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重返昨日世界读后感100字

重返昨日世界读后感100字

《重返昨日世界》是一本由(美) 利奥·达姆罗施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5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返昨日世界》读后感(一):那个活得蛮别扭的人——塞缪尔·约翰逊

不得不说,一頁的选题好。 约翰逊是如此矛盾的人,就像傅斯年先生所说的“一团矛盾”。他是“被弃者,朝圣者,无望的探寻者”。他与自己做争斗,父亲去世后,他光头站在父亲当年在时摆摊的地方很久很久,母亲生前他虽说一直去看她,可是到她离开,也没有去,但是在母亲死后,他又如此频繁的回到利奇菲尔德,妻子特蒂死后,他又沉浸在那种排山倒海的情绪中,约翰逊真是一个蛮别扭的人 从未成功克制过强烈激情的鲍斯威尔和总是能克制排山倒海般激情的塞缪尔相比,可见一斑。

《重返昨日世界》读后感(二):主角:俱乐部

一部以“俱乐部”(The Club)为中心的群像传记,主线是塞缪尔·约翰逊和詹姆斯·鲍斯威尔这对基友生命历程中的分合纠葛。“俱乐部”之所以闻名英伦,是因为它聚集了一大批18世纪的有识之士,不仅有约翰逊、亚当·斯密、埃德蒙·柏克、爱德华·吉本这些流芳百世的人物,也有约书亚·雷诺兹、大卫·加里克、哥尔德斯密斯、理查德·谢里丹之类名动一时的小伙伴。很难说俱乐部对他们取得的个人成就起了多大作用,但毫无疑问的是,在一个氛围良好的俱乐部里畅所欲言、交换知识,本就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在乡野小镇中长大的人们为了爵位、声名、财富和梦想而汇聚于大英帝国的中心伦敦,一幅18世纪英国的风俗画便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缓缓展开。

俱乐部不是一个地点、一组标志或者一段故事,它是且仅是一群人为了谈话而相聚。俱乐部展现了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人们在一个绝妙的时刻走到了一起——公共领域开始形成的时代。但是,人们在酒馆或咖啡馆里定期交谈、论辩这件事儿,与市民社会、公共领域或者社群协商的理论设想简直毫无相似之处。俱乐部里充斥着等级区分、不可调和的立场冲突、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在公共场合演讲或辩论的人、虚假陈述、演员……俱乐部最初的成员参与进来,仅仅是因为他们想要从社交中找回快乐、自在、轻松的感觉。所有这些看似矛盾、糟糕的要素,原本就是人类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俱乐部的成功呢?约翰逊和柏克作为中心人物,善于引导话题,大多数时候宽厚而友善,提供了数不清的智慧、知识和笑话。成员们来历复杂、经历丰富,不管谈论天文地理、文学艺术,还是医学法律、金融投资,都不会冷场无聊。更重要的是,即便大家立场不同、看法冲突,也能和谐相处。俱乐部成员们在宗教和政治立场上的差别足以令夫妻反目、父子不同戴天,然而他们即便偶有争吵,过一阵子也能重归于好,这完全称得上是一项理智与宽容的杰作。也许你也意识到,俱乐部的成功不是其中的某位成员功成名就、天下皆知,而是一家俱乐部最要紧的事情——持续存在。

可惜,当创始成员们渐渐离世,俱乐部尽管依然运行着,却也失去了它最初的魅力。维系着俱乐部的私人关系被扭转了,也不再有一个有趣的俱乐部吸引着人们反复到场,而是那些曾经的俱乐部成员们身上的光环使后来者趋之若鹜。正是那些叛逆者——因此同时也就是新世界的创造者——更为新世界的居民们所接受,也就是斯密、休谟、柏克、吉本,而不是约翰逊或鲍斯威尔。一旦俱乐部成为了展示身份、地位、荣誉和财富的场所,它就陷入了长久的死亡。

《重返昨日世界》读后感(三):《重返 昨日世界》过去曾与现在一样真实,与未来一样不确定。

全书的中心主轴落在了约翰逊与鲍斯威尔的交往之上,他们的关系也确实比较奇特与迷惑。书中也隐隐解释了一点,也许是约翰逊在鲍斯威尔身上看到了诸多自己无法做到,而自己内心又渴望做到的。就类似一个普通长相的人,会在某个时刻能催眠自己就是王力宏,可以赢得任何女人的欢心。而鲍斯威尔身上让约翰逊着迷的魅力点就在于他对性的自由认知,这是当时名流圈子里是另类的、令人幻想的。因为约翰逊自身被诸多病症困扰的关系,他总是不能为所欲为,但鲍斯威尔的出现,让他发现自己的幻想竟然有人可以付诸实现,他是羡慕这种绝对的自由的。而鲍斯威尔也用《约翰逊传》很好的完成了对约翰逊精神的传递:“他的心智类似罗马露天圆形大竞技场。他的理智站立在场地中央,像一位强大的角斗士,准备与一群忧惧搏斗厮杀。那些忧惧就像竞技场上的野兽,蹲伏在四周的小隔间里,等待随时被释放出来,向他扑来。一阵打斗后,他把它们赶回了原来的巢穴;但它们没有被杀死,仍会向他发起进攻。”

The club的成员有很多影响世界思潮发展的人物,而塞缪尔-约翰逊、埃蒙德-伯克与亚当-斯密的著作现在都在持续发光发热,这样的人类的智慧聚集在一个点之上,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令人惊奇的。在读全书的过程种,发现大师们在交流之中,有种暗暗的较劲,为了在辩论之中,不至于落败,各自精进自己,不断提高自己,间接的让更多伟大的见识得以诞生。而我们之所以热爱读书,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吸收先贤的引导人类走向文明的高级思想,我们每每接触到这些光辉的启蒙思想,总是令我们兴奋不已。那如果这些闪耀的群星在你们面前交流、辩论、碰撞,看见他们的特异气质,感知到他们的心灵深景,那对于求知求解的人便是一种梦寐已久的颅内高潮啊。

The club是隐秘在土耳其头人酒馆里的费城会议,而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可能也因为这类酒馆里的聚会,而在一点一滴的发生。

《重返昨日世界》读后感(四):以独特视角,记述群星闪耀

人类群星闪耀的史诗时代,欢迎来到天才们的俱乐部!

不得不说,腰封上这句推荐语,着实有吸引力。加上上面一排小字,列出的都是18世纪英国学界的知名人物,忍不住叫人翻开本书,一探究竟。

这是一个组织的传记。

18世纪,英国伦敦。一群才华横溢的人,组成了这个有趣的组织。在命名时,组织奉行极简风——The Club,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但是,历史并没有因为它的名字而埋没它的名声,这本书就忠实地记录了这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沙龙,从草创到最后走向衰败的全过程。

本书采用“组织史+个人史”的模式,来记录“俱乐部”的兴衰史。这其中的优点,首先自然是方便读者掌握“俱乐部”的发展脉络,以时间为轴,对“俱乐部”发展的大事记做详细的盘点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于“俱乐部”的核心成员,则采取单篇专门介绍的形式,暂时跳出时间轴,将重点放在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上。

本书以塞缪尔·约翰逊开篇——他是俱乐部的灵魂所在。遇见鲍斯威尔的时候,他已经54岁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完成了《英文辞典》的编纂。本书对这段往事做了摘要式的回顾,以两人相遇为核心,花了不少篇幅了记述这次“决定性的会面”。

这本传记,自然少不了对于“俱乐部”本身特性的一些介绍。有意思的是,虽然俱乐部成员个个来头不小,但这个组织似乎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诸位成员来说,乐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善于相处、乐于相伴就是对于会员的全部要求。

但实际上,这种以兴趣作为会员纽带的“俱乐部”,会员之间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非常和谐——比如爱德华·吉本,就很受约翰逊和鲍斯威尔的反感。这种奇怪的反差,在书中透露了不少,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对这类莫可名状的“不和谐”给出自己的理解。

“俱乐部”对英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毋庸置疑。

以塞缪尔·约翰逊为例。他编纂的《英文辞典》,开创了英文词典学的新阶段。由于涉猎极广,他在辞典中援引大量名作名句作为范例,并对英文拼法进行了规范。

本书有意无意对他作为字典编纂家的皇冠予以漠视,而从更多元的视角来看待这位文豪。

作为沙龙组织者,约翰逊不但为“俱乐部”的创立打下基础,而且在思想上为其运转注入了活力。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对于公共空间和对话所做出的的无上贡献,可以了解到他虽然出身贫贱但从不屈服于权贵的高尚气节。对于他在加入“俱乐部”后完成的两部神作——《莎士比亚集》和《诗人列传》,作者对于其文学意义一笔带过,同时却花了大量笔墨,对于他的文学家属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出,作者极力希望做到的,是将约翰逊还原为一个“普通人”——卸下诸多光环后的约翰逊,仍对其他成员及世间有着超出想象的影响力。在一件件琐事中,你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个人魅力。同时,也能理解作者缘何在他去世后就遽然收笔了。

作者对待“俱乐部”另外一名元老的认识,也在很多人之上。一直以来,詹姆斯·鲍斯威尔以传记作家而闻名,他本人总会与大名鼎鼎的《约翰逊传》联系起来。在本书中,作者对于鲍斯威尔同样着墨甚多。他的身份,不再是为约翰逊做传的记录者,而是“俱乐部”诸多事务的参与者。特别是在苏格兰与斯特拉福德一章,作者满怀热情地记述了他对约翰逊的影响——将鲍斯威尔作为与约翰逊相等的个体来研究,这种做法也可以称得上是开创性的。

如果你愿意的话,这部作品也可以当成“八卦史”来看。

非常有意思的是,本书虽然处处洋溢着对“俱乐部”诸多成员的赞颂,但在记录过程中,又事无巨细地将当时很多传闻和流言一并记录下来。

还以约翰逊为例。在《约翰逊传》中,鲍斯威尔有意曲笔,将主要笔墨放在称颂约翰逊的丰功伟绩上。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约翰逊也难逃那个时代英伦社会男人的通病,私生活方面真的是一言难尽。对于鲍斯威尔,,作者干脆将一个小节的名字直白地定为“性”,当然里面的内容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

最要命的地方,在于二人同游苏格兰西部诸岛的历程。如果单从字面上看,一路走来,两人的旅程在作者的笔下显得相当惬意和自由。但是细品之下,你似乎又能从其中嗅到一丝不太正常的味道,呃,类似于卷福和华生之间的“友情”。也不知道,那个年代的大英,会不会也被人们称为腐国呢?

当然,“八卦”不仅限于儿女私情。在“俱乐部”中,每一名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张大网,谁是谁非让我们这些后人有了更多吐槽的话题。对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似乎没有兴趣为我们辨个是非曲直——他往往将材料一一列举出来,让读者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做出判断。毕竟,200多年之前的事情谁也不敢打包票,作者给出自己的建议,剩下全部交给读者。这对于有些读者来说,可能稍嫌繁琐,但对于我这种事事好奇的人来说,搜罗来这么多江湖轶事,值得在同好面前好好地卖弄一番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