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住在隔壁的隐形人》的读后感大全

《住在隔壁的隐形人》的读后感大全

《住在隔壁的隐形人》是一本由杨众长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住在隔壁的隐形人》读后感(一):仅个人观点

说实话,觉得一般,可能是看的小说多了胃口就大了,这种情节就觉得见怪不怪了,不过至少能看出来作者的思路是用心想过了,只是这种结局当揭开的那一刻不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好比知道凶手是谁了,不会有“原来是他,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在书荒的时候可以读读的一本书

《住在隔壁的隐形人》读后感(二):用逻辑欺骗逻辑

一个无心的闯入,一个执着的跟踪者加偷窥者,搅动了一个局,又构建了一个局,将周围众人卷入,却无人察觉。作者很大胆,用逻辑来欺骗逻辑,加上三两分运气,将一个杀人迷局建得毫无破绽。

很多人都喜欢用逻辑来推断一件事情的发生,于是当有人恶意的推波助澜,让一件事情后继续套上另一个事情,往往真相就在人们所谓的推理和动机中擦身而过了。作为一本悬疑小说,本书无疑是很成功的。那些个错中复杂的关系,再加上几个当事人为了自己而做出的判断和选择,让整个故事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

《住在隔壁的隐形人》读后感(三):魔鬼的隔壁住着魔鬼

隔壁的邻居就是一个未知数,还是隐形人的,就是未知的未知,一想想不可预期的未知,鸡皮疙瘩就掉了下来。。。。。要是在深更半夜,更加恐怖。打雷下雨夜,杀人放火天。

也看到我喜欢的悬疑作家雷米老师推荐了,写得不错:“我们习惯隐藏,又热衷于暴露。我们是窥探者,又何尝不是表演者?在跟踪与被跟踪的游戏中,爱上任何人,都是危险的。每个人都全情投入,每个人都工于心计。尘埃落定后,只留一地唏嘘。住在隔壁的,其实是悲伤的自己。每当夜幕降临,你可优雅,我可从容,推开窗子,对满城招摇的霓虹,笑着说,你好,欲望。”

顶一下!

《住在隔壁的隐形人》读后感(四):推开一扇门,面临无限

《住在隔壁的隐形人》这个名字,是从女主人公——外企白领张瑾的角度来取的。而故事走向真正的主导者,其实是销售精英李南国,是他带着读者,走进了那霓虹闪烁,充满欲望又充满魅力的都市夜景的。

李南国来带领这段故事,其实是偶然的。他失业了,无聊,得找点事消磨时光,碰巧他想到了跟踪,碰巧又跟上了美女张瑾,于是故事开始了——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跟踪的奇妙故事。

跟踪有什么奇妙的吗?说到跟踪,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犯罪。不错,跟踪或许跟犯罪有联系(一个正常的人去跟踪人家干吗呢?),但李南国在跟踪之初本不是要犯罪的。他不过是为了给百无聊赖的生活寻找一点趣味。

跟踪,最大的趣味就在于——对不确定性的探索、发现。不确定性永远是让人好奇的,正如一句网络流行语所说:“一无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会有惊喜。”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扇打开的窗子里会是什么风景。于是,在发现张瑾之后,我们将会跟着李南国,发现税务局长、富二代、她的大学男同学,以及这些男人身边的女人……这些人的关系相互交错,构成了一个复杂又生动的世界。

跟踪有跟踪的风景,跟踪有跟踪的视角。《住在隔壁的隐形人》这部小说,视角基本上都是从李南国出发的。记得一二十年前,围棋界有个红一极一时的棋手叫小林光一。他在研习围棋时复盘,有时会离开座位,走到对面的位置上去观察棋盘。旁人不解,问他这是为什么,小林光一回答说,他是在改换视角,站在对手的角度来审视这盘棋。

改换视角,对一位著名棋手来说,是增长棋力的方式;而对读者来说,则获得了别样的阅读体验。读这部小说时,我们也变成了跟踪者,变成了隐形人,跟着书中人,走进他们的世界,推来一扇扇从来不曾推开的门——轻些,别打扰了他们。

读这部小说,我不由得想起了“新小说”的经典代表作、格里耶的《窥视者》。故事情节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你看到的就是你经历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才最重要。《住在隔壁的隐形人》也一样,你既是读者,也是跟踪者。

这是一部关于跟踪的书。跟踪意味着好奇,意味着对这个世界还存在着想象。打开这本书小说,我们就来到了“小径分岔的花园”,面临着无限——

《住在隔壁的隐形人》读后感(五):人性局中局

人性局中局

一直喜爱推理悬疑类的小说,不过大部分读的却是国外的作品,对国内的此类小说留意不多,莫名的总是对国内作品信心不足,之前曾啃过的残莠作品使我一朝被蛇咬,多年犹心惊。近来才在朋友推荐下,小心翼翼地开始尝试读上几本,《住在隔壁的隐形人》就是其中之一,幸好,没有失望。

故事的主线和布局并不算十分错综复杂,但切入的角度比较有意思。之前我也读过从犯罪者或某癖好者的角度出发描写的作品,但还没读过这种从跟踪者的角度为起始,窥探几条交织纵深的关系线,接着又将每一个涉线的人剖开来讲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很微妙,看起来像是每一个关系者都被从里到外分析清楚了,却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留白之处;看似一个事件理所当然引发另一个事件,其实内有玄机,藏在阴暗处操纵布局的人明明在眼皮子底下,你却一直捉摸不着。

读到最后揭露真正的凶手是谁时,我并不惊讶,书名已经给了读者最大的暗示。当一个人貌似没有任何企图地去做一件违背通俗道德思考的事情时,人们总是会不由得深思其中是否真如表面看来的简单,所以你很容易在读到后半部时开始将目光转向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个人。当你能成功地藏身目光焦点的正背后,那么,你就很轻易地成为一直存在却遭人遗忘的“隐形人”。

如何使自己在一个事件中脱身?那么,你就要找到事件中更明显更引人关注的矛盾症结,甚至推动、制造矛盾,并在适当的关节点狠抽上几鞭子,促其发酵变形。将一个局套装在另一个更大的局之中,让前局慢慢隐身淡化在后局中,而如何将自己在前局中留下的痕迹抹得一干二净是对设局者最大的考验。真凶的成功设局,不得不说是他对人性的精确把握和揭露,以及故事发展中一两分冥冥的运气。

我喜欢作者的文风,冷静克制中透着一股冷冷的黑色幽默,似乎看透世情般的冷漠,却又隐隐透着一点儿淡淡的怜悯。对故事发展的脉络把握得相当好,节奏拿捏得当,心理描写也恰如其分,没有太过分的渲染和铺张。雕刻人性最怕过多的心理活动和过分的情节渲染,若是能刚刚好的在痛痒处刺上一刀,则好过不着重点的夸张叙述千百倍。点到即止的留白艺术是许多写悬疑类小说的人最应该懂得的,也是最能将小说提高一个层次的秘笈之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