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碎琉璃》读后感精选

《碎琉璃》读后感精选

《碎琉璃》是一本由王鼎钧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页数:2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碎琉璃》读后感(一):如此大师

童年和故乡自己从来写不好,冗长不尽其诉。膜拜大师,把熟悉又模糊的过去描绘得如此简练、生动又饱含深情。中国作家的散文是很值得读的。当初买水是看见席慕容力荐,内容也是自己喜欢的,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红头绳》《青纱帐》都写得传神。这本书的下半部叫《山里山外》,接着读。

《碎琉璃》读后感(二):非常好看

在罗湖书城看到这素净的小书,有薄胶袋包裹,因为,书底印着讲述19世纪初山东老家的事,引起了我的兴趣。

买回来,爱不释手!非常非常好的一本书,作者语言非常好,故事结构引人入胜,然而,我也发觉,作者厉害之处在于营造氛围。

非常喜欢。是一本看一遍,还想再看的好书!每句话似乎都值得精心抄写。

《碎琉璃》读后感(三):“碎琉璃”题目小解

正是对美好永恒的追求催生了所有的幻灭。最初我们相信美好,总有对美好的执拗,后来发现这只是个美好的幻想;后来又发现幻想也是骗人的,从来没有美好,只有尘俗;后来又发现尘世庸俗也是假的,一切只是平淡的因果轮回和无休止的循环;最后的最后,我们终于从平淡无休止的轮回循环中感悟出了生活本身的意义。意义其实就在于它行进的本身,和行进过程带给人无穷无尽的体验本身。无论喜怒哀乐,全都是我们最初执拗的那个美好。而令人无限痛惜的只是所有所有的美好,当我们感悟之时都早已过去、早已无可挽回,尘世不似佛教神话的琉璃一样可以此生不灭,尘世从来就没有永恒,面对流逝,一切美好都残碎一地。这就是碎琉璃!

《碎琉璃》读后感(四):风骨壮阔,字句锤炼!

自己之前台海作家的书看得实在是少。因为一位很厉害的全职妈妈而知晓王鼎钧老先生。很想看他的回忆录四部曲,去图书馆未借到就搁置了,正忘了时,反而看到了这本《碎琉璃》。

好多年前,在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看到一句诗: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而王公写道:生活,我终于发觉它是琉璃,是碎了的琉璃。

同一朵花,入不同人眼;同一事件,不同人有不同解读;百个人,有百种不同童年。而相同的大环境、大跌宕、大起伏、大时代中,作为个人的个体命运和感触是异常值得珍视和描绘的。

许是最近自己也偶尔写儿时小文的缘故,看王公写儿时的自己,笔触老练,胸怀阔远。字句锤炼、风骨立现。很有高山仰止之感。

而其笔下的故乡更是有一种气象万千的厚重感。他讲:故乡是一个人童年的摇篮,壮年的扑满,晚年的古玩。……道尽世间沧桑多少年!

虽已夏日炎炎,但青岛的清晨傍晚还是够风凉,翻上几页,思绪清洁爽利,是早起的动力和学习般的消遣。

《碎琉璃》读后感(五):当我读醉时,我已回到故乡

鼎公是山东兰陵人,虽不是同乡,但也是北方人。对于农村的风景,故事,乡情,总能引起共鸣。

之前读过的四部曲,沉稳大气,如建筑的地基钢梁,《碎琉璃》好比屋内的精致填充。每一章都有其特别之处。让你醉到里面,醒不过来。书中也提到:生活是饮酒,创作是艺术的微醒。阅读是饮酒,当读者醉时,创作者已经醒了。当读者醒时,作品就死了。 但愿常醉不复醒。

但其文中的真实却让人清醒非常,寡妇的自杀、“载人”的死相、李兴的鼓吹,再到最后死去的二先生听到生前最喜欢的《琵琶行》后的呻吟,会让你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有浓烈的真实感。让你对眼前的生活看的更加深刻,离乡的人应该会对书中谈成器的一段话很有感触:

好像是《故乡的云》有写,中国人在家为善,出乡为恶,这段的循循善诱,不仅从个人成器上,也是出于宗教上的博爱。在读者心里撒下了花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