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儒法国家读后感锦集

儒法国家读后感锦集

《儒法国家》是一本由赵鼎新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9.00元,页数:5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儒法国家》读后感(一):先学爬,再学走,您这就飞了?

不是不能以经带史,问题是您这史太糙了,基本史实就不过关。春秋争霸是竞争么,还分四个战区? 作者的史料储备还不如同样业余的金观涛、郭建龙,现在不是中世纪了,史料不过关,经是立不起来的。

要搞通史相关,起码的史料工夫,古人平均25年一代,三代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大概率祖孙见过面,隔代的距离恰好,孙子能把握自己和爷爷的异同。把中国历史切75年一段,你能说清楚,每一段和前后异同。晚清以来历史加速,接近12.5年一代,我文明四舍五入四千年,切六十段。作者连两千年一段,分两段都一团浆糊。

经也不行,作者西经入脑太深,竞争万能。须知竞争永远是二级机制,只能将现存结构压榨到极值,卷,不可能超越结构。我和女人比生孩子必输,无论怎么激励或惩罚,援引秦制,封关内侯还是砍头,因为我没有生孩子的器官。

作者根本就不理解中西的结构,还是在复刻西方矫饰的东西二元对立,资本主义起源的神话。就这有限的史料,当你发现和理论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这样一种可能,你的理论是错的。

《儒法国家》读后感(二):《儒法中国:中国历史新论》推荐语

这本书在历史社会学上有着巨大影响力,这源于作者深厚的社会学功底与洞见历史的能力。在这本书里,作者显然更关注东周时代,因为这是孕育儒法国家的关健时期,作者将其分为:霸主时代、转型时代与全民战争时代,一步步剖析这些时代带来的历史发展。作者运用社会学的方法通过数据建立了许多模型,来支持作者的观点,例如通过国家主动作战与被动作战的比值来评判国家的实力,国家间的作战距离来说明不同国家的后勤实力,因为支持国家进行战争的有许多因素,而支持国家进行长途作战的后勤保障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还通过国家之间作战的数量,将东周时代的战争划分为几个战区,在数据与文字的基础上总结出战国仅存过在魏、秦两个强国。其中,作者的观点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是大型水利工程是为战争服务的,作者对魏、齐、楚、赵的衰落分析也十分中肯。随着秦未能转变国家形式而灭亡,汉朝建立,在秦亡的经验上孵化了儒法国家这一国家运作形式,“儒法中国”正式扎根,而在形成儒法国家后,也面对过佛教、游牧民族、新儒学与工业资本的冲击,但由于“儒法中国”的稳定性特征,这些冲突并未对国家影响太多,其中作者指出“儒法中国”这一国家性质才是工业资本未能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原因。在本书的最后,附录了几篇书评与回应,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理论,也同时让读者对本书的一些问题产生思考。总之,本书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回答了一些历史学的问题,是一部历史社会学的佳作。

《儒法国家》读后感(三):小小的remark

我很认同有条评论说像金观涛+Michael Mann 第二章的理论讨论insight很多,比如对Weber的authority还有Mann的power sources的本土化处理,看了之后对全书很多期待,但并未如愿,我满打满也就读了一天不到,感觉吸收的也很快,而我一晚上读Mann或者Williamson的三个chapter或者一篇AER就累了。。。 历史学的史料谬误等批评以及全书随处可见的基础性的举例论证相关谬误批评就不提了,主要从经济学角度提一些可以商榷的点

一来是和Mann一样,多(权力)行为体在诸域互动的图景缺少一个比较完整的picture,其实也就是一个4*4的矩阵,把这个里面的complementary or substitution或者更为复杂的关系讲清楚,这其实就很圆满了,可惜没有,而所有的dynamics和endogeneity,即做比较制度分析最难的点,也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点全被轻描淡写地略去了

二来实证实在不忍看,内生性完全不讨论,所有的相关全变成了因果,一堆反向因果和遗漏变量问题,仿佛高中生那般混淆统计和因果的因果推断思维让人难绷。甚至变量构建的阐释都很苍白(尤其体现在国家军事实力几处,而这恰是那几处偏Tilly式论述最核心的点,这些在2010年的ECMA上已经有很成熟的简reduced form和data了。。)

还有就是从功能和理性选择角度阐释思想构件是赵的长处,可惜这儒法国家的三个词儒,法,国家都解剖之后,三者的互动都是两段话的苍白过去,没有看到深邃的比较与洞察。

不得不说,比起玄之又玄,“温情脉脉”的解读,还是对这类范式更有好感,赵还是开了个好头,而且比那些看不清局势变动的某学学家相比,赵是读书人中的清明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