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读后感精选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读后感精选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是一本由Julie Maroh著作,Arsenal Pulp Pres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9.95,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读后感(一):浅列漫画与电影的对比

1.原版名为《蓝色是温暖的颜色》Blue is a warm color (Le bleu est une couleur chaude) 电影改编之后法文名为《阿黛尔的生活》La vie d’Adèle (The life of Adele) 英文版电影名称译为《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于是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2.漫画(comic or graphic novel) 故事情节有点俗套以及玛丽苏,但若放在小说和电影大火的年代(2013年)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1995-2008)也算是很勇敢的一部作品,这也从侧面展示出社会逐渐对少数群体的理解和包容。

3.电影版改编只是借了漫画的一个框架,加入了导演自身对“阶级”等问题的社会思考,相对降低了原著当中对“凝视 (gaze)”、“酷儿(queer)”等角度的解读。

4.纪念一下: 这是来英之后读完的第一本英文书。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读后感(二):人生若只如初见

一开始打开电影发现有三小时,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继续看下去。一个是因为没看过类似题材的电影,另一个就是三小时的电影未免长了些。不过开始看了之后发现完全不后悔啊,很棒的剧情描述,很棒的场景,看完之后不禁唏嘘。

电影前部分Adele被同学质问为什么要去同志酒吧的时候,就表现出很介意被别人说是同志,这就铺垫了后来她和男同事出去玩也好,让同事送回家也好,除了孤独感强烈之外,无非也是想让外人觉得她是“正常”的。Emma第一次到Adele家,Adele的父母就表现出了对她们关系的怀疑以及隐约抗拒同性恋的态度,这也是她避讳提到自己是同志这个身份的原因。至于漫画提到Adele其实是在对父母出柜后被赶出家门的,所以和Emma吵架后才会说没地方去,这属于故事情节的其它补充,电影已经在前面给出了足够的铺垫,没必要放出来冲淡主线。

后来两人终于生活在一起,看似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是实际上Adele对艺术一窍不通,除了知道毕加索就只知道毕加索,这是Emma一开始就知道的,可是Emma还是忽略了Adele的感受。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开party也只顾着自己和朋友聊艺术,任凭Adele一个人在局外手足无措,只好不停地帮大家盛食物。所以Adele的孤独感很大一部分是由Emma造成的。当然会有朋友说Emma劝过Adele做一点她喜欢的事,比如写作,这样可以充实一些,可是Adele还在高中时就说过她就是喜欢当老师,就是想把教育传承下去,她没有喜欢写作,是Emma希望她从事写作,也许因为作家听起来要比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更适合她的圈子。从这里我可以说,Emma并没有那么爱Adele。

为什么?因为一开始就是Adele对Emma的回眸念念不忘失魂落魄,Emma也许只是看中Adele够嫩够新鲜,在还有女朋友的时候就来约Adele宣示主权。因为party的时候Emma就不顾别人眼光和另外的女人说笑调情。因为多年后重见,Emma不顾Adele的感受大聊特聊她在家和小孩一起玩的像小孩,还多次用到“家”这个字眼。确实,Adele做出了不可饶恕的事,可是Emma也从来没有替她考虑过,真正的爱不是这样的。

如果足够爱,她们也许还会继续牵手逛街,参加游行,尽情拥吻,然后在Emma的画展上仍然是Adele当女主人和女主角(看到画展的画里主角变成了孕妇,实在很痛心)。

初次见面,街对面的Emma干净温柔的笑容让我都差点动心,也很难免Adele坠入情网。希望她最后去过纽约,认识到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继续独自抽烟流泪。导演想表达的也应该是这样吧,不然就会在Adele走过转角的时候安排一场车祸以尊重原著了。

如果Adele没有走进那个酒吧,该多好。都只是如果。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读后感(三):接近無限昇華的藍

《接近無限溫暖的藍》的電影版有兩個名字,《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是國際的譯名,而法語版則是《La Vie’ D Adele》。兩個不同的名字折射了雙重的意義,一種是以藍色為主調的,從藍色開始到結束,從熱熾的感情到漸漸的失溫,徐小鳳有首歌《變色感情》當中寫到「逝去感情 誰人留得住」,藍色自然留不住。而法文版則是以女主角Adele為第一人稱,透過她進入少女的內心世界,所見所聞,整個世界都是她為主的。比起《Blue》的名字,更加的個人化,就連大部份觀眾也被這位年僅十九歲的Adele俘虜了芳心。

在電影取得金棕櫚後電影導演Abdel Kechiche與很多人反目了,其中包括了兩位女主角與漫畫的作者Julie Maroh。對於漫畫作者來說爭議是在於對性愛鏡頭的描述,她認為那不是女同志的性愛,而是像外科手術式、參考了性愛電影的拍攝,是帶有色情的目光。其次是導演在頒獎台上的忘恩負義,電影的幕前幕後也甚有火花。漫畫作者認為這部漫畫是女同志的,而導演認為這並不是單單的同志故事,這是愛情故事,不分戀愛性別。對電影與對漫畫的解讀也有所不同,而無論是在漫畫還是在電影上,Clementine(電影為Adele)事實上是遊走在兩性之間,說她是完全的女同志是不盡不實的,皆因她也會對男性心動。但她又不是一個絕對的雙性戀者,爭論她是什麼身份是無意義的,但肯定的是導演的視覺與想法始終是彈性一點,開闊一點。而Julie Maroh的執著也不無道理的,或者在她身上就有Emma的本性,對藝術的堅持,對性向的堅持。

亳無懸念的是Abdel Kechiche的改編十分成功,大量的近鏡把兩位女主角的身材樣貌表現出來,雖然是有小缺陷,像是Emma的牙縫、Adele的小爆牙,但缺陷也是一種美。面上的雀班也是表達青春的一種方式,選角合理,同時所兩位也有火花,十足一對真正的戀人。在忠於原著方面也算是跟足了七成,除了那個結局,漫畫的結局是苦情的、而電影的結果是豁然開朗,瀟灑走一回。

電影選擇以Adele的角度出發,尋找所愛。而漫畫裡相對會看到一些電影隱藏了的東西,在Adele與Emma相遇時,其時Emma早已有女朋友,是帶領在她工作上的伙伴。電影裡沒有講到Emma的這段三角戀,反而是美化了她們兩個之間的愛情,純情、成功為Emma建立了正氣的形象。但當看到漫畫時,無名火起,皆因Emma的出軌顯示出她的懦弱。漫畫裡的Clementine甘願做第三者,為的是等待Emma與Sabine分開,想要做「正印」女朋友。而Emma的拖泥帶水,簡直就是想吃兩家茶禮。令人扯火的是,Emma出軌要Clementine等待就可以,但當Clementine出軌時卻罪無可恕。這是什麼雙重標準?

在電影當中,只是呈現了Adele在學校被排濟的片段,被眾人圍住說三道四,說她是「豆腐婆」,沒有提到她向家人出櫃,無從得知Adele在家裡是否受到什麼壓力。在漫畫則講到家人發現到她(Clementine)與Emma的同志關係,被家人趕走。而當Emma在若干年後發現到Clementine有外遇時,無處容身的她就寄居在朋友家中。在電影裡就有一段去男同志酒吧的場口,而在漫畫裡則有多一點講述Clementine與友人的關係。相對來說,漫畫在同志家庭方面的態度也十分殘忍,從一開始Clementine的父親依然接受不了Emma,比起電影版裡的普通一起吃飯,寒暄,漫畫版在對待家庭方面則是十分保守與恐同。

電影與漫畫,兩個不同的媒介都有不同的延伸與刻畫。但無可否認的是電影的想像比漫畫來得更好,皆因漫畫難免是有點模稜兩可與煽情,特別是那個突如其來的戲劇性結局,想起那套十分吐血的電影,叫做《被偷走的那五年》。親愛的愛人,你吧,坐在床邊哭哭啼啼的,真是死了都要愛,死了才知道秘密。漫畫所表達的方式難免是電視劇色彩,而電影則是超脫一點的改編,並不完全跟隨漫畫。但當然有些場口是必須的,例如是初次見面、Clementine和初戀男友與對女生的想像,還有離不開的是對時事、社運的關心。導演說,他喜歡看那些少女上街的的畫面,而這些的青春、反叛又是如斯美麗。

電影版給人批評與討論得比較多的是性愛的畫面,而在漫畫裡也不乏對性愛的想像與露骨的描繪,性,對於一段感情來說是可圈可點的。性能昇華感情,同樣讓人春心蕩漾。或者是女性視覺與導演的男性角度比起來是有點分別,但兩樣同樣出色。但性並不是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部份,對於年青的人來說,這部作品無論是漫畫還是電影,經歷情感的衰敗與起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同樣也要有漫畫才有電影的誕生,喜愛這部電影之餘也不妨了解一下它的創作歷程,電影與漫畫的表達不同,視覺也會有差異,但透過影像可以豐富了漫畫的內容,並加以創作。電影版基本上是接近無限昇華的藍,同時,這部電影也會成為愛情電影的一部史詩、經典之作。金棕櫚,實至名歸。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读后感(四):想要接近无限温暖的蓝

这本书是因为喜欢的女人才看的。之所以叫她女人完全是因为什么姑娘,妹子,都不能形容她...orz(谁能懂我在说什么...)

真的很喜欢这个名字。

我们一起说好要去看这个电影。

她推荐给我是因为觉得名字很文艺我一定会喜欢。。。

看了trailor之后发现真的是我喜欢的风格...

后来没有想到会喜欢上这个女人,于是疯了一样的在没看到电影的时候就把书买回来了。

接近无限温暖的蓝。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无论是中文的翻译还是英文的名字,都超级好。

是啊,对于心里喜欢的那个人,她就是接近无限温暖的。

本来就最喜欢蓝色。

里面的那个小P的整个心路历程跟我的很像。

这个书评或许应该用更温柔一点的语气去写,而不是这么白话的...

好吧。

那个小P说,anything that happened to me has a name. that name is Emma.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就跟着柔软了。因为一样的,发生在我心里的一切也有一个名字。我现在心爱的这个女人的名字。

其实一开始是很难承认自己喜欢女人的。

很难想象怎么会对一个女人有感觉。

可是就是不由自主的喜欢她了,不知道从哪一秒开始就觉得她好帅了,帅的让人好心动了,不由自主的想要靠近她,见到她,关心她,陪着她,心疼她。

这些心情,从那个小P的日志开始,讲给我们听,讲给她心爱的女人听。

其实她真的很幸运,幸运的让人有点嫉妒。

哪会有几个人,可以遇到自己一直在等的那个人,又会有几个人,可以幸运的与自己心爱的人交谈,了解,更不要说,幸运到自己心爱的人也爱着自己,一起生活,一起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都变成可以让自己心跳加速的美丽瞬间。又有几个人可以幸运到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把自己对她想要说的话都知道,都看到。

她遇到了她的蓝。她爱着她的蓝。她写着她的蓝梦着她的蓝。她吻着她的蓝拥着她的蓝。

对于我来说。如果能够拥有这些,哪怕很短暂,也足够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画风也不是走唯美路线的。

很多时候我也都是在读文字很少对画面pay attention.

不过graphic novel不就是这个样子的么。

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个简单的故事美到让人心碎。

因为喜欢的女人看到这本书的我是幸运的。现在离电影上映还有2周。我曾经幻想着看电影的时候可以牵着你的手,亲亲你,或者抱着你什么的。但是现在知道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已经有点害怕要跟你去看着个电影了,怕自己难过死...

哈哈哈哈...

but it goes on....

所以...既然还有两周,那就等吧。

习惯吧。

然后一起去看这部接近无限温暖的蓝吧。

i was too scared to ask...will you be my blue?

but now i know....you are my blue...you've been my blue for a while already......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book with me,

and thank you for happening in my life.

-----------好吧我觉得既然心情改变了就还是来改一改吧....没想到这篇会被超出我想象多的多的人看到......orz

距离看过这本书到现在真的已经很久很久了。

我们还是只谈作品吧...毕竟这不是我的个人日记...

整篇故事的颜色笔调都是blue的...就是那种隐隐浅浅哪怕在最幸福的时候也有存在藏不住的悲伤的感觉....因为电影和书都看过了所以情节和画面真的有点重合了。书里面,喜欢一个人就好像是全世界,遇到这个人就好像是从万有以来能够解释自己的存在的唯一答案。

我发现我很难客观又跳脱的只谈作品本身。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曾经就好像我们之间的一切。我也曾经的卑微的等着电影上映,等着电影结束。

所以比起电影,我真的是很不喜欢这本书的结局。

对于从来没有喜欢过喜欢过女人的女人,或者男人的男人,这本书可能真的没什么价值,可能在看的时候就是一些简单的句子和纠结的心情,无法真的理解什么结局的时候也实在夸张。另外再加上一点点的科普。

可是对于活生生这样去爱去生活的人来说,这本书在写的,就是每一个人的故事。从害怕自己,到害怕去爱,后来又害怕社会,害怕别人的眼光,明明好像很合理的一场互相喜欢的爱情,却一定会给周围的人带去毫无准备的伤害。她们爱的那么无辜又那么无助,那么幸福却也那么绝望。那有温度的蓝,触及温暖,却隐含伤痛。那么熟悉,熟悉如肌肤之亲,也那么清冷...心爱的人不见了,就只留下了心里那一道永远都不会消失的蓝色。

Adele和Emma.就好像一场童话。她们幸运的相遇,幸运的相爱,两个人都勇敢,两个人都曾经义无反顾。那么美好,美好如一部童话。可能正是因为最后Adele死了,才真的惊醒了读着的人。本来以为现实里真的也可以像她们一样,只要自己足够勇敢,哪怕这个世界都不要了,能够爱着并且被这个女人爱着就足够了。那个结局就好像给在读的人一次当头棒喝,醒醒吧,美好的故事怎么会有,那只拿幸福用来装饰的爱情怎么可能真的存在,在书里死掉不知道会不会又是一种幸运,而活着的我们又该如果去面对现实的所有?...

好吧,不要聊着聊着就又悲观了。

还是去爱吧,能够爱的时候就去爱吧。毕竟这个世界也在变,我们也都在变。能够遇到,就足够幸运。

哪怕你永远都是我的blue,我也觉得那是上帝的祝福。

送给你,我,接近无线温暖的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