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哈里发的神殿》读后感100字

《哈里发的神殿》读后感100字

《哈里发的神殿》是一本由(英)塔希尔·沙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2013-12图书,本书定价:332,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里发的神殿》读后感(一):惊与喜的折腾

同事推荐的一本书,一开始读起来,以为是嘴里说着厌倦城市生活,却像文艺青年一样,以此为文字的梗,而生活依旧的文。读到后来,作者勇敢的出走伦敦,真是让人羡慕,当然,他也真是有经济实力,以自己的实际情况比较,大城市偶还没有机会厌倦,怎么逃离。回到文章,对摩洛哥没有了解,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更是不知,但却没由来的有兴趣,精灵,无处不在的精灵,至今还深深的在我的脑海中。与当地人格格不入的思想与生活习惯,在现代与古老文化的碰撞、磨合中,我似乎看到了作者持续的“惊”与“喜”,我也在脑海里描绘了对话的乐趣。在装修哈里发神殿的过程中,我也开始向往那里精致的地砖,奢华的喷泉,作者找到了他的乐土。在与当地人接触的过程,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敬佩与不解,妥协与无视,最终作者还是顺利的找到了其中的平衡,虽然至今我还没有理解,那个平衡的点在哪里。

《哈里发的神殿》读后感(二):天方夜谭

这本书是了解摩洛哥特别是卡萨布兰卡的好素材。从作者描绘的日常里,迎面而来的是巨大文化差异带来的痛苦与心酸,而一旦开始适应,这个神秘伊斯兰国家带来的惊奇与欣喜也刚刚开始。

看完这本书,很想再找作者的其他书来看,因为他说,他要把摩洛哥写在他的书里,给全世界的人看到这个神奇的国度。

摩洛哥是一个让人看来很矛盾的国家,“北非花园”、伊斯兰风情让人心驰神往。但同时又充斥着各自小偷、骗子和漫天要价。要去这个国家,需要一些勇气。在我怀着满心向往看到书中那些数不尽的麻烦和阻碍以及哭笑不得的精灵信仰时,几乎都要打了退堂鼓。但当他的365天结束开启新生活时,我对摩洛哥产生了更真实的向往。文化的冲撞有多激烈,带来的火花就有多绚烂。

小时候有一本案头书叫《天方夜谭》,书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又重新清晰起来。

《哈里发的神殿》读后感(三):为了有点意思的生活:读完《哈里发的神殿》

我对摩洛哥的兴趣止于巴顿将军里那段对白:

“将军,您觉得摩洛哥如何?”

“很好,她综合了古典还有好莱坞”

我对非洲也是不削一顾,只是那种穷困的印象而已。还好,老师里有一位专注于非洲史研究的,我才知道非洲有文明古国埃塞俄比亚,但是我对非洲的兴趣也是止于此。

期末考完,心情像南方现在这种阴郁的天气一样晴朗不起来,回家休养两天,就从学校那个巴掌大的书店里找到了《哈里发的神殿》,在旅途中和回家后读完了。

起初,我看到作者是英国人,我立刻在脑海里反映出一个洋人走在中东古老的废墟上感慨人生的样子。在看了作者一段话——“从孟买搬到伦敦”,又立刻想到那是印度的精英阶层,那么这本书一定充斥了各种骄傲和炫耀的欲望。所以我开始嗤之以鼻。

然后,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身世显赫:阿富汗的名门之后。我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但是还是怀疑作者是不是在做一个电影一样创奇的背景铺设。

在地铁里,火车上,偏见被一层层剥落。我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社会:摩洛哥现代化和暴富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传统信仰和与现代很是格格不入的传统习俗。会心一笑,想到现在的中国社会。这一定让政治家颇为头疼,历史叙述者的眼光看来,则是可爱的,因为色彩斑斓。

作者逃离了伦敦安逸的生活,历经不少困难才在卡萨布兰卡扎下了根。看到过萧功秦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华人的圈子里谈的最多的是钱。这不是不能理解,但是细细想来,也是可笑的。作为个学生,也被各种关系,GPA之类的闹得焦头烂额,那么未来在哪里?心有不甘又有点无可奈何。

也许我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段话是幸运的:

我肩上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往前走一定还会问题重重,我们本来就漂泊在困难的海洋上。但是通过迎接挑战我们跟加坚强了,并在某种意义上更加完整,这才是真正的成就感。

《哈里发的神殿》读后感(四):完全就是新世界的大门

上学的时候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跟上sarah的语速,我听了好一阵子BBC4,《每周一书》这个栏目印象尤其深刻,因为大部分都听不懂= =很长一段时间我误以为它是个广播剧节目,还非常疑惑为什么剧情都连不上?

其实塔希尔这个人我从来没听说过,所以看前一部分的时候心里非常惊讶:作者时不时提及自己没有钱什么的,但首先,哈里发神殿不是个豪宅,根本就是个真的宫殿啊!在英国的时候去各种XXX Palace什么的,有些真的挺小的,估计就哈里发神殿差不多!然后作者动辄从印度购买一批古董家具,请工匠手工打造花色繁复的地砖,还要在庭院中修一个喷水池。作为作者的同行,我异常困惑啊!而且据我所知BBC的记者工资挺低的其实……摩洛哥物价是有多低!我特意仔细读了读作者简介,其中提到他“出身阿富汗名门”,我以为就跟今天的爱新觉罗后代似的,没多在意。

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作者是穆罕默德的后代啊!就是被画了讽刺漫画的那个人啊!作者的爷爷是各种国王和总统的智囊,当年拐带着一位法国达官贵人的千金私奔到了北非...(难怪塔希尔身为阿拉伯裔却对真主毫无信仰还拒过古尔邦节)

不是我要从庸俗的角度去解读,但是真的很惊人啊!感觉整个新世界的大门都打开了,非常想去卡萨布兰卡。以及很有趣的一点是,作者搬到摩洛哥之后,才第一次在重建的剧院里观看了《卡萨布兰卡》,他的感想大概是”建立在好莱坞臆想上的一派胡言”,剧中的卡萨布兰卡跟真正的城市相去甚远。

大约人都会产生一种错觉:在一个陌生文化的国度心灵和生活可以更自由。譬如作者从“压抑、沉重充满了假朋友”的伦敦搬到摩洛哥,但我也觉得伦敦很好啊!在伦敦那种没有朋友,不太需要交流的生活状态里,我的心也很自由啊!走在New Cross的时候我也觉得危机重重像一场冒险啊!(这个大概是真的,去年还有一个男孩子在小卖部被捅了)。但是偶尔从伦敦去欧陆旅行的时候,又更觉欢脱。同样市侩的小商贩,因为出现在陌生的城市,就带有了一种神秘色彩,明明被坑了还是觉得”哦果然是当地的风土人情不一样“。这种体验,真是超有趣的!

现在每天都想办签证去北非啊!

《哈里发的神殿》读后感(五):有钱人的有病呻吟

对于卡萨布兰卡的印象,源于电影《北非谍影》,和那首英文歌《Casablanca》。

在我的想象中,被称为法国殖民地皇冠上的明珠的卡萨布兰卡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所以,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副标题《卡萨布兰卡的365天》后,毫不犹豫地拿了起来,付钱带回家。

花了大约3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仿佛伴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在异国落地生根的阵痛之旅。

作者是一个“死有钱人”,出身于阿富汗名门望族,在英国长大接受教育,从事的是文化事业——作家、纪录片制片人等,怎么看都属于社会名流类。

而有一天,他厌倦了伦敦狭小的公寓(我总是觉得这个所谓狭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和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于是,为了寻找真实的自己,他在卡萨布兰卡的棚户区买了一个大庄园别墅,要重新开始。看到这里,我只有嫉妒地翻白眼——用网络术语来说,这才真的是“rich, live with will”的生活啊!!

真是个“死有钱人”!!是的,有钱人!!买下房产需要钱、装修需要钱(而且是好大一笔钱,作者还要求用摩洛哥传统技艺去装修,而不是现代工业技术),解决“精灵”问题需要钱,聘请助理需要钱,请一屋子佣人也需要钱。所以,这是一个有钱人的生活经历,我等穷人只可在书里看看。

虽然对作者充满各种羡慕嫉妒恨,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慢慢地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他这一年里的状况百出。

首先,要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异文化国度里生活,需要无比的勇气。因为你原来的生活本就让人羡慕——即使不被羡慕,也被认为是正当体面的——所以为什么你要抛弃原有的一切呢?这一点,因为有留学经验,所以更容易感同身受。“挣脱”是一刹那的冲动,趁着冲动还没消失赶紧行动把自己往“不归路”上赶,造成“米已成炊”,那么事情才有可能成功,不然,等着这股气一泄,人往往就会回到老路子上面来,因为安全,因为驾轻就熟。

作者买下哈里发神殿的那天,卡萨布兰卡正好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这似乎预示着,他这一年里过的将会是鸡飞狗跳的生活。

贯穿整书的脉络表面上是哈里发神殿的装修入住问题,内里则是一个欧洲人对一种异文化的探索与感悟。

书里多次提及了,卡萨布兰卡表面上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到处都是来度假或者定居的欧洲人,地理上,它与欧洲的距离(西班牙)极近,很容易让人忘记,这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非洲国家。

但实际上,这里的人迷信得很。他们信奉“精灵”,无论受过多少教育,无论是否在国外生活过,对于“精灵”的信仰构成了卡萨布兰卡人的精神支柱。

在我读来,这“精灵”信仰与其说是伊斯兰教的,不如说是非洲部落原始信仰的体现。

从入住哈利法神殿开始,管理员们就想方设法地给作者使绊子,仿佛不把作者的生活调成“地狱”模式不罢休。而每一次的使坏或“好心办坏事”,他们都推脱说是“精灵”做的。

期间,作者无数次与这些思想做斗争,一直扬言自己的理智、教育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到最后,作者终于受不了,答应请驱魔师来驱赶精灵。这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却真正让他融入了卡萨布兰卡,融入了哈利法神殿,融入了当地人中——当你认可并尊重当地人的文化、不再高高在上,那么,你的“妥协”会得到回报的。

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人的心境和思想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当人心变了,读书所悟也会有所不同,尤其是读这种关于经历、关于文化、关于互相尊重的书。

最后,由于世界反绿的形势,套用书中一位智者的话——有疯狗症的狗一定要格杀勿论,无论它表现得多么楚楚可怜,无论它是你多么熟悉的小伙伴;因为你不杀了这条疯狗,只会让所有接触过它的狗也一同罹患绝症。

最后的最后,伊斯兰教是最强大的洗脑宗教,我个人认为,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