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访与思》读后感摘抄

《访与思》读后感摘抄

《访与思》是一本由邱震海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访与思》读后感(一):无访也无思

本来买此书看是想看看作者批判的思考,但是此书散发出来的高傲态度实在是无法忍受,因此书是花了两周时间看完的。里面某些观点还是认同的,但是对更多的观点和论据保留意见,没有两个事件是完全一致的,中国的事情绝对是有自己的特殊性。并且人也好,国家也好,民族也好是极其复杂的,没有说一个历史事件是可以用一个方面的理论解释得了的。反正最不喜欢的一点就是这种自以为事的评论的书,认为自己是真理,站在高处俯瞰芸芸纵生,指点众人。也许是自己太过肤浅,还达不到此种境界。

《访与思》读后感(二):”攘外必先安内“------男人都很坏,你经历了,但我没有经历过。还是让我自己慢慢经历吧。

邱震海说:“岁月催人白头,也会催人老陈,甚至催人世故,但催人成熟却不是必然。如果以为世故就是成熟,那无异于将庸俗当成了幽默;如果以为沧桑会必然导致成熟,那无异于说:只要将牢坐穿,走出来的个个都是圣人。”

“所谓的成熟是有一些标准的,走向成熟也是需要一些前提的。成熟的标准有千千万万,但有一条最重要的标准,那就是理性。所谓理性,无非是两个特征,一是摆脱情绪,二是直达核心。”

《中国人的五大思维缺陷》,中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落后首先表现为精英的落后,精英的落后又首先表现为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落后。具体而言,中国人有五大思维缺陷:一,不读书不学习 ,爱耍小聪明而缺大智慧。二是严重缺乏逻辑和数学思辩能力。三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常使他们利令智昏。四是难以割舍的”救世主“情绪是他们不断走向被奴役和自我奴役之路。五是只问目的不问手段使这个社会自由、公平、高效率的规则很难建立起来,陷于内耗和动荡而不能自拔。其中最要害的,在于逻辑和数学思辩能力的匮乏。

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比较感性,稍有不爽反应很大。这当然很符合国情,全书围绕经济、政治、历史解析原因。而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我们的感性,我觉得有点啰嗦。

既然我们有这些缺点是不是就没救了。立柱自身,作者指出必须经过集体精神洗礼,如果做?在自我提高是过程中,从讨论开始。在一个公共讨论的氛围中,学会把握理性、学会包容、多元的态度和思辨风格来展开讨论。这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启蒙的过程。对于中国的“非典型市场经济”及其带来的各种“潜规则”和人民幸福指数的下降。我想政府只要少点干预,让市场去引导会走远点。

《访与思》读后感(三):集体精神的成熟之“长征”

所幸中国还有许多奋力于使国家走向更好的未来的学者和人民,他们思索着、行动着,如我最近阅读的《差距》一样,正是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才可能改正和前进,假如四海升平,无人言非,那便是深藏大危机。今天的不成熟,是为了明日的成熟以及茁壮!

邱震海说:“所谓的成熟是有一些标准的,走向成熟也是需要一些前提的。成熟的标准有千千万万,但有一条最重要的标准,那就是理性。所谓理性,无非是两个特征,一是摆脱情绪,二是直达核心。”我们姑且不论说实现两个特征是否能达到理性,但是成熟需要标准和前提,这是我非常赞同的。这就是就是根据“中国人成熟吗?”这个问题来展开的,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标准和需要的前提,“走向成熟的前提也有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是两条:一是悟性,而是学习”。我们不仅对理性要学习和培养,对感性也必须重视发展,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西方的清教徒精神是如何影响和联系到资本主义的,见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首先,邱震海从政治和军事谈起,第一章的“中国的战略反思”就是着眼于中国当下的战略困境,从而思考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面临的问题,未来中国的去向何处,中国的威胁论是否可以消除等等。然后,作者放眼到整个社会的现象,其中包含了经济问题,例如小悦悦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等方面来展开,讨论了如何重建中国人的道德观。最后,在“十字路口的徘徊”这一章,论说了为何“思想史比政治、经济和军事史更重要”,为的就是在中国内转型期能够把握住潮流,把曾经忽视的思想和精神方面的东西给重新放在首位,而不是在经济腾飞的面前,中国人却感到日益地紧张和“不幸福”。

接下来的几章就是作者针对中国转型期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从“今日中国之我见”谈起,发表他的独特见解,面对着未来的不可知,作者提出了很多个问题,例如中国现阶段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模式应该走向何方?能够走向何方?在这里,作者认为中国的内部转型比亢奋的外部崛起更加重要,需要的是理性、冷静、逻辑和超越。于是他转而着重于中国人的精神,从五四未完成的理性精神说起,到现代化中的自我迷失,以及与西方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成败进行比较,来论述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中国的文化虽多虽重,但是有一点可以马上做的就是:面从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说话开始。于是作者又回归到他提出的两个特征,“摆脱情绪,直达核心”,具体就是,在思考的时候,尽量剥离表层,直达核心;直达核心之后,尽量保持平衡的思维;最重要的就是不偷换概念、混淆逻辑,同时保持足够的道德勇气和冷静。

古往今来,凡是精神成熟的民族,必须而且也必然经历这么一场集体精神的洗礼过程;反之,未来的道德就将充满茫然和风险。今天的中国,就处于这样一个节骨眼上。这是一场集体的成熟“长征”,是一次思想的理性启蒙。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也应该结合感性教育,我最近读的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非常有感悟,我们不仅要生活在理性的世界,哲学的世界,我们还要生活在“善”的世界,道德的世界。理性与感性,刚荣并济,从来就是中国文化里所包涵的,在“一日三省吾身”的反思和探索中,我们期待中国未来的光芒!

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