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疑案里的中国史 2读后感锦集

疑案里的中国史 2读后感锦集

《疑案里的中国史 2》是一本由艾公子著作,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疑案里的中国史 2》读后感(一):历史上的“冷知识”和“热知识”

本书由八章共计四十个小故事组成,其内容谈不上多高深,算是一本中国历史小故事的入门科普书籍,所以在阅读上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故事结构也比较简单、有趣味性。本书的故事构成也非常像儿时流行的《xx未解之谜》系列科普丛书,这也算是变相怀旧了。 不得不说的是本书涉及的历史典故都是比较浅显的,作为入门科普书籍读起来很流畅,需要表扬的是作者没有故意用文字玩弄故弄玄虚的把戏,表述上基本终于事情的真实情况。刨去一些普及度较高的故事,比如秦始皇陵、和珅之死、成吉思汗、李自成等,也涉及了一些较为“冷门”的事件。颇具代表性的就是“北宋帽妖案”,尽管在现代来说这个疑案更像是以讹传讹的谣言,但是在当时造成了颇为轰动的影响,甚至都颇有作为影视剧改编的可能性,讲一句题外话,现代也有人怀疑“帽妖”有可能就是飞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三章.细思极恐的刑案》和《第四章.古代女性迷案》。《第三章.细思极恐的刑案》所述五个案子,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巨贾官吏,在封建律法下的身不由己和苟且偷生。《第四章.古代女性迷案》除第一篇《妈祖之谜》之外,则记录了封建时代各类女性的跌宕命运。 历史在岁月的冲刷下模糊不清,但留在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可能就是当事人的一生,相较于他们,被历史尘埃掩埋的芸芸众生,不知道还有多少不为人知辛酸苦辣和悲欢离合。或许这些遗留下来的故事被今天的人们当做趣味故事津津乐道,但在这些记录与传说下,是穿越了时空的述说。越是看史书,确实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平静安宁的每一天。

《疑案里的中国史 2》读后感(二):《疑案中的中国史》百越、匈奴、鲜卑、粟特、党项都去了哪里?

全书给出了一个以前很少会想到的疑问:那些古代闻名的部族如百越、匈奴、鲜卑、粟特都去了哪里?

书中首先提到了百越,百越出现于春秋之际,是由南方的土著民族发展而成,一开始被称之为蛮,与中原诸国的风俗差异很大,后期渐渐形成了楚国与越国,与中原诸国争霸。在秦国灭了六国之后,统一了中原地区,但没有完全涉足南方,征服百越,在秦的后期进行了长期的与百越的战争,无形中也拖累了秦的国力,为其灭亡埋下了祸根。后来在征服南方的过程中,秦国往南方迁入很多中原人口,意图变夷为夏,但因为秦的早夭,最后只变成了相互影响,越人之风也融入了新移民的生活之中。而百越真正的覆灭出现了汉武帝时期,也是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冒险征服,为汉武朝后期的动荡埋下了隐患,而且汉朝对南方完成的也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征服,并不能有效的形成对大量山民的控制。越人只是消失在历史的记录之中,而不是消失在历史之中,詹姆斯-c-斯科特在《逃避统治的艺术》之中也有反应,并且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这些越人最终成为了赞米亚人,存续至今。

在孙权时期,百越“变”成了山越,对东吴政权形成了极大的牵制力,让东吴的军力在山林重岭之间疲于奔命,从而使得东吴政权在中原空虚之时,往往很难集中力量涿鹿中原,只能看着曹操一步一步的坐大。百越与山越是历朝历代书写很少的一个群体,其中包含了中原正统对南方的傲慢与蔑视,但有趣的是在接下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统被迫南渡长江,依附于南方她们所鄙视的人群,完成了所谓的“民族大融合”。

我们现在所见的资料虽然比较多,但大部分集中在正统王朝本身的内部,至于帝国的外部与边缘的信息是少之又少,可能反应出时代的局限性与统治者的一种心态,自己手能触碰的地方才真正属于自己的帝国,需要精心打造,其他地区不过是这些精心打造的地方的辅料,类似于唐朝的长安,虽然金碧辉煌,但是它是耗尽天下财富而成,其实也是天下贫瘠的遮羞布而已。

全书关于百越、匈奴、鲜卑、粟特、党项的消灭的书写非常值得深思,这些人群可能在今天就在身边。

《疑案里的中国史 2》读后感(三):《疑案里的中国史2》:历史“没有”真相

著:艾公子

出版:辽宁人民出版社

历史总会有很多“疑案”为人们津津乐道,前赴后继的探索真相,然而在过去的岁月中,做个历史的侦探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谓的“疑案”都有哪些呢?

一演绎野史大于正史在民间流传,比如“庞太师”,这个在《三侠五义》等公案小说中被塑造的奸臣实际上在正史中是个好官,他在朝执政为公,嫉恶如仇;对西夏战场上支持狄青,扭转战局,是大宋的功臣与忠臣。其实,经作者考证原型是宋仁宗时候的三司使张尧佐。

以讹传讹却成了庞太师的事迹了,只是张尧佐的事情也似小说中那么坏了。此类即是不要把演艺野史当真,回归正史溯本求源才是正道。

二是传说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比如妈祖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北宋建隆元年的林默娘,她的救人事迹为时人敬仰,便在湄洲岛建了妈祖祠,此后妈祖信仰边在沿海地区流传开来,九牧林氏后人到了清朝出了林则徐,一样立志“护国庇民”。至于李自成的下落之谜,除了九宫山殉难说,就是出家为僧说了,金庸武侠小说也是采用此说,之后更有传言,李自成托孤幼子于临澧蒋家,蒋家就此发迹的传说,解放后蒋家还有很多明朝器具捐献国家,来源可能是明末宫廷,作家丁玲也回忆说,临澧的蒋家就是李自成后人。

妈祖影视形象

三则是“没有”真相,如秦陵地宫,成吉思汗之死,天启大爆炸的推论,再没有更多的考古证据之前,一切都是想象;柔福帝姬案它的真相全在韦太后身上,一句话就可以定回来的“柔福帝姬”生死, 而不需要再去求证,这能说明什么?其实,如果赵构真想查,他还可以去问问金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啊!但历史就此打住!

《疑案里的中国史2》按照千古之谜,惊天大案,细思极恐的刑案,古籍里的秘密等划分为八个章节,每章四到六个精彩故事,这些故事包括传国玉玺的失踪之谜,南明三大案始末,李贺落选《唐诗三百首》的原因为何?每个故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中都很引人入胜,想要一口气读完。有的问题并没有答案,但是开启了无限想象的可能。

最后可以看到本书的参考文献多达古今中外240余种,在此基础上每当我们提出质疑和分析后,就会离真相近一点。也许总有一天,所有的“疑案”都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说明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