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是一本由【美】威廉·西尔伯(William Silber)著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75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3-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读后感(一):金融的世界

说实话,我本人很喜欢了解财经类的信息,当时去看这本书也是冲着名人的推荐,想了解下美国过去的金融的发展。不过看完之后不是特别懂,只是知道保罗为美元,为国家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很是敬佩,我觉得现在这样的人身边很少了。同时为了自己的坚持不怕得罪上级,又是我们当下缺失的一种优秀品质。书中我看到保罗从上级哪里学习穿着、礼仪、社交、谈判很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一个人要想前进,必须不断的汲取知识,从书上、朋友、上下级等。我们要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

《力挽狂澜》是一本好书,我们能从书里找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大部分我不是很感兴趣,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多,但是其中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好好琢磨下。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读后感(二):金融从来都是与政治密切相关的

真厚!这是第一印象。真是阅读速度慢了,三个周末,也没能翻完。其实,这样的书,需要有整段的时间,一口气翻下来,要不真会出现翻到后面忘记了前面。

保罗的一生,间接反映了美国金融界的风云变幻,可他不是在那个世界制造波涛的人,而是一双掌舵的手,他的正直和坚持,令人敬佩。和他联系起来的,是这个世界最有权势的人,美国总统、财经部长,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足够影响这个世界,而他,是他们背后的力量。从肯尼迪到尼克松,再到如今的奥巴马,每一位身后,都有他的身影。

金融,从来都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政策背后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是财阀的利益权衡。再来看上世纪日元的升值,这之后不缺保罗的身影,他选择了对美国最有利的方式,可于日本,那是对日本经济的重创,日本累积的财富,轻易被洗劫,之后的很长时间,都处于恢复期。

只是,这里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就像如今,在每一场中美较量的背后,始终是利益。我只是会怨恨,为何没能有像保罗这样的人,站在中国政治家的背后出谋划策。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读后感(三):让人敬佩的导师

快递送来的时候,我以为是两本,因为真是太厚了!!很难想到这是能把我看哭了的一本书,一本金融书,一个讲银行家的传记既然看哭了。

抛开哭的这个话题,首先说第一个好感吧,注释非常多,我喜欢注释多的书,特别喜欢,能把引用的内容都做注释是一种负责、谦虚的态度。把晦涩难懂的地方做注释,是一种体贴的态度。我对注释多的书印象都不坏,评这些内容丰富,长知识、有内容的注释就可以直接给4星了。

另外是里面很多经典的话比如“应当承认,在一个强大的体制内,任何执掌者想要挣脱其运行的规则,无论是明规则还是潜规则,都是很困难的。试图改变这个体制的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更是谈何容易。即便如此,也不能低估个人的作用和力量。”再比如“世上本无捷径。”“他要为坚守承诺而付出代价”。

而让我潸然泪下的,是第17章,沃尔克作为科里根的导师,“既教他用假饵钓鱼,也教他如何当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这让我一下就想起了我的老师,他也是这样,不顾及别人的眼光,既教我成为一个智慧的人,也教我如何用自己的手段,让那些恶毒的人付出代价。因为他的缘故,我才能这么顺利的成熟、没有为这种成长付出高昂的代价。在我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一定会写个跑题的书评,作为一个不合格的书评人,我总是不能控制自己在书评中过多的泄露自己的情绪,可能是因为我是女人,也可能不是。

阅读这位金融巨匠的传记,直接可以看到他所影响的金融格局的变迁,从一个我不了解的角度阐释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影响。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读后感(四):与其焦虑,不如读史明智,展望未来。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到了崩溃的边缘,多次千股跌停,很多家庭损失惨重。与其焦虑,不如读史明智,展望未来。这本传记比较专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伟大的博弈》,不愿看书的朋友可以看电影《大而不倒》。

陈元、金立群、朱民、胡祖六的推荐序可以作为读书笔记样本,成思危、基辛格、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末日博士鲁比尼、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亨利·考夫曼等的特别推荐也让人感受到沃尔克的分量。

沃尔克父亲是美国新泽西州博根郡迪乃克市的行政长官,管理小城20年间人口增加了两倍,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人口有39,776人,类似中国的乡镇。沃尔克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公私分明,深思熟虑,拒绝感情用事。这本传记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资料详实,从幼儿园的成绩单、明信片到各种文件,每章参考文献近百条,和《货币战争》等小说形成鲜明对比。

美剧《丑闻》、《纸牌屋》等有点像大陆的宫斗剧,书中的细节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争执与合作,保持美联储的独立性不仅靠制度设计,更需要坚韧与妥协,沃尔克不惜得罪任命自己的两位总统,迫使里根与企业竞争资金以弥补预算赤字,甚至接受短暂的经济衰退。经历过物价闯关的人会理解两位数通胀激起的民怨沸腾。

沃尔克亲自推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促成了浮动汇率制,美元由此脱离金本位的约束,走向通胀的不归路。从1934年一盎司黄金20.67美元到2011年的1923.20美元。

背后的代价是沃尔克50多岁担任美联储主席时,年薪只有5.75万美元,只身一人在华盛顿租住大学生公寓。患病的妻子做两份工作,照顾残疾儿子,为了增加收入,还把家里一个房间租了出去。

沃尔克规则“银行不能:(A)从事自营交易;(B)收购或发起设立对冲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或保留此类基金的任何股权、合伙人份额或其他所有者权益。”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读后感(五):宏观部分详实的人物传记,1960-1990美国金融史

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的过程有了更加微观的认识,对于其中公职机构的利益诉求,博弈与制衡有了更加动态的理解。

顺着本书的脉络,沃尔克的公职生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肯尼迪主政阶段,面临的美元货币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与日本德国相对生产率逐渐拉开差距,从而导致美国累积了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通过关闭黄金兑换窗口,逼迫日本德国对美元升值,并对黄金同步升值。多次币值调整后,未能在国内货币政策上同步紧缩以提高利率,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瓦解。尽管沃尔克起初是坚定得固定汇率支持者,但最终却转变了认识或者是被迫(缺乏货币政策的支持)没能维持住布雷顿。

第二个阶段是卡特和里根时代,面对滞胀,沃尔克如何紧缩的货币政策,灵活而实用主义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来打击通胀。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出现滞胀的新局面,这也是凯恩斯主义者所没有意识到的,对于通胀的预期会使得初期扩张性政策效果丧失殆尽,最终成为"货币现象"。沃尔克认识到,最主要的是要改变公众对于降低通胀率的预期,并重建美联储独立且政策可信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政策中间目标可以相对灵活,但是降低通胀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必须明确。期间,沃尔克承担了巨大压力,包括总统的出于政治考虑的宽松得要求,以及财政部的赤字要求,最终沃尔克成功的降低了通胀率并督促国会出台财政预算法案,将长期利率也成功降低。

第三个阶段是奥巴马时代,这一时代主要是金融机构的监管。沃尔克主政美联储的过程中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当受到不少诟病和非议,包括伊利诺斯大陆银行危机,虽然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得益于美联储及时履行最后贷款人制度以及存款保险机构的注资和承诺),但是对于银行机构的监管不力被诟病。2008年次贷危机后,沃尔克受邀重回公职机构,推出了沃尔克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投机(自营)交易,并加强资本要求和危机情形下的清算处理安排。

这本书更多是从时间的纬度记录了事态的发展,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涉及的各方的表现。较为清晰的还原了历史,但对于决策的出发点以及相关市场影响,以及更大的政治历史背景阐述不够清晰,也就是说技术性的分析不足。例如对于货币中介目标由价格变成数量,这一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从机制上讲有什么区别,阐述不足。仅仅是记录了决定更换货币中介目标的过程以及各方表现。另一个问题是对于重点事件的突出不足,不够醒目。当然考虑到本书是人物传记,而非专业宏观政策类书籍,这样的安排也在预期之中。

总体评价是一本有充实(略不扎实)宏观政策经济内容的人物传记。期待阅读沃尔克执笔的《时运变迁》,可能有更多干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