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山蠹语读后感精选

书山蠹语读后感精选

《书山蠹语》是一本由顾犇著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0,页数:3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山蠹语》读后感(一):生活片段中的智慧

早上收到顾犇先生寄给我的《书山蠹语》马上阅读起来。真是一本好书,虽然顾犇的博客早就阅读了,但每一次阅读都有不解渴的感觉,现在《书山蠹语》将他最近几年的博客都串联、汇集起来了,感觉很是过瘾。

顾犇先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是思想比语言更犀利和丰满的人。我们过去讲出版的东西一定要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其实很多能打动人的东西都隐藏在字里行间和生活片段之中,读他的作品对如何当好馆员、做好人有好处。

建中读书(吴建中博客)(2013-06-24 08:51:07)

《书山蠹语》读后感(二):读《书山蠹语》

“周二在北京参加"资源描述国家标准项目启动会",蒙顾犇博士送他刚出版的《书山蠹语》。回到上海后,两个晚上看完了这本博客书。虽说一直订着新浪的"书蠹精"博客,书中大部分内容应该都曾看过,不过重读博文还是很有兴味,有的还能回想起自己当年初读时的感受。顾主任交游广泛,书中提及的人不少,本人也有幸出现多次。

本书大致上按与本职工作密切程度编排,因为自己不是国图员工,所以第一部分看得比较沉闷(同时也与自己身体状况欠佳有关)。之后的内容读起来就比较有感觉了。看得最投入的是第五部分"生活体验"中的"故乡"和"美食"。顾主任所记录的美食,大多是故乡的美食,也是最令我深有同感的美味。印象中自己第一次在"书蠹精"博客留言,就是跟他探讨某种食物。家乡的美味最难忘,本月中旬政法大学欧阳馆长来沪参加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说是原籍上海的婆婆要她带泰康黄牌辣酱油回京,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思念呀。本书中也多次提到这个辣酱油。

当然,对我来说,最有专业价值的是第二部分"心得"中的"编目工作"、"国际交流"和"业界合作",尤其是顾主任分享的参与国际编目界活动及相关标准制订工作,是绝无仅有的珍贵记录,对了解背景极有价值。

比较特别的是书中竟然有如此多的专业插图,大多在前一阵的"书蠹精"博客上有过介绍(韩盈老师插图介绍)。那幅"编目员是大厨",我早已打算在下月的讲课中借用,注明出处、点明主角。”

编目精灵III(胡小菁博客)

《书山蠹语》读后感(三):“书蠹精”的书生活

“书蠹精”的书生活

《书山蠹语》顾犇著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6月版

■简平

在我眼里,顾犇就是一个“书蠹精”的活标本。书,简直是顾犇生活的全部主题。他的生活与书息息相关:工作时间,他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里负责外文图书的采编,而且在图书馆编目领域的研究有着杰出的成就;业余时间,他读书、藏书、写书、译书,不亦乐乎。这样的人被大家称作“书蠹精”当然毫不为奇,而顾犇自己也乐于接受,干脆将自己的博客命名为“书蠹精”。无论身处国内国外,他几乎每天在他的博客上记录下他的“书生活”,几年下来,便有了很壮观的局面和景象。现在,顾犇将他博客中的精彩内容辑成了一本书———《书山蠹语》。

因为是日记体,也因为写作时的松弛恣意,所以,读这本书会觉得格外亲切,也格外有趣,让人得以窥探到一个“书蠹精”有着怎样的书生活,那绝无想象中迂腐的学究气、憨痴的呆傻劲,而是充满了新鲜感和鲜活感,读书感悟、译书心得、藏书记录、图书馆故事……信手拈来,无不成章,呈现出一幅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

其实,顾犇之所以看重博客这一平台,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正如他在书中所说:“博客是一种记忆,不仅便于自己日后归纳总结,也记录了我所经历过的各种事件,大多数是以后不会有人再去记录的;博客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了解到大家对我所关心的问题的看法;博客是一种交流方式,我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与大家分享,同时也从大家的评论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阅读过程中,我不时会想到一个人,他年近六旬时双眼失明,但他依旧坚持在图书馆工作,并继续从事着文学写作。他是阿根廷伟大的作家博尔赫斯。顾犇一直自称为“图书馆人”,从这位真正的爱书人身上,是可以发现我所尊敬的博尔赫斯的一些影子的。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3年7月12日,第6版。

原文地址:http://dszb.whdszb.com/whdszb/html/2013-07/12/content_165696.htm

《书山蠹语》读后感(四):荣获图书馆界两项桂冠的“编目大厨”和“美食大厨”的“书蠹精”顾犇博士

初识顾犇老师是通过新浪博客,通过新浪博客我得知他是一位从国图出来的图林大佬!因为没有沾亲带故的“血缘关系”,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主动加他好友,他很快通过验证了。虽然成了博客好友,但是由于根深地固的森严的等级观念,我和他不相往来,只是成了互联网上博客圈里的邻居。

再识顾犇老师是在2013年浦东图书馆举办的中图年会上,由我的老师引荐和顾犇老师打了个招呼!那天他是来蹭会的,所以只穿了一件汗衫。尽管我的老师对他说了夸我的一大堆赞美词,顾犇老师 显然对我这个老邻居毫无印象,我那天着实很伤感。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再回到微博上,他还没有贵人多忘事!于是一下子亲近了起来。

顾犇老师笔名“书蠹精”、“三牛”,智力超群,爱好广泛,勤于读书写作。他本不学习图书馆学专业,因精通多国外语,被分配到国图做外文采编部主任,采编是图书馆的重要业务工作,也许对于其他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的同志,即使精通外语,也未必胜任这项岗位工作。不过这些都不会发生在“素有天才少年”出身的顾犇老师身上!顾犇老师可谓是国内外文采编岗位的一枝独秀!

《书山蠹语》一书叙述了顾犇老师的工作、研究、业界交流、各地见闻和爱好等方面。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书城印记”,是作者参加各种工作的记录,也包括一些对国家图书馆人和事的回忆。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各个方面的工作心得。第三部分包括作者业余生活和社会兼职相关的感想。第四部分是作者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第五部分是“生活体验”,包括作者对故乡上海的回忆与思考,还有对生活各个方面的体会。尽管都是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和见闻,当然也有一些有分量的工作心得和感想!洋洋洒洒40万余字,风趣机智的语言,让每一个购买者读起来不觉得乏味,不觉得这本定价为100元的博文集成书有多冤枉!诚如吴建中馆长所评价:顾犇先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是思想比语言更犀利和丰满的人。

顾犇老师常把编目工作比喻成做大厨的工作。插画家韩盈老师为顾犇老师设计了一副顾大厨的插画,真是招人喜爱!也充分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在蓬勃发展图书馆大业浪潮中的图书馆人的精神风貌。 本人作为顾犇老师的学识浅薄的上海老乡,对他的美食篇尤为喜爱!想不到的是我从小很喜欢吃的螺蛳做起来这么地道讲究,吃起来更是学问深奥!不得不感叹顾犇老师不仅是一位编目大厨,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美食大厨!

此文谨献于我网上的好邻居“书蠹精”顾犇老师!

《书山蠹语》读后感(五):书山蠹语倾心听(安徽省图书馆林旭东)

书山蠹语倾心听

□安徽省图书馆林旭东

《书山蠹语》/顾犇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定价:100.00元

看点

本书生动具体地记录了作为图书馆人的作者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情况,展现了图书馆事业的勃勃生机和图书馆人的精神风貌。同时,本书中有关于学术研究和采编工作的内容,对于关心图书馆事业的读者也会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乍看书名,竖排的"书山"和"蠹语"两词令我亲近,尤其"蠹"字跟书籍联系紧;再看著者"顾犇",称得上图书馆界的"大咖";而封面的漫画也令人目光久视———地球上耸起一座书山,蜿蜒而上攀登至峰顶,有个人在伏案攻书;右上角的一只眼睛与我对视,仿佛传达出心有灵犀的共鸣。就这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书山蠹语》吸引了我。

捧起来,沉甸甸的 40万字。因为不是鸿篇大作,只是博客精选,读起来倒也轻松愉快。作者分五个部分,记下了2005至2011年间的所做、所见、所思、所学、所研。读完全书,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可敬、可爱、有趣、有识的馆员形象。如今怎样做个赢得社会尊重的职业图书馆馆员?为何说工作繁琐的图书馆不是图舒服的馆?作者博客日记提供了翔实的注解。权且当成书末后记的全根先先生《一个博客一个世界》的读后感,更是读出了博客产生的意义、图书馆人的历史、新时代馆员的使命。

读书的喜感来源于作者介绍了读者想知道但不知道的知识;表达了读者想说但不会说、不能说的观点。本书不仅让图书馆编目人员身临其境,自认都是一个"德行":认真,仔细,刻苦,耐劳,特别对图书馆界现存一些现象提出了质疑,虽是短短的"博语",但发人深省。我对作者的敬佩如同对"皇帝新装"里说真话的孩子!

比如,作者对"编目外包"的质疑。"确实,编目工作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图书馆领导往往视而不见。"

比如,作者对"创新"的认识。"觉得这个很好的术语给用滥了","创新不是简单地否定前人,也不是用一些新奇的想法做无用的事情。如果一个杯子是圆的,我们做一个方的杯子,当然是创新,但是这对社会有多少价值?"

比如,作者对"学术垃圾"的无奈。"大家一定会有机会写很多文章,从而为今后的职称评审创造条件。凭感觉估计,专业期刊中有 80%以上都是信息垃圾。"是的,评职称要写论文,想增加工资要评职称。可"评职称"的本义是什么?"写论文"的目的又是什么?行政权威下的职称,功利诱惑下的职称。有职称但不称职,有论文但没能力,大家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

合上本书,想起了图书馆界的许多名博主如吴建中、老槐(范并思)、西北老汉(杨玉麟)等,他们的博客兼有历史记忆和学术沉思价值。 2008年 10月 24日,老槐长达4年的博客停止更新。除了吴建中先生出版过《建中读书博客日志》外,笔者没有看到其他博主的博客专著。国图出版社如果以图情界的名人的博客为选题出一套丛书,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图书馆报》,2014年12月5日,A22版。

原文地址:http://m.xhsmb.com/20141205/news_22_2.htm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