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众天文学》的读后感大全

《大众天文学》的读后感大全

《大众天文学》是一本由C.弗拉马里翁 (Camille Flammarion)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28.00,页数:8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众天文学》读后感(一):一种历史文献

这本书是一本好书,但是我不会推荐给别人。因为现在这本书作为“大众”天文学,已经过时了。

这本书篇幅充实,因而可以容纳很深入的讨论,想全面了解业余天文学,非得有这样的篇幅不可。这本书的前半部分非常精彩,写的很细致。后半部分开始就暴露出了问题:实在是太旧了。这种旧书并不是做一点增补和评注就能拯救的。这本书当年进行主要改版的时候大概还是上世纪前半叶,很多问题解释的很有限,因为当时人们对这些现已取得共识的问题还所知甚少。对于技术的介绍基本集中在二十世纪初的形态,习惯也都是天文CCD普及以前乃至照相术还比较昂贵的时期的。

《大众天文学》读后感(二):老东西

说白了,还是那个在前出版的法国1955年修订增订版的老版本,只不过加了一部分译者在80年代写的新知识附录,同时校对了一遍。。法国在1985年又出了新的修订增订版,当时译者年事已高,无力添译。2003广西师大出的就是这个版本。

现如今又是十年,北大出的新版还是这个1955+80年代附录的版本,真让人无语。不能重新组织人力把法国21世纪后出的最新修订增订版搞出来吗?这么高的定价仍然还是老东西,读者不怨声载道才怪。

书是好书没错……

《大众天文学》读后感(三):《大众天文学》获“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

2013年6月18日,《中国图书商报》推出了“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二季)。北京大学出版社有三种图书入选,分别为:

文史类:《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法)菲力浦·阿利埃斯 著 2013年4月

科普类:《大众天文学》 (法)C.弗拉马里翁 著 2013年5月

社科类:《现龙在田:在康桥耕耘儒学论述的抉择》 杜维明 著 2013年5月

《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以“专业理念”和“人文视野”为旨归,分为小说类、非小说类、商业类、文史类、社科类、科普类、生活类、艺术类、教育类、童书类等十大类,每个季度推展一批,每类推荐20种图书。先由各个出版社自荐,然后参考“商报·东方数据”等以及各个电商的销售数据,并征求和参考近年来一直参与各类好书评选活动的专家学者评委意见,进一步甄别每种图书。

《大众天文学》读后感(四):面向大众的经典科普大作

这本也属于自家小朋友的推荐阅读书目。每看完一节或一章,都会回头看看前面对应的描述,陆陆续续用了三个星期才看完。确实是一本好书,内容丰富,图片详实。从地球,到太阳,再到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再拓展到银河系,最终扩展到河外星系和整个宇宙,将天文学的发展娓娓道来。让人深刻体会到,宇宙的庞大和地球的渺小,二者的对比,将会超出很多人想象的极限。最后一部分是介绍天文学家在观测宇宙时用到的仪器和工具,特别是他们的奇思妙想,挺有意思的。

读完才意识到,天文学家远不是观测星星那么简单,对于数学、物理,特别是原子物理知识,都必须了然于胸,不然就无法解释星体的运动情况。对于行星运动轨迹的计算,爱因斯坦之前的天文学家,没有特定的公式模型,都是利用无数的观测记录,纯粹用纸笔来完成艰辛的运算,真是厉害。特别是开普勒定理,完全就是先计算出来,再逆向提出数学公式进行验证。相对论提出,使得天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翻译对应原书的出版时代,计算机还没有发展到现在这般普及,不然,在最后一部分也会有相当大的篇幅来说明。还有美苏的太空争霸,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内容。

以我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把天文学看作是人类如何观测或看待宇宙的哲学思考。

顺便还记住两个小知识点。一是在宇宙的尺度上,天文单位太小了,连光年都觉得有点不够用,秒差距相对好一点,不过也才3.26光年左右。二是至少在天文观测领域,胶片照相技术短期内应该不会消失。

幸好这套书是从图书馆借的,不是mobi版,不然根本没法看。

《大众天文学》读后感(五):大众天文学在中国(中国图书商报原载,文汇图书周报转载)

它用令人着迷的语言,叙说宇宙的神奇与壮美;以晓畅优雅的文字,构筑科学通俗化的丰碑。

1973年,毛泽东会见访华的法国总统蓬皮杜时,问及法国的科普名著《大众天文学》及其作者弗拉马里翁,因为该作者在法国家喻户晓,堪称国宝。弗拉马里翁是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法国天文学会创始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口若悬河的天文科普奇才。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天文科普演讲使其拥有大量听众,每办讲座都是座无虚席,男女老少无不听得如醉如痴。因此他的书也是令人争相阅读,爱不释手。他的一生著述五十余部,尤以《大众天文学》最为著名。该书一再重印、修订再版,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传诵全球。法国科学院为此给他弗拉马里翁颁发奖金。法国还专为此书发行了一枚特种邮票。为纪念他,天文学界命名了月球上的弗拉马里翁环形山,火星上的弗拉马里翁撞击坑,以及1021号小行星为弗拉马里翁星。

《大众天文学》的中译本的出版可谓曲折艰难。20世纪20年代,中央观象台首任台长高鲁就想把《大众天文学》译成中文,但未能实现。高鲁对弗翁的天文普及贡献倍加赞扬,无限崇拜,言必称弗翁,因此人们常戏称高鲁是中国的弗拉马里翁。高鲁于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开始筹建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不久又出任中国驻法公使,因此《大众天文学》中文翻译的事就此搁浅。1957年北京天文馆建成开幕,中国的天文科普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人们对天文知识的需要和兴趣空前高涨。这时著名天文学家,上海天文台台长李珩教授除了对北京天文馆的建成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和祝贺外,还表示愿意把《大众天文学》译成中文出版,用以纪念北京天文馆的诞生,并把弗翁成功的天文学科普经验传播到中国来。《大众天文学》精装一巨册,洋洋百万字,图片近千幅。把这样一部世界名著译介到中国来谈何容易,但是李珩毅然挑起这副重担,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翻译这部巨著。当时李珩约了北京天文馆的李元担任他的助手,译完之后由李元整理、校阅,选编一些新的彩色插图。全书分三个分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一、二两个分册于1965年出版问世,得到好评与欢迎。不久,“”开始,本书像许多其他科普图书一样受到批判,被认为是宣扬资本主义文化的毒草。第三分册在1966年已经印好出版,但被封杀在仓库里禁止发行。2013年《大众天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此版本在1965—1966年出版的中译本的基础上,加入李珩为该书编写的增补材料,再选编许多精美的彩色天文图片,还特别邀请了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王绶琯院士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卞毓麟等对本书加以点评和推荐,并且附有卞毓麟最新编撰的《弗拉马里翁传》,可使读者对弗翁有进一步的了解。

《大众天文学》全方位描述和介绍了地球,月亮,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陨星,恒星宇宙,各种天文仪器。它用令人着迷的语言,叙说宇宙的神奇与壮美;以晓畅优雅的文字,构筑科学通俗化的丰碑。世界科普巨匠阿西莫夫曾称赞《大众天文学》:“在同类著述中,这乃是一部无出其右的杰作。”弗翁以文学的笔墨、生动的语言铸就了这部鸿篇巨著,也诠释了自己的座右铭“科学知识应该大众化,而不应该庸俗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