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时代的精神状况读后感锦集

时代的精神状况读后感锦集

《时代的精神状况》是一本由[德] 卡尔·雅斯贝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0.00,页数:2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代的精神状况》读后感(一):经典永不过时

人类的生存,无论是过去的还是当前的,都不可能被完整地加以认识,所以我们需要一直探索,探索个人的真实状况,探索时代的精神状态,探索到意识到我们认识有界限,不断突破这个界限。有很强的时代背景,但对当下的时代来说,仍是经典,第一遍只能勉强啃下来,需要再读再读,才能略窥皮毛,经典永不过时。

《时代的精神状况》读后感(二):拯救只能靠自己

这本书不太厚,但内容不少,里面干货不少,如果对西方思想史有了解的话,看这本书能收获更多。

基本上前后,存在主义观点不少。技术的物化作用,崇高精神的衰亡。生活分崩离析。

他这里说到克尔凯郭尔、尼采比较多,为推崇。

后对,马克思、弗洛伊德、社会学进行分析说明。

中间有一小节关于诡辩的,讲得精彩。人的虚无与矛盾,

解决方法呢,维持自己的真实本性,在精神上的反抗。自我实存。

对现实的严酷性的经验,是一个人有可能达到他自己自我的唯一途径。

技术化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道路。

自由 主动 面对。入世。体验。实存。自我。本性。真实。诚实。自由 绝对的自由之人去才能存在。意义。

《时代的精神状况》读后感(三):人是存在,不是对象

1930年代的存在主义启蒙之作。当代人仍然处于作者所反省的“现代”“生活秩序”或曰“世界企业”之中。在现代世界里,个人是生产大机器里的某一“功能”,我们的生活是貌似自由而实则被规定的存在,即使娱乐休闲的方式和内容也是社会大机器按有效率的方式供给的。如果说史前时代的危险是大自然对人类肉体的灭绝,那么新时代的威胁就是精神的衰退。人类所创造的现代生产机器反过来控制和主宰人自己。 这里指的绝不仅仅是21世纪的人类惯于想象的人工智能对人的控制。作者指的是对技术的迷信和资本生产方式的威胁,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成为可以量化的存在,成为对象。我们由此掩盖了神圣性和主体性,只要有利于无止境的增值和进步,精神和价值已从神坛上退到最黑暗的角落。 回到巴雷特《非理性的人》那个震撼的开头,一个人竟在冰凉的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存在过。雅斯贝斯在警告这个时代:人是存在,不是对象!

《时代的精神状况》读后感(四):不明觉厉

最近看的小说有点多,就想着看一本哲学换换脑子,结果。。。你懂的。

西方哲学家们真的是以天下为己任,为人类发展存亡操碎了心。这本书出版于1931年,在那个年代,欧洲各种新的社会制度还在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宗教传统,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沉痛反思以及对人类未来的茫然,巨大的社会变革给人们精神上来带巨大的虚无和恐慌。作者作为一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基本上把当时社会和个人的方方面面通过存在主义都解读了一遍,其中很多观点即便是放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仍然不过时,很多对未来的预言竟然惊人的准确。

不得不承认,在普罗大众为了生计奔波,为了享乐蹉跎的时候,就是有那么一群哲人,默默在为世界的未来做着谋划,也许不被人理解,也许没有人感谢,但整个人类却正悄悄沿着被他们思想的光辉照亮的道路上前行着。

Emmm,不明觉厉。

《时代的精神状况》读后感(五):如何做到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又不为其所吞噬

即使我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很多时候却还像个愤青,质疑某些战略业务的合理性,指责某些缺乏“业务逻辑”的决定,对于“劳而无功”的指标的视而不见…这令我不仅仅是不讨人喜欢,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另类了。在“工作秩序”甚而“生活秩序”之中总感觉到自己的格格不入,这也是我孜孜不倦地寻找着《人的境况》、《时代的精神状况》…的原因。 我所感受到的“格格不入”不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个体自由与“生活秩序”的张力可能会越来越大。退一步谋求理解是顺应自然的,我想我已经做到了至少一半,我不会成为生活中毫无知觉的“原子”,我会通过对现实的严酷性的经验,力争达到我自己的自我。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在世界中扮演一个主动的角色,但我会去学习、去思考、去改变自己。 我必须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焦虑和耗尽心血,换来的不过是“只在当下才重要的”,过去了立马就忘却的目标 ,这些“赤裸裸的当下”不值得疲于奔命。我必须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努力做到与这个世界的种种力量和谐相处,同时又不为这些力量所吞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