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精选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精选

《昨日的世界》是一本由Stefan Zweig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USD 15.99,页数:4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一):相对的文明,相对的和平,望昨日的世界不再重现

这本书比我想象中要难读些,主要是茨威格描绘的一二战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群像,于我来说,实在是大多不知其名不知其人,一边看书一边百度着竟断断续续经过几个月才慢慢读了下来。但这似乎并未影响这本书引发我对人类和世界的思考,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对我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历史之于昨日,不过只是简单的事实。所有被世界铭心刻骨的事件,无论多么辉煌、多么荒诞、多么可怕,都曾经那样真实地存在过,所有当时不愿相信、不愿屈从的人们,最终也只能存活在这样的事实中,连同所有一切被一同封存在那段历史中,渐渐成为一段记载或故事。其实活在昨日的他们,他们的世界曾经又未尝不是他们眼中的社会文明的鼎盛。一战前夕的人们(其实本书中重要还是指中产阶级的人们),他们如我们现在一样,他们认为自己生活的年代是舆论自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巅峰,甚至很多人和茨威格一样崇尚信仰着“世界主义”,认为世界融合是必然趋势,也致力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二):布达佩斯大饭店

我的2014年暑假开始于《昨日的世界》,也结束于《昨日的世界》。张教授给我推荐的书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这次也不例外。书很沉重,满腹的牢骚,吐槽反人类的战争。茨威格并未失去希望,他在书的最后说“无论如何说起,每一个影子都是光明的产儿。我想只有同时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这样才是真正的活过。”

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实在是羞愧,之前对茨威格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上,甚至连小说都没有读过。文学路,漫漫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两日终于找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推荐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500363),一口气看完,结尾处显示“像茨威格致敬”,这才让我想起还未读完的《昨日的世界》,对往日美好的珍视与不舍、留恋。电影中的古斯塔夫像极了茨威格。电影也采用了茨威格喜欢的小说叙事方式,回字形叙事结构。

辞了少金的网编工作,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很满足。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三):昨日的世界,真的是在写一个世界

这本书让我对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产生更真实的感受。

作家以他的角度也带着我看到一战前他辉煌及光明的时刻,我很佩服他那广泛的社交圈也敬仰作家在战争时保持这和平的心态和信念。即使很多人包括他朋友都曾疏远他,但他依旧相信自己更相信理性。

他对世间的看法以及他对国家战争的推断在我们后来人看来是对的,但在那个旧制度还没破坏,旧思想依旧存在的世界里是很多人不认同的。如何?作者与罗曼罗兰等人交流,希望组建一个代表欧洲统一的文学组织,希望以他的名望带领大家,但作者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触碰政治与经济的他,只能净化那些追求他文学的人,而不能改变这个世界。

但我看来,作者已经付出很多了,在那个文学已不再重视,人们只为了吃的而活下来的年代,他却依旧保持着一个作家的心态,例如他对希特勒的态度,不是充满着愤怒怨恨,而是指出他种种犯过的错,种种不正确的制度,这种理性的思考批评很难相信是一个毁灭了他国家和摧残他民族的作家写的。

接着他对我们后人的影响,反正我看了后,对战争的真实不在是尸体和饥荒,而是那从繁荣到贫困,从文明到野蛮,从充满激情到被支配的恐惧。人们厌倦了也害怕战争的这种感觉在我们这一代也是那么的深刻,因为有这样一本(包括那些记录两次战争的书)让我们依旧守护这和平。但我觉得这本书是以一个作家的角度,所以战争比教科书以及那些只描述战争的书来得更真实。

昨日的世界,真的是在写一个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