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文观止》化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古文观止》化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古文观止》化读》是一本由王鼎钧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文观止》化读》读后感(一):《古文观止》化读有感

书架上摆了一本厚厚的《古文观止》,除了学生时代熟读成诵的篇目,其余文章自己总是耐不下性子去阅读,近些年更是不曾有丝毫的翻阅,以致书上都落满了灰尘,让自诩古典文学爱好者的我,每每看到它都不禁面露愧色。可巧在北大买了一本王鼎钧先生的《古文观止化读》,当时只是觉得书的封面设计古朴大方,拿在手里盈盈可握,甚是喜欢就买了下来,想着也借此机会逼着自己重新进入古文的世界。

第一次听说“化读”这个词,开始并不清楚具体意思,先生给的解释是“大而化之,食而化之,化而合之,合而得之”,原来就是一点一点消化吸收的意思,而先生也是将遴选的24篇文章掰开揉碎分段进行化读,文字多则积段成页,少则只字片语,用浅显直白而不失文学性的语言为我们呈现这些文章背后的故事和思想,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化读的文字中,先生补充了很多历史背景、地理知识、作家生平、文学常识、用语出处、文言习惯、生活场景、人生感悟等,相比干瘪枯燥的译文,能够更加全方位的展现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内在情感。特别是一些字词的解释,读来确实眼前一亮,自己从来都没想过经常用到的词汇居然有着这样的出处来源,更加体会到汉语的魅力和趣味。比如“文章”,文,虎皮花纹,章,条理篇幅,诗词歌赋是用文字编织的一片花纹;“狼藉”,据说狼藉草而卧,走开的时候把草弄乱,消灭它睡卧的痕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借助化读的力量,自己第一次读了很多之前没有毅力去涉猎的文章,感悟到了《后赤壁赋》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寓意于象,对比了《岳阳楼记》的“处江湖之远”和《阅江楼记》的“居庙堂之高”,体会到了《祭十二郎文》中的“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多么希望先生能再多化读几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出师表》《过秦论》等名篇,好想知道先生又有何高见。不过即使这样也已经足够,有了对古文、对国学的热爱,以后自己也能化读。

读这本书,没有了赶快读完好在豆瓣打卡的功利心,因为只有短短的二十四篇,第一次有了要省着读的感觉,读完了就没得读了,也制定了每天一篇的阅读任务,也难得的坚持了下来,在这个短视频快节奏为王的畸形时代,好久没有这样坚持的做一件事了,希望自己也能够因此找回曾经持之以恒的能力。

正如先生在“自序”中的第一句话所说:“那些年,我常常怀念我的中学生活,一心想为正在读中学的年轻人写点什么,我写的时候与他们同在。”王鼎钧先生犹如一位语文老师,将每一篇古文的来龙去脉向读者娓娓道来,自己也仿佛回到了中学的语文课堂,每天要学一篇新的课文,每天都有新的期待和感动,许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

《《古文观止》化读》读后感(二):诗酒趁年华

最初接触到王鼎钧老先生的作品,是他的自传四部曲,从《昨天的云》到《关山夺路》,勾画了一个普通人在中国历史动荡中的经历,王老在他的自传中的文字十分简朴,如小溪一般缓缓流淌,直入读者的心田。其后又购买了王老的“作文五书”,是五本传授文章写作技巧的书籍。近日抽出其中一本:《古文观止》化读,小开本,300多页,18万字,拿在手里很厚重,有质感。

之前对《古文观止》有了解,知道是清朝时期编撰而成的古代文言文选集,王老的这本书并非全部涉及,而是选取了其中二十四篇古文。翻看目录,会发现许多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耳熟能详的作品:《归去来辞》《岳阳楼记》《前赤壁赋》……王老采取的讲解方式是在每篇文章开头对于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一定的介绍,然后就是逐段列出文言文,标明其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再讲解每一段的含义,最后就是总结全文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思想内涵。

王老对于书中文章的编排方式也颇有匠心,比如把李白的《春夜宴桃花园序》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放在一起,把刘基的《卖柑者言》和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放在一起,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宋濂的《阅江楼记》放在一起,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王守仁的《瘗旅文》放在一起,把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杜牧的《阿房宫赋》放在一起。这些文章,或是主题相同,或是行文方式类似,前后排列,方便读者对比思考。

整本书的阅读体验仿佛就是上了一整堂古代文学课,尤其是在逐字逐句地读书中的文章时,我脑海里往往浮现起高中早读时的场景。那个时候自己很喜欢读古文和古诗词,还特地把语文辅助教材放在身边,早读的时候就拿出来读一读,沉浸在那些美妙的文字中。比如《吊古战场文》中的“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一句,真的动人心魄!后来到了本科,也没有放弃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还专门去图书馆找了周汝昌和顾随的书来看。倒是上了研究生以来,读书的精力都放在了社科类书籍上,纯文学性质的书真的很少去看了,也算是一个遗憾。

王老的这本书,完全适合高中生去阅读,想来如果当时能遇到这本书,肯定会更加热爱古文。但是,现在高中的老师还是常常禁止学生读“闲书”,虽然出于考试的角度也开始要求学生去读一些小说、散文,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应该管的那么严。高中时期的学生本身就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兴趣,好奇心大大加强,如果能够让他们多阅读些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的书籍,肯定是有益无害的。而且现在诸如王老这样的“大家小书”,已经有很多了,真的可以作为学生平时学习时的辅助教材,也能开拓学生的眼界。

现在想来,在自己的高中阶段,也算是读了不少“闲书”。能记得的有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还特地买了《国家人文历史》的很多过刊,和同学们一起阅读。除了中文,为了锻炼英语能力,买了资中筠翻译的《廊桥遗梦》,因为是中英文对照版,所以读完一遍,确实提升阅读能力。为了不让老师看见自己的“闲书”,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特地把座位选到了靠窗户的那列,右边有两个同学作为遮挡,颇为安全。这些“闲书”,算是自己阅读生涯的起始点,启发了自己对于很多问题的思考,更是一段珍贵的回忆。

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多读些古文、古诗词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美文,不能忘、不能丢。

《《古文观止》化读》读后感(三):《化读》笔记

如老先生所言,读《古文观止》,“今人,尤其是爱好写作的人读古文,最大的企图是吸收他们的技法,追慕他们的风格,锻炼自己的作品。“希望借此化读,锤炼自己的语言,打磨更好的作品,试将老先生提到的技法抄录整理如下:

一、作文不是单纯的文字工作

首先,“人生境界高者,文章境界始高”。阳明大师瘗旅,非但出于死者需要,亦出于自身感同身受。“尔即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忍心)乎?” 诗文最忌陈陈相因,人云亦云,要有勇气打破固定反应。李贺诗句:“羲和敲日玻璃声“”呼龙耕烟种瑶草“,想象瑰丽,超出俗套。《徐文长传》也有“山奔海立,沙起雷行”本来看山看海,人人感受大致相同,活用拟人,帮助我们摆脱固定反应。

其次,文章作的有音韵感,朗朗上口,关键在节奏。“节奏是音乐术语,指声音的长、短、高、低、快、慢、轻、重。”我们语言文字也有声音,每个字、每个词也有这八种变化之不同。作家修辞造句,纯粹就形式而言,很像音乐家作曲。苏子前后赤壁两赋即为上品,《后赤壁赋》里说,苏子“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用三个字,急促紧迫,与山势险峻、夜色恐怖相应(《阿房宫赋》开头四句,亦然)。“江流有声,断案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也。”是骈散交错,长短相和,形成顿挫,好似刹车前利用惯性减速慢行:断句展开,节奏快,长句收尾,节奏慢。

最后,作文是两个人的事。为啥标题党横行?因为读者需要看精彩的人生。所以作者需要避开那些平庸琐碎、枯燥凌乱的部分。《归去来辞》本有一篇序言,其中说道陶渊明辞官的直接原因是妹妹过世,前往奔丧。但后世谈陶公辞官,都是对抗督邮,为了传播率、点击率,宁可采用无根据却比较精彩的传闻。

二、作文总有顺手的技法

1. 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娇小尖锐,相应地,文章开头简洁明快,切入主题,万不可“眷恋穷城”。猪肚皮容量大,精华都在其中,所以文章中段可以扩张、发挥,把主体完全呈现出来。豹子尾巴短,但是有力,文章结尾最好戛然而止,切忌拖泥带水。类似总分总结构之一种。《卖柑者言》如是。

2. 开头怎么开?按《范增论》《晁错论》,有讲一个小故事,和先说一套理论、建立一个原则、高举一个标准两种。韩愈《送孟东野序》最极端,“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是先论断,后说理,判决书式写法。

3. 结尾怎么收?《讨武曌檄》有千古名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激发参与者的想象力,以警句、警报、警告,使人警醒,”我也是为之一惊 “。把起义的新形势推到高潮,在有力的煽动中结束。

4. 中间怎么写?

有层叠法。作者感情充沛,不吐不快,如起假山。《祭十二郎文》介绍韩公家世,少孤、中年、伶仃孤苦,形单影只,由难,更难,到最难,层层叠高,步步加深,既是堆叠,也是层次。《吊古战场文》有“吾闻夫“”吾想夫“”至若“到”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有树典型。记人的文章,不仅是言行,还有主人面对挑战如何响应,哪些小事件最能看出人的个性?《徐文长传》有“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怒叱之,故其名不出于越。”徐渭个性突出,他倔强,和社会碰撞对立,纵被封锁,绝不妥协。

议论文,我们最后看《信陵君窃符救赵论》。议论要左右拓展,向前延伸,文章饱满有张力,像风一样笼罩读者(议论纵横,议论风生)。唐顺之写作的结构是:窃符未足以罪信陵(让步段)——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捶打动机论):一捶打,信陵不知有王;二捶打,信陵为平原君耳;三捶打,倾社稷而为姻戚。——余为之计(小结作者观点)——魏国只有一介孤王(捶打王权论)——信陵君为亲戚,纵公然得之,亦罪(动机论、王权论两结合)——君失君道、臣失臣道(结尾又立奇峰)。

“烙烧饼”式写法,烙了A面烙B面。如《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A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B面)。一件事情翻来覆去说,居然没有掺水,越说越密,是其论点不同,角度不同,故有题材之不同,文章推陈出新。

三、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