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味道上海》读后感摘抄

《味道上海》读后感摘抄

《味道上海》是一本由欧阳应霁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味道上海》读后感(一):文艺的吃货指南

第一部分将上海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第二部分为主要部分,将上海饮食分为生煎,面,外国菜,本帮菜,外地菜,日料等等,甚至菜市场都有介绍。第三部分包括上海手信,景点,以及上海菜的做法

文字富有细节,关于饮食的联想也多,有欧阳应霁幼时随祖父在法租界的回忆,还包括同食之人的介绍,丰富了全书的阅读体验

不止有食物种类样貌,还有做菜之人的人生经历。以小板块,小幅照片的样式呈现美食与饭店环境,信息量较大

比较有趣的外地菜包括敦煌楼,为兰州驻沪办公室关联的饭店,羊排的照片吸引人

小饭店如真如羊肉馆,大肠面等,没有室内座位,却能得到覆盖,可见重视口味,而非全部商业性质

甜品店,如红宝石,曾是国营名店,经历岁月依然人气不减

对港式茶餐厅,粤菜的喜爱,体现了上海与香港的纽带,香港是上海人的一大休假去处

冒险家的乐园,讲述了东南亚,日本等国,拥有人类学等科目博士学位的学者,半路出家走上学厨道路,把在欧洲所学带到上海,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新天地,外滩的几家饭店登场

上海人的早点,豆浆,油条,馄饨,现如今上班族早晨舍弃了那一碗热气腾腾小馄饨,而是去便利店买冷饭团。上海饮食多样的延续性,是全书尝试讲述的

循店名在大众点评找到饭店,作为旅游辅助甚好。作为文化读物,文字功力细节化,深度未满,作为折衷路线的一本书,推荐

《味道上海》读后感(二):我是写日记来的

搬来上海时买了这本书,圣旨般地供着,按图索骥地去了好多咖啡馆。

在前言里,他的助手提到说,欧阳选她是因为她作为上海人,却远离家乡多年,对家乡美食的感悟和感情自然要比久居上海的人高。心想他情商真高,我不能同意再多。

去年年底,看到一席年会在售票,看到欧阳应霁会去,马上(让男朋友)买了票。巧的是,年会前一天,坐在上海商厦的Baker & Spice里,一转头就看到了他——银发、黑框,和两个编辑打扮的人坐一起。我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即去抱大腿,而是矜持地扭回头,情商同样很高地想,别人在谈事情可不能去打扰,等快走了再扑上去吧。此后便一直用眼角余光跟踪着他的一举一动,还时不时假装回头看门口其实是看他(...)。终于等到他起身,我镇定地起身,和他说我很喜欢他的书,还说昨天去和朋友找他书里提到的静安别墅里的馄饨店,却已经关了。他笑着说,“对不起啊。” 我说,“也不是你的错啊。” 最后我还开心地说明儿见哈!

第二天没有带书去签名... 看他坐在了前面嘉宾席,我要走的时候又和他开心地道了别。有此通情达理的读者夫复何求不是吗?!

感慨也是有的,因为那时候决定了要从口译转行媒体,做媒体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结交各类文化名人。作为门儿还没踏进的女汉子,我想说,到底啥时候才可以和他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光光被看成脑残粉??

(对了,馄饨店关门儿这事儿就等于透露情节是吧,那我打钩了啊!)

《味道上海》读后感(三):上海,人间烟火

香港有个作家、美食家、旅行家、摄影师、家具设计师……他们都是同一个人,欧阳应霁。

我对以上所有品类的“文艺情节”,基本始于这个香港人。

喜欢他,可能是因为他“文艺”得早。但近期又翻他的书,还是喜欢。比如,他写书快,但他能营造一种氛围;他倡导十八分钟做一道菜,却又叫大家慢食。这个文艺的中年人,将个性里这种矛盾变成“探奇”。比如一般港人都喜欢讲上海光鲜,他却像个本地人一样,去探沪上的“烟火”美食。

因为也曾在上海生活过两年,既看过她的繁华,也深爱深夜弯角弄里的民间滋味,所以在欧阳的〈吃到底〉味道城市系列(包括《味道香港》、《味道台北》、《味道上海》)中,因为感同身受,我最喜欢《味道上海》这一本。

这是一本浸染“人间烟火”的异乡指南。

上海,是欧阳应霁母亲出生的地方,因此上海味道对他来说承载着一份记忆。为了写出一本能让本地人信服、外地人眼馋的书,他邀请了在上海从小吃到大的美食作家殳俏作为地陪,一鼓作气吃遍城中一百二三十家大小食肆,用最大的热情和最大的肚量拥抱着各种上海的食物。

他们一早起来,去人气最旺的包子铺排队买肉馒头、菜馒头、豆沙馒头;他们撑到很晚,特地跑去上海最美味宵夜的小摊尝试深夜豆浆;他们在铺着塑胶桌布的本帮菜家庭小馆里吃油腻腻的草头圈子、油爆虾、酱肉;也到人满为患的充满了老爷爷老奶奶的点心店里温习鲜肉小笼、千层油糕、糯米烧卖。

不管是时髦雅致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小馆,还是作为时代产物的半中半洋“海派”老西餐馆,又或是人气旺能量足的传统菜市场......这是一本试图记录上海这座城市各种精彩食踪的觅食指南,读起来让人有满心满胃的温暖。

不是说上海有多么神奇美妙,每个城市的美好自在人心。不过饮食的确是一条美丽的回忆线。多年前的那个下午,你只是为了一杯据说最正宗的咖啡,穿越全城,和小伙伴见面,难道不是你仍在人间烟火的最好证明吗?

全文源自:http://www.douban.com/note/353609389/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