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冰点2经典读后感有感

冰点2经典读后感有感

《冰点2》是一本由三浦绫子著作,北京十月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冰点2》读后感(一):对于非基督教信仰国家读者的意义

相隔多年后三浦绫子的续作继续在罪与恕、献祭的真伪(是含着爱意还是为了给人看的自以为义)这些圣经教义下落力铺陈。就小说本身而言,虽显得冗长,但是对于同样没有深厚基督教信仰土壤上的中日两国读者来说,这书的功用是让我们多少明白一种宗教信仰对于社会的实质功用。让人谦逊、让人惕醒、让人不要坠入虚伪与自大自欺之景况,让人在每日自身的涤罪中改善一点。

晓得自己有罪,便不致苛求他人。

晓得惩戒与宽恕是更高主宰的资格,便会安心去爱。

《冰点2》读后感(二):从冰点到燃点,一念之间

抛开这部续作,用阳子生死未卜来收尾的《冰点》几乎就像暗夜里剧场拉上黑色的幕布,压抑感里伴随着冷意,但在哲学层面上更显得实事求是。毕竟人生最终不过是场空空如也的悲剧罢了。

《续.冰点》暖和了一些,让大多期待美好结局的人心中得以平衡,治愈了《冰点》带来的抑郁情绪。续作不比前作差,而且既然有过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来供人想象,那想象过后循着作者的新设定在续作中再来一次虐心之旅,又何尝不可?只要记着去分清怎样的是虚、怎样的是实,真有多少、假又多少。

一直不喜欢一则故事加几段说教集成起来的鸡汤书籍,虽然也给人触动和味觉,但就像咖啡中的速溶,比不上磨粉,而小说就是现磨咖啡。很喜欢读《冰点》中父亲启造的自省反思段落,续作中这种自省反思仍旧密集,且行且思带给人的触动远胜过鸡汤书籍的行而后思,鸡汤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大补的叫冬虫夏草。作者从女性角度将一个细腻、矛盾的男子塑造得挺真实。

“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冷暖的风、阴晴的天、顺逆的路,人在其间,心别跌破冰点,否则难回燃点。

“永远是这样”。

《冰点2》读后感(三):传奇作家三浦绫子

三浦绫子,原名堀田绫子,1922年生于北海道旭川市,她是父母的第五个孩子。在她的少年时代,妹妹阳子夭折。后来,这个名字出现在了《冰点》系列里。

1939年,绫子毕业于旭川市立高等女学校,赴煤矿城市歌志内神威小学任教,后被调到旭川市内的小学工作。数年后与儿时玩伴前川正重逢。前川正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对绫子影响巨大。1959年,三十七岁的她与彼时就职于旭川林业局的三浦光世结婚。婚后经营一家杂货铺。

1963年,三浦绫子以默默无闻的主妇身份,参加朝日新闻社举办的小说征文比赛,长篇小说《冰点》在七百多篇作品中一举胜出,打败众多成名作家,勇夺一千万元大奖。绫子自此正式走上写作道路。

后半生持续创作的同时,她不断面对病魔的挑战,陆续患上心脏病、紫斑病、带状疱疹、直肠癌、帕金森病等,以至有人称其为 “疾病展览会”,然而脆弱的生命十分坚强。绫子认为:“得这么多病,大概是神偏袒我吧。每得一次病,我就学会一点新东西。真是不小的恩惠。”

三浦光世不仅是绫子的终生伴侣,也是鼓励她不因病弱之躯放弃写作的最大支柱。由于绫子的作品大受欢迎,光世1966年辞去工作,担任起妻子的秘书与经纪人。绫子多部著作以她口述、光世笔记的形式完成。绫子虽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但仍坚持笔耕不辍。包括小说、散文、传记等,共创作作品80余部,迄今总销量超过4200万册。除《冰点》、《续冰点》外,另有代表作《盐狩岭》、《海岭》、《母亲》、《绵羊丘》、《泥流地带》、《审判之家》、《千利休及妻子》等。

绫子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的作品一直以“原罪与神的宽恕”为中心思想,探讨“人该如何活着”为主题,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文笔朴实,赞扬爱情、宽容和自我牺牲精神,批评人的虚伪丑恶等阴暗面,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人文关怀。数年前《读卖新闻》曾进行“日本人喜欢的作家”调查,三浦绫子位列第七名。

绫子终身以北海道作家自居,除了几部历史小说外,她的小说都充分反映了北海道的风土。《冰点》即是她处于自己生活圈的旭川市郊为主要舞台,将美瑛河、石狩河、试验林、旭川市街等地理环境自然巧妙地配置其中。别具一格的旭川的四季也是作品构成的要素,这一点成为作品显著的魅力,有人甚至认为她撷取旭川大自然景观融入作品的技巧,就已经注定要拿大奖了。由于多以北海道风土为创作背景,1997年她获颁“北海道开发功劳奖”。

1999年,因多处器官衰竭,病逝于北海道旭川医院,享年七十七岁。

《冰点2》读后感(四):超越时代的不朽名著,精彩绝伦的人性小说

《冰点》是一九六四年诞生的经典日本小说,四十五年来在日已经陆续改编搬上银幕或荧屏八次,多次改编广播剧,连韩国和中国台湾也将其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冰点》在日本以连续剧形式上演时,每次都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因此,这部小说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共同记忆的一部分,尤其阳子、夏枝、启造等人的名字,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仿佛他们也是曾在日本生活过的偶像般。书迷影迷还会帮这些书中主角乱点鸳鸯谱,例如让阳子和阿彻结合等等,后来这些人物甚至成为许多小说人物的原型。

《冰点》不仅畅销五百万册,至今还不断被重读,我自己也和许多人一样,每次记忆稀薄时重读,仍会带来全新的感受。书中的遣词用字即使已经过了四五十年,依然通顺优雅,文体结构沉稳完美,尤其人物的描写及内心独白细腻而不造作,仍会不时让现代人捏把冷汗,产生“书中描写的坏人正是自己”的惊惧,真不愧为“不朽名著”。这样的成就与许多稍纵即逝或经不起重读的畅销小说截然不同。

《冰点》是三浦绫子的成名作,当时《朝日新闻》适逢大阪总社创社八十五周年,东京总社创社七十五周年,所以举办了一次小说征文大赛,奖金金额为一千万日元,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款项,虽然应征资格没有限制现役作家或新人,但如此巨额大奖被一个无名主妇三浦绫子夺得,在当时可说是一大号外,成为话题。三浦绫子当初矢志写作,便不断得到丈夫三浦光世的鼓励,他说:“这部小说一定会得奖!”小说名也是光世取的,虽说这部作品有相当大的部分描述了丈夫启造对妻子夏枝的猜疑,但现实中三浦夫妻却是一对亲密夫妇,或许正因为三浦自己琴瑟和谐的感情生活,才能写出平衡感如此高的作品吧。

为什么这部多年前创作的小说至今还能如此超越世代,不分男女老少都爱读呢?《冰点》的情节中有夫妻间隐藏的关于养女身世的重大秘密、丈夫对妻子出轨的复仇、养母对养女的折磨,乃至兄妹恋等种种连续剧常见的爱恨交织的元素。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启造,他收养杀女凶手的亲生女儿,以致家人朋友之间产生敌对。小说情节本身深具悬疑性,同时娱乐性十足,会让人拿起来就想通宵一口气读完。

本身是虔诚基督教徒的三浦绫子,想借小说来探讨人类原罪的概念,这种原罪并不是韩非子的性恶论,而是“存在本身即为罪恶”或“本身虽非罪恶,却带来罪恶”。这个命题在阳子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但任谁都不禁为无一错处的阳子叫屈,更会深觉世间并没有真正的恶人,之所以造成罪恶,都是因为遭逢某种即时性的不幸,从而带来更为不幸的连锁反应。

纯粹正直的阳子就是不幸锁链的中心,没有任何过失的她借着结束自身的存在来求取夏枝和众人的原谅,她最后采取的行动将让周遭的人如何思考?这或许是三浦最想追问的部分吧。三浦绫子写《冰点》最初是从阳子的遗书写起的。无垢的阳子从出生的瞬间就背负莫须有的十字架,她爱人、原谅人、求人原谅、扮演着天使般的角色,这或许就是浮士德所说的拯救灵魂的“永恒的女性”吧。后来阳子的身世真相大白,事实摆在光天化日之下,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又将如何面对?

《冰点》的故事梗概是三浦绫子看了《朝日新闻》的公告后。一夜之间写成的,但结构成熟完整,小说中登场的每个人,都有相当辛酸的苦难在等着他们,比如说启造,他在夫妻间制造如此巨大的秘密来惩罚妻子时,也让辻口家注定随时有崩溃的危机,然而在最后的摧枯拉朽之前,他就已然为妻子夏枝开始阴损地欺负阳子而后悔了,但他无法就此不恨阳子,到了最后,他才终于体悟到众人面对的最大的临界点,就是夏枝残忍地在阳子面前揭开她身世的秘密。即便再完美的阳子,也终究是人,有人最根本的脆弱,她无法承受自身流着凶手的血的残酷事实,最终只好走上唯一能得到救赎的道路。

虽然三浦绫子将带有宗教色彩的对生命的叩问融入了作品中,但是她发出的疑问以及追求的原谅与救赎,却是人性中极为普遍和共同的东西,也是每个读者都能毫无障碍地思索与探求的东西,她把绝对不可告人、沉积于人心深处的黑暗本能全部暴露出来。人的本质,即使我们隐约有所察觉,也不会出示于人,或活生生摆在眼前来面对,可是三浦却巧妙地让读者不自觉地面对这些所谓的人性黑暗面,而且几乎每个登场人物都有这样的部分,想来这正是人的原罪吧。例如,夏枝面对出落的益发漂亮的阳子,自己的美貌则随着岁月逐渐衰退,心生类似皇后对白雪公主般的嫉妒,如此经典的人性弱点始终在各类经典作品里出现。这是万古不变的事情。

“冰点”指的是不管多温柔多有热度的心,都可能遭遇冻僵的温度:启造的冰点是夏枝的外遇,夏枝的冰点是发现阳子是杀女凶手的亲生女儿,而温柔体贴的阳子最后也被逼到冰点。阳子原本不断说服自己,只要活得正直诚实,应该就能承受别人的恶意,只是一旦失去 支柱,绝望的心也降到了冰点。也许读者会想,每天迷糊度日的人也会有冰点吗?其实一旦遭遇残酷事件,或对别人做出此类事情,心便会冻结,这时大概很想让谁热情地紧抱自己,来帮助自己解冻吧。这就宛如阳子从冰原被抱回来一般。有时,人只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回到常温世界的。

在“洞爷丸事件”中,虽然启造因为传教士将自己的救生衣让给他人而感动,进而认为“原谅敌人”是可能达到的境界,但结果他依旧无法原谅妻子,无法纾解对阳子的憎恨。这种三浦文学里出现的任性自私的人、带有原罪的人,在现实世界也着实遭到原罪与自私的诅咒和捉弄,陷入极端的不幸。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人只好诚实地努力活下去,这就是三浦描写的充满污浊不公的现实世界里,拼命想求得救赎的众生百态,乃是“三浦流”追求理想的方式。我想,在当今高度数值化的“富裕时代”里,这样的思索和探究,更凸显她的文学企求并追求正义和理想的本色,或许正因如此,《冰点》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转载,原作者:刘黎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