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云之味读后感摘抄

云之味读后感摘抄

《云之味》是一本由敢于胡乱 / 朱晓剑 主编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之味》读后感(一):美食书中最讨厌的书

满怀期待买了这本书。想更多了解云南的美食,翻了几页,对云南的饮食文化交待不明,云南菜系做法不明,除了拽文与装*之外,看不出有任何的意义,顿生厌恶。如作者名,敢于胡乱,可真乱。不懂吃还装懂的人很多。但是不懂吃还装懂甚至还出书卖弄除了让人厌恶别无意义。惊觉错花了钱。手中美食书属这本最次。

云南饮食文化让人着迷,自然食材更是多,还真是期待真能有个懂的人能好好写写真正的云南美食。

《云之味》读后感(二):带着《云之味》,行走云南

乱师的文章常读常新,按照书中的指南,可以行走云南,发现不同的美食。

那些地方名物,真是让人垂诞三尺!

2013,带着《云之味》,行走云南,跟着乱师,品尝云南的不同美食。

以下,摘引书中的段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头回跑丽江,好像吃过一碗几碗鸡豆凉粉,但有关鸡豆粉的一切,却一点印象也没有留下,倒是摊子后面那位大妈,无意中留在了柯达胶卷底片上,偶然清理的时候,翻出来琢磨了半天,才依稀回忆起一点当年场景来。——《丽江鸡豆粉》

夏秋的菌子春天的花,每年春风乍起,云南地不分南北东西人无论民族,便进入轰轰烈烈的全民吃花旺季,菜市场、餐馆和家庭厨房等一切涉及饮食的场所,随处都可以发现花的踪迹。——《春来无处不吃花》

看看这样的纪录吧,在云南寻找美食,可方便的多了。

《云之味》读后感(三):太喜欢云南,看到这类书总是要买

乱师写花、写菌子、写虫、写鱼、写云南食物的方方面面,像是民俗学者一样深入田野,与当地人一同享受食物,哦,他就是云南人,怪不得写食物时信手拈来。

本来以为对云南文化已有不少了解,看时还是能收获颇多新知。

怒江丙中洛的漆油鸡、竹叶菜,炖汤的草乌与附子——这是探求新食材的猎奇。

以哀牢山为界限的木瓜水、柠檬水,各地的蘸水——这是见多识广的博学。

昆明城市里的芽豆、马街的汤锅、鳝鱼米线——这是夹带历史的记忆。

云南还是那么大,看完更想去了,更想亲身接触那片土地,像当地人一样生活。

或许是很久没看过小说散文了,这本的文字有趣到能让我察觉到有趣,也是增色不少。最后吹毛求疵一下,有几处植物的名词误用,如果有专业人士审稿,应该能做得更好。

另外扯远点,里面提到汪曾祺写过的锅贴乌鱼,想以前确实是看过汪曾祺的文章,但那时不懂,现在才惊觉,这不就是锅贴鱼片吗,云南菜与川菜又有什么联系呢,有空还是要翻原文看看。

《云之味》读后感(四):为《云之味》画插图

我想缘分是很奇妙的两个字。

我自己第一次户外长线的独自旅行,就是在2004年去了云南一个月。

当时第一站是昆明,第二站是大理,其后是丽江,白水台,中甸,松赞林寺,奔子栏,德钦,纳帕海,飞来寺,西当温泉,雨崩,泸沽湖,又沿着怒江峡谷去了六库,贡山,丙中洛,秋那桶。

当时就好喜欢吃云南菜,各种。

其后,2007年再度由越南老街入境河口,乘12小时班车回到昆明,也是第一次有昆明本地朋友带着吃各种云南美食。

10年后第一本书插图,竟然,就是画云南美食。

去年11月一个月的时间,除了反复看作者的文稿,网上搜集各种资料,并向云南好朋友求证形状颜色及场景。。。

书出来后,云南的一个朋友一个人买了10本,另有两个朋友各买了三四本,说是一看就是云南本地人写的,特亲切,特喜欢。

还有以前玩户外时候那些独自去过云南长途旅行的,也来买了。

那些过去独自在路上的回忆,除却风景,是爱与美食的记忆。

书中内页插图,请见:

http://site.douban.com/118841/widget/notes/3400412/note/257763276/

《云之味》读后感(五):味道—出版总序

对一个标准的“吃货”来说,有什么事情比吃更重要的事情呢?至于吃什么,怎么吃,都是大有学问可言的。就旅行家而言,除了看看风景、人文景观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事,那就是寻觅不同区域的特色味道,到云南去,不尝尝菌子,算不上是旅行,去苏州不尝尝小吃,算不上到苏州,到四川,只吃火锅,就偏离了主题……诸如此类对味道不同的见解,正是美食家所要阐释的内涵。

旅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寻味的过程。寻味,即寻找那些有特色的味道,这味道有分为好几种,比如美味、涩味等等,又或者五味杂陈,但这其中总有那么一层意思让“吃货”们沉迷其中,“嗯,做菜的手法总是多种多样,一个豆腐,能千姿百态。”“不同的手艺,即使是同一种食材,也会花样不同。”诸如此类的品评对饮食,或许只是它的某一部分,在更宽泛的范围里,是有着一种寻味主义。它就像是时下流行的“间隔年”概念,这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说的跳脱常规的生活,放空现在,去体验另外一种人生。

这个寻味的过程,有时很耐人寻味,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新的饮食体验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味觉感受。美食不仅在于美味,更是因为其好吃,能叫醒味觉,就是叫醒我们对食物的本原热爱,亦即“散发香味,逐渐醇厚,味觉也开始清晰起来,馥郁中有根可查有章可循”。

“寻味书系”旨在发现不同区域的美味,但它不是美食攻略,也不是美食地图,但它会告诉你,在饮食这条路上,存在着诸多的可能性:优雅的饮食场所,热闹的吃喝现场……这些都是饮食的一部分。在这个发现之旅中,我们所能看到的风景也就大不相同。在博大精深的美食领域,我们大约只能窥见其中精华的一二,似乎也难以谈得上懂得其中的许多精妙。所以,在每次面对食材时,我们不以成见来判断它的好坏,而是回归到味觉的本初,如此才能发现它的美。

那么,就从这里出发,去寻味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