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100字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100字

《优雅的理性》是一本由熊秉元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一):两极端之间,找到具体经验与事例,再诉诸程序解决,生活还得继续

以小见大的思维,从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中的思索去见证大道理的由来,以理服人,也就是以感性的事例对应具体的理的尺度,在两极端之间找到平衡,这或许就是经济学中的法学吧。

而同时,再进一步了解一下台湾,同一个传统文化,要发展民主政治,或许依旧要解决传统上的共识,共识下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推行。台湾的现状,会否就是大陆未来要面对的呢?

这书,展现了另一种思维方式,还不错。同时,个人写作也是偏向于理性风格,从读者角度去考虑,通顺易懂,才能有口碑,给自己写的,是日记。另外那个“大头大头”的民谣,原来作者爸爸创作的,,又见识了一件新鲜事。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二):在理性与优雅间领悟生活的点滴

《优雅的理性》这本书买了时间不短了,但一直没能一气呵成地看完,大概是因为都是短篇散文,连贯不起来吧。

看这本书的时候,大多是睡前、等车时、坐地铁的时候,一些零碎的时间用来阅读这种类似枕边散文的文字很适合,也能更好地利用时间。时间是最高昂的成本啊!

因为工作原因,一般看得都是文学类和哲学学术书籍,很少涉猎经济学类别,在朋友的推荐下看这本书,没想到经济学的角度也可以写出颇有哲学意味的作品。没什么假大空的空中楼阁般的理论知识,有的知识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绘成一副副生活小品,在我们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日常琐事中,发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探讨着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仅举一例:《人生里的两支鱼竿》

这篇小文给我很大启发。我目前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该如何走才能走出困境。但是我之前只是想到了无论怎样选择,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人,没有可以后悔的余地。而看了这篇文章我发现,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决绝,长期的人生与工作计划可以保持不变,这是长鱼竿,等待着大鱼上钩,当然准备期也会很长,不必困扰。我现在要做的是,多放一放短鱼竿。试着更多地活在当下,把眼前的事情每一件都做好,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没做成一件小事都是给自己的鼓励,也是给自己未来打下一份基础。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将长短目标定好,长期的指引方向,短期的灵活应变,这样活得能轻松一些,也能更加经济高效。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三):用一只带有魔力的笔,把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

《优雅的理性》华人经济学界知名教授熊秉元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学散文。所谓经济学散文,其实就是老百姓都看得懂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只不过熊秉元的文笔非常赞。这里引用一下《中国经济时报》对他的评价:

“有人说经济学家是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并让大家自觉得很笨的那种人,熊秉元正好相反,笔下常以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为发端,运用带有魔力的笔,把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享受阅读的趣味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经济学的奇妙世界。”

《优雅的理性》一看书名,就知道是向读者介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优雅,顾名思义,优美、精致、高雅,这一点,“熊巨侠”可谓文如其人。这位在台湾地区家喻户晓,在华人经济学界被誉为“四侠”之一的熊秉元(其余三人分别是张五常、林行止、黄有光),在经济学领域的造诣,仅当年他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一项便可以管窥豹,只不过,为大陆读者所熟知,是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法律经济学家。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优雅的理性》中的“理性”,自然是经济学的代名词。但此处的经济学,有别于“经世济民”的“庙堂经济学”,而是如何用经济学思维方式观察真实世界的“百姓经济学”。优雅加上理性,所流淌出来的自然是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四):优雅的经济学

历来一提起“经济学”,脑海中就蹦出俩字——枯燥。这绝非我的刻板印象,在大学四年里,几乎每天都要和“宏观”啊“微观”啊“亚当斯密”啊“凯恩斯”打交道,说实话,我的《西方经济学》一直觉得不怎么地,那个时候觉得好难,而且还要看英文的资料,脑仁子疼,关键是一点趣味没有,与之相比,大学语文倒是还能看的进去了。毕业之后的几年里,一直比较抗拒读经济学方面的书。倒不是认为自己对于经济学有些皮毛的知识了,而是趣味性使然。

因此,当我知道这是一本“经济学”读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还是不要去翻阅了,但是拿到手来读起来却感觉不同。我还比较喜欢原来的那个名字《经济学了没》,带点调侃带点无奈。熊巨侠在自己的书里也无不对“经济学”以及“经济学家”充满了调侃,比如,《“不讨喜”的经济学家》。虽然调侃的归宿还是加速人们对于经济学的了解,更改社会上对于“经济学”的刻板印象。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经济学”啊,但是我们却很少将其与哲学联系在一起。优雅的理性恰是经济学的两面性。虽然在曾经的我看来那么枯燥无味的经济学,正因为经济学思维之理性,能够带给人生活的优雅性质。

经济学的精髓再于慧见,而非技巧。

那么我们阅读关于经济学的书呢?现在想来,我当年一定疲于应付考试,根本连经济学的精髓的边还没有摸到呢。熊秉元教授从社会生活、道德建构、以及心理感受方方面面用经济学的慧见来解读,我相信,经济学也绝非枯燥的、无趣的,而的的确确是可以优雅的翩跹起舞的。我们就生活在经济里,当经济遇上了哲学,还敢用有色眼镜看到经济学吗?

是一本通俗易懂并且引人入胜的经济学读物啊。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五):人生处处皆是经济学

《优雅的理性》一书是熊秉元先生的经济散文集,虽然与“经济”这个高深的词语相关,写得却是深入浅出,极富亲和力。熊秉元先生借着散文的笔调和长短,向一般读者阐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熊秉元先生说起他儿子眼中的他时,说:“无论经济思维的浓淡如何,生活毕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子女眼中的父母,自然不会是四平八稳、光鲜亮丽。”

其实,经济学思维就像子女眼中的父母,早已褪去了高大上的光环。我们每每在现实生活中无意识地应用经济学思维而不自知。

熊秉元先生说:“面对两难和考验时,与其诉诸道德哲学,不如向生活经验求援。”

向生活经验求援,并不是“不理性”,也不是“不经济”,而是因为后果式思维和规范式思维,都是人们生活经验的产物,二者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有相通之处。

“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大小事项,事实上就是运用脑海里的‘理论’来因应。”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的概念已然如水银泻地,灌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市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彻底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模式。”

只是,有些人在市场中学到的更多的是自私自利,而非双赢互利。例如,《仅靠道德无法建立可长可久之道》一文中提及的书店,以老师的社会责任或道德劝说作为书店一方盈利的对价。熊秉元先生认为从长远来看,这种安排不会是一种可长可久的组合。“双方都能享受实际利益的安排,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才可能是社会运作的常轨。”

熊秉元先生行文最令我钦佩的一点便是,信手拈来,生活处处皆是学问。不必去故纸堆中寻找学问的真谛。倘若一门学问,不能学以致用,那终究只是一门由少数人掌握的学问,而不能造福于大众。一门学问,若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才是真正的优雅。

“不要在抽象的理论里打转,最好是试着在大千世界里,体会学理的现实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