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云中兰若》读后感精选

《云中兰若》读后感精选

《云中兰若》是一本由故事 骑桶人 张晓雨 / 编绘 张晓雨 / 绘色 周华龙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中兰若》读后感(一):读《云中兰若》

看书名《云中兰若》,第一闪入脑中的画面是《倩女幽魂》中的破败的兰若古刹,心中便起了与鬼神相关的念想。及至翻开首页,一顽淘小娃使一招“单龙出海”,黏稠的鼻涕如蜘蛛射出的天丝,牢牢裹住蚂蚁,我暗暗大呼厉害。看下去,整部漫画构图好似几年前的一部台湾动画短片《樱时》。可惜当年不解影片中的神鬼奇谭,同样涉及怪力乱神,漫画背后的深意我也参不透。

读了刘编辑随书附寄的骑桶人原著小说《漂浮在空中的兰若》,虽看时觉得有趣味,但仍碍于未生慧根,悟不了其中玄妙。仅其中一句,“他以为佛理本在日常中”,印象深,老子好像说过同样的理,“道在屎溺”。漫画最后一幕,众僧人纷乱,为争抢数不多的纸鸢逃命而大打出手,漫长艰辛的修行毁于一旦,终敌不过人性中对死亡的恐惧。相较而言,主持真正看破色空,在熊熊烈焰中与寺庙同生同死,那幅画面如凤凰涅槃,撼人心魄。这一幕与铁达尼没沉大西洋时的情景何异。

骑桶人在一篇文章中有如下说明:

“自去年年初结婚以来,诸事繁杂,上月小儿降生,更是疲于奔命,写作自然只能放在一边了。今年只写了两篇小说,《飘浮在空中的兰若》是其中之一。我一直以为生命的方向不是唯一的,我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履行为人子、为人夫与为人父的职责,也就接受了吧!向上与向下其实并没有区别。因此,我的小说中向上飞腾的住持和无根与向下跳跃的其他和尚们终究还是会相遇的。我一直深信这一点,向上与向下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最重要的只是内心的那一点执着与爱罢了。”

我想,执着与爱,人一生的支撑,没有的话,漂浮在空中,不上不下,亡于孤寂。

《云中兰若》读后感(二):落地,修行

这是一个很有中国味道的故事。浓郁的笔触,蕴含同样浓郁的内涵。60几页的篇幅,虽不难读;懂,却要见仁见智。

凌空飞起的碧云寺,像一座桥,连起前因后果;又像一面镜子,照出荒诞与虚无。

书中最让人困惑的,可能就是无根了:本是春风得意的偶像级法师,却在一夜之间遁逃,去俗世花天酒地、偷盗乞讨……;被捉回碧云寺,遭受众僧围攻审判,也不反驳、不解释,只说一句——“修行之法如恒河沙数,不可数亦不可言,悟者自知。”

无根到底怎么了?是静极生动,戒律难持;还是修行之道另有法门?他的举止有何深意?

接下来,碧云寺在寺庙上下准备迎接皇帝的时候,拔地而起,飞升到半空当中。

再后来,寺庙上下为了重返地面,做出种种努力……

去查了“兰若”的含义:兰若,佛教名词,其中“若”字读rě,梵名Aranya,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躲避人间热闹处,无诤、空闲之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也泛指一般的佛寺。

“云中兰若”,当然是指飞升到空中的碧云寺。可是,这里虽然“寂静”、远离人间,却并非“无苦恼烦乱”。人们为了返回人间而痛苦、努力、争夺、挣扎……。这也恰恰暴露了他们心有牵挂、求生之欲不绝,而与“六根清净”相违。而且,慌乱求生的众僧,是远不及之前出入红尘的无根的。后者“酒肉穿肠过”,尚能“佛祖心中留”;而众僧在逃生时,早已全忘却了佛门教诲。

“纸上得来终觉浅”。紧闭山门、念佛诵经,终究只是一半修行。须知,释迦牟尼佛曾就曾是是繁华见尽的王子。后世的弘一法师,也曾是翩翩浊世佳公子。

寺庙飞升后,井水逐渐干涸,此时方丈命人拆掉围墙,砌坑贮水。——这或许可以看做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举动。然而,为时已晚。

落地,修行。入世,才能出世;与世隔绝,永远难懂世情。

《云中兰若》读后感(三):有欲的无根

无根认识到,不再有什么东西值得他去执着了。

他们一直找到海边,却仍然没有找到。

小说的整体粗看来是与第一出场人物无关的,它的梗概更像是一群和尚如何战战兢兢地在“天意”的玩笑下抗争的故事。那更像一部灾难片,有悬念有张力,够刺激够猎奇。

反正无根已经死了。

好故事身后都站着好魂灵。这种好魂灵并不意味着迎合当时社会审美的趣味与道德评价的标杆,很可能恰恰相反,它就是一朵隐隐约约却无处不在的坏榜样,但它的存在,便是要打破这种木讷的平静,撕破人们以沉默当谎言的喉咙。譬如,弗兰肯斯坦。

我几乎要坚信,这个故事,是在对佛教进行否定。

但是作为槛外人,妄论宗教佛法依旧内心不安,那么不如“借一步说话”,把这个佛,放大为世间的法。

无根,你到底是神,还是一个纯粹自由主义的凡人?

无根,你是真的,没有执着么?

故事里的无根,做出种种惊怪骇人的举动,实际上是通过“破”去达到“不破”。他在尝试,人间拘束那道南墙的边界。而当他束手就擒回到云若时,他产生了无欲之后腾然升起的最大的欲:为众生普度。

前半程沸反盈天的无根啊,或许还是个如同唐传奇里越规逾矩的混世者,由得世人笑,兀自赛神仙。但后半程“不在场”的他,却成了影响整个大局的隐性上帝。他并不是惩罚众僧对他的拘禁与嘲讽,那样的复仇故事,倒不如以情杀开始更吸睛。他要做的,是以命度量众僧的修行。

践行不食烟火的人,还是有着依恋喧闹市镇的顾念;坚守六根清净的人,还是有着人伦亲情的割舍不去;平日礼让谦恭的人,还是会在生死命悬时选择自保……无根得知这一切,一定是意料之中,但痛心万状的吧。

小说里,给了住持一个登上极乐世界般的结局,这是对他无私的赏赐么。或许在飘升的那一刻,住持懂得了无根。

绘本里将这种了悟表达的更明显,通过将整部小说转换成说书人口中的故事,又置放了一个孩子进入故事内外。我总觉得,那个发现无根神力的孩子和在场听书的孩子是同一个。这个猜想在结尾也被印证,那枚漂浮的硬币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奇幻。

保住孩子与得道高僧,整个故事以离经叛道的开头和复归传统人伦的结尾,讲诉了一个余味犹存的传奇。

事实上,最近传奇小说的复兴也是有相当浓重的现实基础的,那些写手笔下的地铁传说、写字楼奇缘、以古喻今的戏说,都是在不平衡的世间尝试寻求一些平衡。可能最终未找到,可能事情的走向大跌眼镜,可能焦躁起来干脆打破。其实我会想,打破,未尝不好,为什么不打破,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在拥有庞大地下枢纽帝国的这个时代,未尝不需要升上云中,把我们自己胀破。

《云中兰若》读后感(四):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心

对于熟悉中国科幻的人来说,张晓雨和骑桶人都不是陌生的名字。

个人对这本书的兴趣,完全来自于张晓雨。

作为一个不太够格的漫迷,国产漫画家我喜欢并一直能看到创作的真的不多。而作为一个读者,我跟张晓雨的漫画,真的是太有缘了。

我想很多人可能已经不记得了,很多年前有一本漫画叫《少年漫画》(也可能是发在了《北京卡通》上),张晓雨创作过一个叫做《心曲情声》的故事——带着电影般的分镜和美式民谣的氛围——尽管当时我记住了这个故事却没记住作者。

后来一直看SFW,发现有个画家很擅长画金属机械,再后来在一本刊物里看到张创作的根据阿西莫夫的著名小说《丑孩子》改编的漫画《蒂咪》。你知道一个人对于喜爱的作者或者喜欢的导演的印象形成,不像对书中的主人公或片中的演员,不是一眼或一部剧一本书就会记住,而是要真的一部部看下来,才会慢慢形成印象,再到奢侈地谈及喜欢。张用他的勤奋创作一步一步走过来证明了自己。

(记忆太过久远,对于以上作品的名字,请允许我可能会有记忆差错)

有点跑偏,说回来这个故事吧。

看完漫画后,觉得真的看到了张晓雨这么多年来的成长——流畅的分镜,漂亮的线条——上色的是另一位作者,但整体合成后的感觉很和谐。从当年《心曲情声》里人物身姿还有些僵硬的笔法到如今洒脱的线条,我想现在再和同好聊起他时,张的造型能力应该不会如当年我们谈他时那般遭到任何质疑了吧?

相形之下,故事本身抵不上我最早形成的期待。这不是改编的问题——改编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再创作——而是个人口味,子之蜜糖彼之砒霜的偏好问题。

坦白说,之前读过骑桶人写的一些故事,但是这篇刚好没有读过。先看完漫画后,觉得故事像书名一样——云中兰若——恍然一梦。也许我对张和骑桶人的印象太多定位于科幻上了,这个故事我完全没看出任何的科幻色彩,只不过是个飘渺的幻想故事,如介绍所说,像是一个说书人梦呓般的奇妙故事。

有了漫画先入为主的印象,反过头来再寻找原小说来看,就发现这真的是同一个故事,两颗内心。骑桶人的原作似乎还有一点点科幻的痕迹,故事整个看下来,觉得无论无根的故事还是碧云寺的奇遇,都不过是展开故事的缘起和铺垫,整个重点在于四个字:飞行之梦。

这倒有点科幻的调调了,虽然不知道原作是发表在SFW上还是飞上。

但是看漫画就全然没有这种感觉,会认为这漫画跟科幻完全不沾边,只算是个幻想故事。

我想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单纯从幻想故事的角度,也许会读出这个漫画的精妙之处——起码那种轻飘飘似有还无的质感是做足了;可惜,作为一个科幻迷和多年追张晓雨科幻漫画的读者,我还是没法不小小地失望一下。

《云中兰若》读后感(五):漫画梦,侠客心:张晓雨《云中兰若》

我的漫画梦

在我疯狂看漫画的年代,我想象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漫画评论,又能看,还能评,真是一份美差;到了我不那么疯狂看漫画的近些年,我成为了一名编辑,编了一些童书和很多绘本,还在其中偷偷掺杂了一本漫画绘本《我的影的集》;到了今年,更是要陆续出版张晓雨的三本漫画《云中兰若》《小丑》以及《短篇集:飞+蛙之歌》,以及法国漫画家艾玛纽埃尔·勒巴热的三本作品《革命之路》《切尔诺贝利之花》《无恶之地》。

漫画陪伴我成长,可是成年以后似乎就和漫画渐行渐远,不过陆陆续续逆袭的记忆从不缺少,今年我还在布卡漫画里头看了不少漫画短篇集。想远离漫画真是不容易,漫画里有什么我们在其他书里头看不到的东西吗?

至少对于我来说,漫画里头有无尽的想象力,是在三维世界里无法实现的;漫画里头也有深刻的人生,表现力并不亚于经典的文学,无论如何,漫画仍然是以故事为纲;对于接受漫画这种形式的人来说,漫画是世间万物,虽然其实,最好不要把它当成世间万物。

到现在,我大概是没有漫画梦了,我无法和青春逼人的少男少女混在一起,但我仍然保留作为一个成年人也能读漫画的自由和尊严,作为编辑,能编到优秀的漫画,就算是我的漫画梦了,比如上面我提到的。比如,下面要着重说到的《云中兰若》。

张晓雨的漫画梦

初听到张晓雨这个名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真的是那个在科幻世界上看到的张晓雨嘛?还真没错,原来他竟然也画漫画,好吧,擦汗。久仰久仰,不识泰山!

生于1975年的张晓雨,从年龄来看是位大叔。1995年开始创作漫画,到现在已经是二十多部漫画的作者了。我知道他,是因为他1997到2005年间在《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工作经历,那段时间他的身份很多:编辑、美术总监、主编。05年之后他和天视全景的王宁相识,开始在法国出版漫画。除了漫画家的身份,张晓雨还是插画师,还写小说、设计海报。

从王宁口中听到不少张晓雨的轶事,此人嗜酒,性情豪放,西南汉子;和张晓雨通过电话,浓重的西南口音带给人一分亲切感——我请他为即将出版的《云中兰若》写点创作谈,晓雨大哥特别直率,说作品创作出来了他就不再想,所以要写,还真写不出来,哈哈哈。好吧,真性情,真汉子。

那么,作为作者,张晓雨的漫画梦算是实现了吗?

在美国、法国等地出版多部作品,被认同,在作品中表达自我,被阅读。还有一个细节是,我有一次更新关于云中兰若的说明,有人来问是谁的作品,答:张晓雨,对方转身去查了查,回来说,豆瓣上的作品看着挺好,就是人老了点儿。

哈哈哈哈,早有人告诉我,漫画圈走的是偶像路线,粉丝视创作者为偶像,出什么都会买,这样就是支持。要这么说,张晓雨又算是国内漫画圈的异类了。这么老的大叔还在画漫画,矮油。这样也可以吗?

——当然可以,因为这样老的编辑,也在出版漫画啊。

在一个成熟的漫画国度,创作和阅读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很多大师画到老死,法国漫画大师莫比乌斯就是一个例子,很多大师到了中年才画出真正拿得出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传世之作。虽然也许正如不少人所说,漫画,就是青春期的读物,但我更愿意把它想象成,漫画是开启青春期认知世界的一扇门,你跨入、享受,漫画和你一起成长。

我们的成年人没有漫画的阅读习惯,并不是漫画本身没有魅力,而是没有适合成年人阅读的漫画。

步入中年仍在坚持画漫画,本身就是值得敬重的事儿,你无法让不够成熟的人来喜欢张晓雨,不过什么时候张晓雨的漫画能成为国内漫画市场的常备品,就说明我们梦想的漫画国度草草成形。

即将面世的《云中兰若》是张晓雨的最新作品,法国会在10月出版。这部作品糅合了传说、佛教背景,将一个虚虚实实的故事说得神乎其神。故事本身是否值得推敲,这个问题留给读者。但我很喜欢书中选用的故事嵌套结构,将整个故事的品质提升了一个档次。

硬要挑些毛病,《云中兰若》的主故事节奏略显仓促,无根这个人物形象也有些虚幻,但从兰若寺的飞升,到寺里的和尚想尽办法回到地面,再到小和尚的奇遇,这些情节在一个仅仅只有62页的故事中都得到了描画刻绘,还是十分值得一读,而且会让人十分过瘾。故事中肆意挥洒的想象力,正是漫画所能展现出来的最直接的魅力,这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思维创造力。

最后还要谈一谈张晓雨本人的侠客心,虽然《云中兰若》选择了佛教题材作为主故事背景,但是从画面中所喷涌而出的侠情,却作为一种流淌在我们血液之中的气质,稳稳地找到了存在感。天真的侠义,算是张晓雨明显的创作特色之一。

我们大家的漫画梦

写到这里,不仅想问一句,我们大家的漫画梦在哪里?从最早看到盗版的圣斗士、七龙珠、侠探寒羽良,到欢呼雀跃地捧着画王,再到星星点点看回汉化组的日漫,我或者你们期待的漫画世界是这样的吗?

答案多半是不……吧。

如果不营造好的漫画世界,漫画这个词,就永远是比我们还老的成年人口中“教坏孩子的读物”,是小孩子看的玩意儿,而作为编辑,能为漫画做出的最好的事,就是认真地出版漫画,努力地重新学习漫画的各种元素,并且在大家看到这一系列漫画之前,尤其是这本《云中兰若》之前,写下这些文字。

祝愿《云中兰若》在国内漫画市场能找到一片乐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