。关于孔子是父母“野合”而生,这个历史上一直有所争议,即“野合”到底是什么意思,李山据经引典,从《诗经》及历史遗迹等,提出了自己合理的解释是值得信服的!

在书中,作者在讲述孔子一生的同时,无意中也宣传了一种育儿理念。依据作者所言,孔子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父亲在其三岁时就去世了,是由母亲养大的。并举了孟子、欧阳修等人都是由母亲养大的,由此给我们了一个佐证,那就是“好的母亲能够影响三代”。孩子优秀与否,母亲的作用很重要!

孔子虽然是礼法的尊崇者,但他并不是顽固不化、因循守旧者。根据作者的叙述,孔子认为礼法应该是沿着贴合人情的表达方面不断完善变化,并不是一味地抱着老礼不放。这一点也给以我们启示,既然伟大的孔子都这样,那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其学习,如在丧葬习俗、婚俗方面是不是也应该因时制宜?

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详细地了解到了孔子为什么会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没有找到政治归宿,然而这只是现实层面的失意,从精神层面看,孔子却拥有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乐观通透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理想的实现,不仅仅是有才华就能解决的,还必须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孔子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并不代表他是失败的!在那样一个乱世,他能够提出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政治理念,已经是成功!

孔子的一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生命中坎坷不断乃至悲壮,但只要秉持信念,生命亦能光芒四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