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颜色读后感摘抄

中国颜色读后感摘抄

《中国颜色》是一本由黄仁达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颜色》读后感(一):要收藏的艺术书

以前在时尚廊见过台版,字里行间充满了传统东方美学的感觉,印制的十分精美,尤其是带有四色比例数值,虽然喜欢,但标价接近二百人民币,繁体竖排读起来也不太习惯。后来知道大陆要引入,一直在等。最近已经出了,第一时间到天猫上出版社自己开的铺子里买下。价格相比台版低了太多,带邮费不到七十。大陆的印刷水平一直遭人诟病,但这本简体版确实如实还原了台版那种精细的颜色,甚至,甚至在有些地方有所超越。

《中国颜色》读后感(二):中国文化的颜色

讲颜色的书不少,但总是标明四色比例或者三色比例就完事,成了一本色谱工具书,只有美术设计从业者愿意去读了。黄仁达先生独辟蹊径,用另一种方式讲起了颜色,所有人都可以读,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

中国颜色,顾名思义,是与中国文化有密切关联的、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并被赋予了艺术和观念内涵的颜色。比如红色,能让人立即想到世博会的“中国红”、五星红旗、过年的红对联、红灯笼等等;比如黄色,你会想到皇帝的龙袍、皇冠、皇宫的屋顶、寺庙中的佛像……再比如紫色,有紫气东来、紫微星、金紫光禄大夫、印堂发紫等概念,这些颜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不仅是艺术和设计的一部分,同时还唤起了中国人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因此本书可谓是匠心独运。世上的颜色那么多,中国人使用过的也不止书中所讲的这些,但作者选取的,是中国人从古自今最常用的、内涵最丰富的一百种,这一百种可谓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浓缩的象征。那些在建筑、绘画、器物、饮食等无处不在的颜色,各有各自的渊源和故事。他们在生活中见到,在历史中记载,在诗歌绘画中保存,穿越古老的时间,同现代中国人同在。

将艺术鉴赏与实用信息结合起来,是本书不可多得的一大特色。例如,玉白色,作者不仅讲述了中国玉的来历,玉的颜色和寓意,玉的记载和典故,展示了古代玉制器物的图片,还标出了色值:C0M0Y6K2,对设计师们的帮助极大。

《中国颜色》读后感(三):《中国颜色》读书笔记

0、前言

古代“五色观”色彩理论:赤、青、黄、白、黑(即滋生宇宙大地色彩的五种基本色调)

五行法则(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

五行与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并与颜色建立联系:

赤-南-火

黄-中-土

青-东-木

白-西-金

黑-北-水

又把权势地位、哲学伦理、礼仪宗教等多种观念融入色彩中,渐渐整合出一套独树一格的色彩系统。

分为“正色”(即前述五色)和“间色”(由不同“正色”以不同的比例调和而成)。

1.赤

赤色代表火与太阳,是原初先民最早膜拜的颜色。在中国传统五色观中属正色,在五行观中属南方,南方表火。

被纳入赤色系中的红色在中国象征吉祥、喜庆、婚嫁、热闹与热情。赤红色贯穿了整部华夏历史,红色渗透到各个层面,是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色。

在古代,“赤”泛指各种不同彩度(色彩的鲜艳程度)和明度(色彩明暗度)的红色。

大约从7世纪的唐朝开始,“红”真正成为一个专有颜色名词,独指色泽耀目亮丽鲜明的红色,至今不变,成为汉民族最讨喜的颜色。

红色是气氛豪放不羁的唐朝的流行色彩。宋代贵族女子容许穿着皇后的常服,即红色大袖衣裳出嫁,从此男女新人都采用红色婚礼服作为婚嫁喜庆的习俗,至今。

红色在中国的政治上象征权势与地位。明朝兴起于南方,又因开国皇帝姓朱,所以当时的政治文化倡导使用象征火的红色,自此朱红色成为皇室建筑的专用色,沿袭至清末。又因古代的宫殿建筑多为木材建造,五行理论中,火与木相生,所以梁柱都会漆上鲜红色作为相生对应。

“近朱者赤”,古人视朱与赤为两种色彩靠近的红色,朱色亦纳入传统五色观的赤色系中,寄位于南方,属火,代表光明向阳之色;又将羽毛色通红的朱雀(火鸟,即凤凰)列为镇守南方的灵兽。

2.黄

“天地玄黄”是华夏先民最早认定为盘古初开时混沌天地的原始色彩。黄色又代表孕育万物与繁衍中华民族的大地,因而成为先民敬畏膜拜的对象。五行中黄色属土,表示生命的源起,也代表位处四方的中央,即最高权力所在,曾经是帝王御用的至尊色彩。

柘黄色又成杏黄,为略显红色的暖黄色,是中国千余年来最具威望,权威与正统地位的政治图腾色彩,从6世纪隋文帝开始,成为天子龙袍颜色。直至清朝被明黄色取代。

琉璃黄,主要指古代皇廷建筑用的琉璃瓦片的色泽,是昔日帝王御用的专用地标颜色。

3.蓝

蓝色是中国最普及的衣物常服色,是代表庶民阶级的色彩。古人习惯把蓝色统称为青色,在传统五色行观中,青属于正色之一,属木,代表东方,象征万物萌生的春天。

蓝色是元朝崇尚的颜色,因元人自认蒙古族是由苍狼繁衍而来,而苍指天蓝色,故元朝的皇宫建筑都盖以蓝色琉璃瓦屋顶,以代表上天与蒙古人的渊源。

琉璃与宗教密切相关,中国道教中,神仙使用的多是琉璃器具,玉皇大帝居住的即琉璃打造的天宫。在中国传统色彩中,琉璃蓝又代表上天的颜色,至今最有名的琉璃蓝建筑即北京天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坛场。

靛蓝即浓蓝色,俗称天青。周朝在制定礼仪及衣冠等级时,把青靛染制的靛蓝色布料规定为庶民的服色,自此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国数千年来最为普及和著名的代表色之一。

4.白

五正色之一,方位代表西方及秋收的颜色。白色在中国传统色彩观中,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唯白皙即美的审美观念与标准则从古至今未曾改变。

5.黑

黑色是中国古史上单色崇拜时间最长及含义多元化的一种色彩。属五正色之一。而道家黑白太极学说,则是影响中国文化千百年的重要哲学思想。

秦朝一统,因周朝崇尚赤色(属火),故秦始皇即位后,依从“五德色行说”,选择黑色为秦代表色,并崇尚北方为水德。随着朝代更替,黑色的尊贵地位有所起落,隋炀帝时规定商人与屠夫只能穿黑色衣物,有等而下之的贬义。宋代,黑色是平民的服色之一。

《易经》“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古代,玄是指大陆北方严峻未明的天空色泽,所以在盛行于春秋时代的“五行色”理论中,玄色对应北方,属水,象征玄武;玄武为主镇北方风雨的水神,状如龟蛇,而身有鳞甲着古称为武。

《中国颜色》读后感(四):美中不足之处

我本身是美术的外行人,但对于中国传统颜色很感兴趣,阅读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得到三种知识:色彩学的科普、各种颜色的名词所对应的确切的颜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颜色的寓意和应用。

本书在这三个方向上都有所涉及,但是读来又感觉隔靴搔痒,每个方面都讲得不大成体系。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

其一,关于色彩学的科普。书本在序章中简单介绍了色彩学的专有名词,如RGB、CMYK、色相、明度、彩度、色阶。但是定义不够详细,也没有鉴别各个名词之间的联系,也没有举例子说明各个属性的不同取值对于颜色有什么影响。例如,RGB/CMYK指的是三色或四色印刷法,而色相、明度和彩度是颜色的三种基本属性,这两种度量体系之间的差别却没有介绍。

在后文中,相同色系内部的颜色差异,有的是比较细微的。如果在介绍时,可以按照某条线索去递进,例如按照色阶上的排列顺序来推进,并且点出各个颜色在色相、明度、彩度方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就更好了。甚至可以配上色阶图,让读者更直观地看到各种颜色的差异。

其二,关于各种颜色的名词所对应的确切的颜色。书中的一些词,确实与我常识中的理解不同,让我产生了一些困惑。例如书中写,天青色“即天蓝色,又指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自然天色”,CMYK为(65,0,6,0),即如图颜色。

但是常识中,天青色是汝窑瓷器的代表釉色,其颜色“平常体会,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摘自百度百科)。总体而言,是饱和度较低的蓝绿色,与书中所说以及图例的差别较大。(当然,本身对于色彩的感知和形容,就是主观的,因此第二点的批评也不一定成立。)

故宫藏汝窑盘

其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颜色的寓意和应用。书中缺乏对于传统色彩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和应用的成体系的梳理,导致同一知识点重复讲解,或者知识点讲解过于杂乱的情况。例如,赤色一章,几乎每一种赤色,都要说一次,赤色象征南方、火、朱雀,读来无甚裨益。

又例如,书中反复说我国自西周开始,便以颜色来区分身份与阶级地位,但是却没有横向或者纵向地梳理过,到底从帝王到臣子到百姓,不同阶层用什么颜色;或者纵向地梳理不同朝代到底以什么颜色为尊。于是,就出现了,说到某种颜色,就提一句它在某朝是帝王尊贵之色,某色某朝又是低贱之色的杂乱情况。也让读者出现,类似于唐代帝王之色是到底是红色、赭色还是朱色的困惑。

最后,在个人看来,本书大约是三星至四星的水平,但可能是因为我期望太高,最后产生了过于失望之情吧。我也很期待,以后能读到更好的关于中国传统颜色的科普书籍!

《中国颜色》读后感(五):中国颜色-背后的故事

《中国颜色》紫&绿&白

-------------------- 白 --------------------

白色本义为虚空,“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在孔子的色彩观和理念中,亦认为白色是操守坚贞的象征

白色的服饰在朝野的地位随着朝代的更替而起伏不定,含义有所不同。

比如:往来无白丁,白衣商人,一品白衫,“门外白袍如立鹤”(苏东坡),白衣卿相(尚未发迹的读书人),黑白无常,白衣请降

---

练色/素色

练的本义“煮缣而熟之也”,引申为颜色名词,即丝白色/素色。

练衣,练巾。。。

---

粉,从米字旁,本义是把白米研磨成细末后称粉或粉米。

---

瓷白色

“南青北白”(青瓷/白瓷)主要原因是北方的瓷土原料中氧化铁含量较低,而氧化铝的含量较高所致。(唐代邢窑,宋代定窑)--河北省

定窑的白釉胎质细致秀美轻盈,是一种略显微黄的白色,近似东方女性的皮肤。

-------------------- 紫 --------------------

紫色是中国传统颜色中最重要的色彩之一,曾经位高权重一时,为帝皇龙袍的专用色,也代表官运亨通与富贵的色泽。

紫皇,紫微星,紫禁城,紫气东来,红的发紫,紫袈裟,朱元璋废了紫色(恶紫夺朱)。

紫色由暖色调的红色与冷色调的蓝色混合而成。

紫与黄是互补色,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所以能增强本色的鲜明度。【比如紫罗兰翡翠放在手上就会显得更紫】

“马乳累累压架香,酿就琼浆三百壶”(元)

长身葡萄“马乳葡萄”,像马的乳头。

葡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酿葡萄酒约唐初,唐太宗很喜欢…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

茄子色:便一点蓝的紫

紫砂色:色泽恬闲养目,古秀拙朴的造型,

紫藤色,来自紫藤花的花色,属于粉紫色系列。

清淡美悦,明亮轻盈的色感。

虬曲蜿蜒的紫藤的老干枝,可用来制成造型朴拙的家具

-------------------- 绿--------------------

01

绿色的是指植物叶子的色泽。绿,帛青黄色也。(青黄不接)在古代称为间色。

在传统的“五色行”色彩观与方位学中,绿色被纳入青色系列,位处东方,属木性,是太阳始升于此,万物随之茂衍,时序为春的颜色。但在汉民族的色彩史上,绿色又曾经属于贱色(大约始于唐代),是代表社会阶层中地位最低下的颜色。

(戴绿帽的来源)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青春与昂然

青龙白虎

02

草绿色,多指夏天茂密青草的油润色泽,是象征旺盛生命力的颜色。(比新冒出的绿芽的清新的颜色略深些)

而今草绿色是各国军人制服的通用保护色。

03

苍色, 代表着丰富且多样化的色彩。深青(绿),深蓝,青蓝,灰白,灰黑,墨绿色

苍蝇,苍天,天苍苍,四野苍苍,东望海苍苍,白发苍苍,白云苍狗

04

铜绿:铜锈

传统的绘画用颜料,中国发明最早的化学颜料。

05

祖母绿

在中国传统色彩系列中,祖母绿是最名贵且讨喜的色彩。其色泽带有莹亮光泽的深绿色,呈色优美,养眼。

06

石绿

石绿是传统国画及壁画的重要颜色用料,属于外来矿物色,色彩来自天然矿物孔雀石。色泽呈蓝绿色,色感平和、安静与永恒。

在天竺国的宗教色彩观中,认为青绿色是象征佛家思想的精神和谐境界。

07

翡翠色

颜色犹如雨后的冬青树叶在阳光照射下所辉映出来的深绿色者为最佳,也最昂贵。

08

青翠色,柔和平稳

以冷色调为主调的田园好诗,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欲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09

碧色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多以“碧”字来形容春夏季中葳蕤芳草或茂盛绿叶之貌。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寒则苍,春则碧

10

柳色,柳色青青草木新

葱绿,清丽恬静

竹青,稳重含蓄,优雅朴实

豆绿,充满青春气息与轻快活泼的色感

艾绿,艾草的颜色,绿中偏苍白的自然色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