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两日晴,郁达夫经典读后感有感

两日晴,郁达夫经典读后感有感

《两日晴,郁达夫》是一本由肖水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日晴,郁达夫》读后感(一):肖水的夜鹭和爱之普照

先说夜鹭,它在集子中是我认为最独特的物象,原因是,肖水对动植物具名的书写尤少,但夜鹭出现了三次,我确定是最多的,这足足贯穿了四年的写作:“他听见落日像栗子,撑开了带刺的外壳,油亮的光泽被夜鹭的头颅轻轻甩动。”(斜塘·2017.10.23)“她再次把酒灌入嘴中,吻她之人的气息,涌出来。夜鹭的长喙划过水面。船都是一个个盒子。”(浓烟,第六·2020.11.7)“仅有次酒后,看到河心树桩上一动不动的夜鹭,竟在小区的喷泉上空盘旋,他们隐隐觉得随之响起的雷声,富有晚春的深意。”( 谒安阳曹操高陵·2021.1.6);除此之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肖水情爱书写的普适性,他从不遮蔽故事,从不局限于自己的“身份政治”,肖水自己说,《两日晴,郁达夫》是要描写中国人的生活、表达中国人的精神,我想他做到了,而且做得不错,文本中张开的是他们、她们、他和她、他和他、她和她的故事。同性文学一直处在快消氛围之下,形成集聚性亚文化的同时,也离纯文学、非虚构越来越远。并非忽视了白先勇、王小波、林白做出的努力,而是真的太久没有阅读到对众爱这样诚恳的文字了。肖水以《十之八九故事集》作此书结尾“几年前,他就站在珠宝店门口等他。瓢泼大雨,浑身都湿透,他要他从后座爬到副驾驶去。车速慢下来,时间却过得很快。一个人结婚,另一个看到雨恰好停了。”“似乎所有风都从海上吹来,有人在船上走来走去,身后的滩涂比任何东西都像一条灰线。”

也许早就没有锁,

舟亦自渡,

椰子树开花,

没人再刻意想过。

这是我在读完《南省》写的现代绝句诗,我将《两日晴,郁达夫》《海边温泉酒店》《南省》三首肖诗作引,邀请你来看。

《两日晴,郁达夫》读后感(二):想长居杭州的郁达夫,角度新奇的绝句小说诗

有着“人间天堂”美名之一的杭州,从古到今不乏名人驻足长居,著名作家郁达夫算是其中之一。

郁达夫是浙江富阳人,虽然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但多年来都没能在杭州长住,到了1936年,他决定实践“儿时曾作杭州梦,初到杭州似梦中”的想法。

当时情势非常混乱,鲁迅先生力劝郁达夫不要移居杭州,还写下了一首七律《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以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但郁达夫太爱杭州了,他亲自设计了住所,搬到杭州居住,但也只断断续续地呆了两年,不得不继续漂泊。

郁达夫的一生有一种悲情色彩,但这不是今天的重点,而是笔者最近读到的一本诗集《两日晴,郁达夫——绝句小说诗》,作者是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诗人肖水。

肖水曾出版诗集《失物认领》《渤海故事集:小说诗诗集》等,获得过建安文学双年奖、未名诗歌奖等多个文学奖项,现任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两日晴,郁达夫——绝句小说诗》同样是小说诗合集,以中国古代绝句为借鉴,从自身见闻出发,捏合日常的细节、流转的情绪与瞬间的诗意,提供新的文学形象。

《两日晴,郁达夫》是“第一辑短篇”中的一首诗,诗中并没有郁达夫,而是描写了“我”的一个在杭州的朋友,经常带女朋友回租住地,抽烟,但在父母来过一次杭州后,这个女朋友就消失了,从后面描述的朋友醉酒消失在西湖,极有可能是失恋了,失恋原因似乎跟父母的来访有关,当然也有可能跟朋友颓丧的状况有关,悬念感十足。

短篇里还有一首《一二七八米》,是发生在星巴克里的故事,一名翻看艺术杂志的男子,突然起身拿了旁边空桌一杯喝剩的咖啡,喝了也舔了。这是一个平时很难看到的场景,这名男子的特征还有一个,那就是鞋头脱胶。后面就写了进出地铁的人,故事戛然而止,但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辑故事集”是多个故事集,其中“太原故事集”里有一首“公路电影院”,写的是一个后来去演戏的舞蹈老师,和去北影学导演的美术特长生,虽然同样只是片段,但基本上可以有对照,那就是演员赵涛和导演贾樟柯,诗中出现的过油肉和酒,也算是山西的特色了。

“第三辑 延长”就都是长诗了,表达的内容和意境也要多的多,笔者举《谒安阳曹操高陵》作为例子,两人下飞机后,先去看了兰陵王墓和孝静陵,这里保护力度不高,收菜车、塑料袋等显得很是潦倒;接着才又去曹操墓,那里被工地围住,一片喧嚣反而让人觉得应该安静一些,对历史古今的感叹是比较明显的。

肖水的绝句小说诗是一种很好地尝试,不仅读起来很有韵味,还可以学习起来,写一写也是不错的。

《两日晴,郁达夫》读后感(三):《两日晴,郁达夫》:是烟火冷暖,也是世态炎凉

(文|亦浓)

01 “绝句小说诗”这个文体

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我懵了,“绝句小说诗”?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字面理解或许是“既是绝句、又是小说,还是诗”,赶紧度娘:绝句小说是诗歌与小说“混血”嬗变而成的新文体。

虽不了解它的文体,但却是莫名地喜欢,内容精炼却不失内涵,每一篇里都可以通过简练而有节奏感的文字,想象出一幅场景和情节。

它的版面设计也是我心仪的一款,外形尺寸185mmx185mm,方方正正,一看就不是普通书,封面的颜色仅三种,白色字体、黑色背景,封面图案则是橘色与黑色搭配,橘色与黑色配搭自带高贵的质感。

内封黄色整版,阴文书名;背脊黑色字体;封二是黑色纸张。

书是好书,得之我幸。但其实,心里又是惴惴的,莫名不安的缘故是,担心自己写不好这本书的书评,太喜欢了,反而不知所措,想写不敢写,就这个心理。

既然绝句小说是诗歌与小说“混血”嬗变而成的新文体。那就既要体现小说的描写风格,体现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又要体现诗之绝句的韵文特色,不强求押韵,倡导内在之韵律,说白了,应该就是“精炼得如诗歌般的小说”。

小说,既有人物事件,地点,地点,事件,人物事件,也应该语句精炼,简短且有内涵,韵律和节奏感也是它的特点之一。

02 是烟火冷暖,也是世态炎凉

本书内容共分3辑:第一辑 短篇;第二辑 故事集;第三辑 延长。总计168篇。

每一篇都很短,100字左右吧,内容令人回味无穷;每一篇绝句小说,你都能想象出他的故事情节,大脑自然将空白、未知的部分补齐,这就好像中国画的留白,寥寥几笔意境深远。

字眼片语,以点概面,看似简单,却处处留有点睛之笔,寥寥数语中,诉说烟火冷暖,道尽世态炎凉,你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它的缘起、过程与结局。

人们评价肖水“用诗歌为普通人立传”:

“父亲在矿上出事,她去把母亲腿上的铁链解开”,讲述了一个被拐卖的母亲,在丈夫出事后,被女儿放开锁链逃走。(《今世今生》)

“断了联系半年,他依旧第一个打电话来祝我生日快乐……母亲调低电视音量,放下手中的抱枕,警惕地往我这边望……”(《小栋》)

因何原因而分开的两个人,对于深陷其中的那个来说,或生离死别,或撕心裂肺的痛楚,当事人的痛不可当,面对他,亲近的人则将随时面临失去的痛苦深深地掩藏着,却又若无其事伪装着这份小心翼翼。

总觉得《小栋》这一篇讲得似乎不是男与女爱情那么简单。意犹未尽却、唏嘘不已。

“她已经走了。它苏带歪问门虚掩着。幸好手机、钱包还在。”(《七夕》)

在情人节里,孤单的人总是以各种理由找一个人来抚慰自己,自欺欺人地说,其实我也并不孤独。现代人寂寞的7秒钟的爱情。一面渴望着被了解,一面却又彼此防范着。

“他更喜欢付钱时,往收银机那边,将自己欢快地递过去。”(《陌生人》)

你可以不认识我,在你心目中,我还是一个陌生人,但我在初见你的那一刻已为你深深着迷,该如何将自己推荐给你?

“终于晴暖,他们一起去看朋友的新居。那是临河的别墅,有私属小花园,阳光房里种满海芋,楼梯的拐角处都挂着油画……糖浸核桃好吃,香菇包里不知还有什么茸,细细地剁在了一起。”(《放生桥》)

这一篇《放生桥》是我最喜欢的一篇,“香菇包里不知还有什么茸,细细地剁在了一起。”琐碎的日子里有爱的一家,每一句暗含几层意思,缜密而优美的旋律在耳边荡漾。

“那天天气很好,厨房在阳光中显得陈旧,又有些多情,你懒懒地倚在窗口视线差不多随花园的喷泉升到屋顶,又迅速地落下去……(《八百天》)

意境优美,文笔清新脱俗,诗一般的语言优美含蓄,但在优美的文字背后,却是人世间的烟火冷暖、世态炎凉。

既然是小说,必得有人物、情节、环境,又得是诗歌,语言凝练、有节奏和韵律,通过几个点,将小说内容串接起来,内容都是身边人身边事,看似漠然的讲述里,蕴含着激烈的情感。正应了那句话“讲笑话的人自己从来不笑”。

03 本书作者(来自百度)

肖水,原名黄潇,1980年生,湖南郴州人。80后作家、诗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教师。

肖水笔下尽是些微小的身边之人事物:穿过故乡与城镇,看街角习以为常的风景,捕捉转瞬即逝的情感,印刻朦胧的言语,拨动情节的起承转合。

北京师范大学终身特聘教授欧阳江河评价本书说:“当代绝句,类似于一个装置,诗人肖水将自己对诗意之美、存在之幻、时代之变的深度切问,纳入其内,从中转化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折痕、磨损、物像、灵韵。显而易见,肖水是一个有深处的直觉力,有方法论和世界观,有纯正诗学品位的诗人。”

04 关于书名的个人揣摩

书名为《两日晴·郁达夫》,沿用了书中一篇小说的名字,一个因父母之命,而不得不辜负自己所爱的故事。

“一春十病九因酒,三月都无两日晴。”(宋·白玉蟾)。多情的三月,乍暖还寒时候,但终究是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了,这也是本书的基调。

郁达夫,作为民国忧郁诗人、作家的代表,他的作品自带了一股孤独、悲凉的气质,而本书的小说特点,则是于日常琐碎中品味出悲悯情怀。

我们离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却似乎忘记了回家的路,也被家所抛弃。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正如那句歌词所唱的“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