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注音详解古文观止读后感摘抄

注音详解古文观止读后感摘抄

《注音详解古文观止》是一本由[清]吴楚材 吴调侯 选注 牛冲 校注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7.00,页数:201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注音详解古文观止》读后感(一):读书看作者和编者

时代、遭际、性格和教养的合力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叔侄俩读书太多,以至于摸不准八股的脉络。

但是,结集还是不可能脱去个人思想意识的局限性。

人这一辈子,有奈出于无奈,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一部先秦文化足矣应对当前的世事纷争。

孩子们现在大量摄入文言文,但是,教学还是从拼音开始,其实是割裂的。

希望越来越好,没事读读背背挺好的。

《注音详解古文观止》读后感(二):古文观无止

这一版真是太喜欢了,虽然我也没看过其他版本,首先书的手感好,软硬适中,一眼望去既没有太冷凝也没有太浮夸的感觉,哈哈。纸张色调柔和,光滑细腻,字大,且有注音(正适合我这种懒人),尤其是在行间保留吴的注释的同时适当加了一点额外的解释,没有一般给出全文注释那种拖沓的感觉,也没有注释统一放在文后那种来回翻找的不便(还是适合我这种懒人),恰到好处不会引起厌烦。在深夜睡觉前,我总会随便翻出一篇,有太史公的凛然,有归有光的深情,有诸葛亮的良苦,有宋玉的孤傲,有李密的至孝,有苏轼的豁达,有王勃的飘逸……有这么多人陪我,不会寂寞,心境开阔了好多,一夜好眠。

《注音详解古文观止》读后感(三):《古文观止》郑伯就是你和我,他就在我们身边。

古文观止开篇出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意味深远,孝悌的底子。 正如《诗经》开篇《关雎》,男女情爱。 222篇《古文观止》有六分之一出自《左传》,可见其地位特殊重要。 私以为观人,赏画,玩物,看书,宜先望闻问切以通其气脉,得其神韵,如观风水。 春秋笔法扑面而来,那时的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真是无处不在,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纵情恣意,典型灵动。这种气脉和现在的时代有一种微妙的联通,遥远的熟悉,重复但又有差异。妙啊! 双吴的批,引原文即可。 书曰:“郑志在于杀弟。段不悌,称郑伯,饥失教也。”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孝悌为首。这篇文章写的庄姜娇纵任性,因为庄公寤生,遂恶之。这是所有事件的因。对应后来的果,遂置姜氏于城颖。两个遂字前后遥相呼应,但其实是因果循环,刺目的很。 我们的中华文化永远有个三纲五常,所谓的纲常就是经纬一样的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是大道,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这是一个最大的原则。可是事实难料,风纪日下,就出现了这个悲剧故事。郑伯从生下来命中注定被亲生母亲厌恶遗弃。这也是他最后把母亲遗弃的缘由。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二吴痛批郑伯的毒,残忍,我却说郑伯做了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事。他就是万千个普普通通的我们。不愿一再隐忍,不愿被抛弃,不愿永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他不是不教弟弟,而是有些人贪得无厌,娇纵无度,如果他教,只会招来母亲的谩骂弟弟的不屑。有些时候我们就是要走一个大大的弯路 ,最后不仅弯,而且深达黄泉下,在那个可以通地铁的隧道里,母子的心所谓其乐融融,遂为母子如初。可是这个如初,细思极恐,因为最初的最初庄姜就是厌恶抛弃郑伯的。庄姜的其乐也泄泄,因为她无法依靠另一个儿子罢了,强颜欢笑。文章最后引《诗经》的: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引的非常妙,因为前面有两句更为关键: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君子才有孝子贤孙啊! 郑伯是个腹黑霸道的君主,他可怜,也可恨,他强大也软弱,他傲娇也无奈。最终他还是被颍考叔,纯孝也,所影响带动,有了一个和母亲缓和的机缘。这个小小的转机光芒是那么的微弱,更多的被郑伯的毒和处心积虑的复仇所掩盖。春秋笔法力道之穷尽,明写一个郑伯,暗自网尽天下不孝之子孙!二楚的评论站在道德制高点反而有碍观瞻。春秋之气脉纵横古今,由一及众,可叹!可敬!有讥讽也有原谅,有对比也有参照。真实又不失梦想,如郑伯之可矣二字,简短掷地有声,是处心积虑蓄怨一生之尽然发露也!郑伯克段于鄢,对我个人是那么的亲近有是那么的残忍现实,它就像宇宙的黑幕,上面永远有无数闪烁的星辰。有时漆黑一片,偶尔有光划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