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如读诗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如读诗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如读诗》是一本由张执浩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如读诗》读后感(一):不如读诗: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同频共振

“诗人总是有能力将时代的悲剧,政Ⅰ局的混乱、民生的疾苦等,化为自身写作的另外一种滋养。”这并不是对于苦难的歌颂,恰恰是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同频共振。 张执浩以一位现代诗人的视角,一步步靠近古代诗人,为那些神化的灵Ⅰ魂赋予鲜活的血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鱼玄机、龚自珍等16位诗人的形象,在张执浩的笔下变得饱满立体起来,他们的命运轨迹与创作思路也如草蛇灰线般显现出来。 诗人是最能读懂诗人的。敏锐的洞察、浓烈的情绪、深刻的共情……这些构筑了张执浩的诗学史观。

他笔下的陶渊明: 从早年的“家乏”,到晚年的“长饥”,贫困虽然一直是陶渊明挥之不去的梦魇,但固穷守节的理念却是暗夜里拯救他的一盏长明灯。他将自己的一生兑换成了草木生长与凋零的过程,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终至圆满。 他笔下的李贺: 李贺不仅对自己的肉身充满了厌弃,而且还试图将这种厌弃全然外化,处理成“非人世”“非理性”的文学经验,并由此创造出了近乎幻觉的诗歌美学。他活在晚唐,但他的诗歌并未与那个时代、那个帝国的风貌发生多大关联,而只与他个人的内心世界有关。 他笔下的苏轼: 苏轼提供给世人的并非苟且偷生之道,也不是庸常意义上的逆来顺受,而是依存于人之为人的本心之中的一种生命善意,这种善意会时刻推动着我们把不值得一过的人生尽可能过得圆满,至少可以过得热气腾腾。 他笔下的辛弃疾: 辛弃疾的率性、刚烈,从人性深处迸发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可能还不是仅凭“爱国诗人”这个定语就能完整定义的。只有从他的诗中,我们才能感受到那种发自肺腑的力量,它是呼告,是抗争,也是吁求。

这是一本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助人提升逼格的诗词鉴赏书。 在写作之人手中,它是能够提升文笔功力的语料库。 在爱诗之人手中,它是能够重塑诗歌史观的鉴赏书 在困顿之人手中,它是能够照亮迷茫生活的指路灯。 除此之外,封面的“黄鹤楼”剪影浮雕,夜晚能够以荧光显现出来,这个隐藏在装帧设计上的小小彩蛋给人以意外之喜。

《不如读诗》读后感(二):一横一纵一世界,一短一长一人生

初写书评,一家之言,诸君浅尝即可,毕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在看一些古诗人的短视频,恰逢此时,在某私域平台有一小朋友推荐了《不如读诗》,书中的标题吸引了我,每一章采用了四字短语,而并非直接采用诗人的名字,这浓缩了张执浩对于每一位诗人的理解,就像书本标题一样,也是四字短语,言简意赅,极富诗意,这是先秦时期的《诗经》文风,诗的风格起源于此,而作者也以此法命名,可见作者想追本溯源,贯穿整条脉络。古人以先秦古诗为起点,引领了数千年的诗歌浪潮,作者以此为风格,想拎起整本书的框架。

于是便下单购买,收到书后,并没有按照顺序去读,而是直接跳到了 苏轼篇,读完之后,便心生不满,心里默默的问候了一下作者,读完之后索然无味,深觉厌恶,对于人物的描写不够立体。这时的我是有些失望的,而另一个想法也涌上了心头,如果交给我来写,我会怎么写呢?思虑片刻,也许我漏掉了什么一些重要的东西,看了一下页数,总共22页,简短的篇幅并不足以道尽苏轼的一生,我看了看标题,名为:此处安心,来自

此心安处是吾乡,蕴含了苏轼在逆境的豁达心胸,这是苏轼能够广受后来之人津津乐道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而短短的22页怎么能够去立体的描述一个六边形战士呢?

于是放下偏见,开始重新审视这本书。

沿着时间脉络悄然构架起一条纵向的线

先秦:无名氏之歌 《诗经》与《楚辞》, 楚天愁云 宋玉,

魏晋:归去来兮 -- 陶渊明 穷途之恸--庾信

唐宋清等等

诗人之间影响的交叠与影响,如隐文化,不同的诗人隐的程度和方法又各不相同,陶渊明是隐于山林之间,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田园是陶渊明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对于王维,隐于官场之上,修养身心;对于有一些诗人,李贺隐于终南山,却是积蓄力量,以更好的出仕,不同的隐代表着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的心境状态,横向比较别是一般趣味。

诗人之间的影响并非仅仅是跨时代的,而是同时期也会相互交织,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同时在文中也会横向对比。

春风得意马蹄,一日看尽长安花。每个诗人都有独特的风格,在人生中总有一些高光时刻,二十岁的杜牧便能写出纵横捭阖的《阿房宫赋》,一举成名。将个人才华诉诸于诗文,以期待改善社会民生之上

此时的杜牧壮志豪情,立志于报销朝廷,开始了自己的光鲜仕途。

仕途不顺时似乎是多数诗人风格转折点,从高台到深壑的转变,会改变诗人的一生的轨迹,曾经豪放也许会边沉了另一种情调,不在寄情与朝廷,而是向内突破,转化自我。还是杜牧,仕途不顺时,洒向风流在人间

《没时间咯,懒得写了》手动狗头

一纵一横一世界,

一长一短一人生

---- 长安浪子 2023.5.3

《不如读诗》读后感(三):跟随张执浩的解读,走进古代16位诗人的生命中,感悟他们诗歌特色

诗歌是最接近于我们人类情绪表达的一种文体。相对于其他的文体,诗歌有着独具的魅力,更能够唤醒人类共有的情感,从诗歌之中寻找着情感的地位、人生的思索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这也是现实中的我们,为什么会在处于恋爱中、这种情感最为丰沛的时候,往往会更像诗人的缘故。所以很多人都乐于读诗,而且也要求我们应该读诗的缘故。

在我们中国也一样,传统文化之中,诗歌也是占着主流的位置,有着大量的诗歌作品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它的内涵。 但中国古诗词的阅读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隔阂,我们普通读者读诗最好的方式就是有人能来帮我们完成解读的任务,让我们更容易进入古诗词的阅读之中,更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以及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张执浩,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的诗人,他以现代人的灵魂与古代人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挖掘着来自于古诗词作品之中的无穷魅力,写了这样一本书《不如读诗》,对16位古代诗人的灵魂解读,也带我们走进他们的情感表达之中,与古代诗人来一次跨时空的对话。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词总集,叙说着原始古代人最朴素的情感,代表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方向;《离骚》则是由屈原和他的后继者们共同完成,代表了中国诗词浪漫主义的方向。那么这本书中所介绍的16位诗人也都是在他们的文化滋养之下成长起来的,在解读16位诗人之前,也是需要对于《诗经》《离骚》进行解读,从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阅读之中完成一次中国古老诗歌体验。

那么本书最重要的16位诗人都有谁呢?宋玉、陶渊明、庾信、王维、李白、岑参、孟浩然、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鱼玄机、辛弃疾、龚自珍,他们代表着各个时代诗歌的顶尖人物。

那么张执浩是怎样解读这些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呢?对于一位诗人了解最好的方式是走入他的生命历程里,感受着他们当时的感受,经历着他们的经历,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的体会着他们的所思所想。

就比如王维,我们了解他是一个有着自然散淡平和之气的诗人,习惯的称他为“诗佛”。可是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特点呢?这样一篇介绍他的文章《隐者真容》之中,作者就系统的从王维的生命历程之中去梳理他的思想成长脉络。

王维自小就喜欢阅读《维摩诘经》,深受其影响,形成了一种隐逸的性格,即使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之中,也未能改变他的这样一种内在气质。所以我们能够从王维的诗词作品之中读出一种唯美的意境,有着极好的疗愈作用。在我们任何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可以评价着王维诗歌的阅读,感受他独具的魅力。

其他诗人的解读也都一样,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经历,都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性格特点,也塑造了他们诗歌不同的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就通过这样一本《不如读诗》,走进诗人的生命历程里,感受着他们的人生经历,体会着他们的诗歌特点,让他们的诗成为我们人生重要的给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