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阅读世界》经典读后感有感

《阅读世界》经典读后感有感

《阅读世界》是一本由黄健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阅读世界》读后感(一):让我们“书游”天下

前几日看到央视新闻节目感慨当下的大学生如何浮躁,不由得一方面为这些“考试机器”心生忧虑,一方面也心疼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当他们应该畅游书海,去吸纳更多人生滋养的阶段,却被各种关系到他们所谓前途、命运、职业选择、人生航向等的“功利阅读”、“应试阅读”所牵绊,实在不能不说是种遗憾。这几年其实看过很多的高材生,哪怕头顶北大、清华的光环,也是平庸之辈:会考试,会做题,工作毕业了不过也就是一个“工匠”,而细心观察周遭那些让人感到透亮清澈的,多半是那些饱读诗书,并且有所思考和感悟的“知性”的人。

可是,许多人已经不愿意在“重商主义”盛行的当下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一些历史、人文等“没用的书”,各种考试教材竟然占据了中国图书出版品种的极大比例,这绝非一个好的信号:人越来越功利化,缺乏人文滋养的民族,精神世界怎能不见干涸?极低的“全民阅读率”使得“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等宏大口号和目标显得极为苍白无力。

《阅读世界》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关于书、关于阅读的世界版图,看到欧洲、美洲、亚洲、非洲世界各国的人们,在地铁、沙滩、图书馆、公园等各种场合捧着书本舒心阅读的图片,不由得被他们脸上那种幸福、满足、沉静的表情所感染,赞叹起书本和知识的精神抚慰力量。合上书,那些表情始终在我脑海中盘旋,再看看当下中国各种公交车上或闭目养神,或表情呆滞,为生计苦苦奔波的同族,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下来:一个崇尚教育、讲求人文传统的国度正在渐渐丢失阅读——这种最为日常和普通的人文滋养方式,当铜臭逐渐盖过了书香,这个国度怎会不集体焦虑和浮躁呢?

所以,应该感谢黄健先生,利用参加各种书展的机会,用他的相机和思考绘制了一幅各国人们阅读习惯和风貌的世界地图,打开了一扇通过更美精神世界的窗。这无疑是对我们最好的警醒,切记不要做“井底之蛙”,看看全世界那些真正爱书并从中受益的人,把他们视为榜样,重新拿起书本,由丰富个人内心开始,从而重新丰满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打开眼睛、打开书本、打开内心,让我们“书游”天下吧,这或许是唯一的救赎之道——让我们从全世界第一的压力、自杀率,屡屡发生的道德滑坡中重新获得力量,回到正轨。

原载于/《佛山日报》

原作者/王虎

《阅读世界》读后感(二):心智成长的必经之路

温家宝总理也曾经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关于那些写作书籍的人、那些出版书籍的人、那些在世界各个角落阅读书籍的人的书。作者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来点点滴滴,而我们得到的却是滋润心田的一片甘露。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与这个国家是否重视读书息息相关、与这个国家的国民是否喜爱阅读息息相关。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包括GDP在内的很多总量指标我们已经在世界排名前列,在骄傲之余我们也看到了包括人均阅读量在内的很多数据显示我们正处在一个“暴发户”的阶段,如果不能从读书上真正的赶超其他国家,我们的崛起就不会受到大家的尊重。

本书作者走遍了几大洲,分别对他所接触过的国家做了一些分析,很多数据会让我们非常震惊,这里摘录几条:

1、 英国:英国人最喜爱的三种活动分别是:阅读、听音乐和与家人朋友待在一起;并且英国人均诺贝尔奖世界第一。

2、 法国:人口6000万,每年售出图书接近5亿册,图书馆借出图书2亿册,每个法国人每年阅读10本书,19%的法国人经常去图书馆。

3、 荷兰:出版业异常繁荣,有2500多家出版社;阅读率较高,74%的荷兰人有阅读的习惯;荷兰人在图书、报纸、杂志和文具上的年总消费额为63.5亿美元。

4、 德国:德国人整体素质很高与他们博览群书的优良传统密切相关。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50%以上定期买书,33%以上的人几乎天天读书;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德国人读书的热情,也孕育出实力雄厚的出版行业。全球每10本书中,就有一本是德国出版,德国有1.2万家出版社,平均每年出版8万多册新书;德国人口8200万,有5000多家书店。

5、 捷克:70%的捷克人休闲从事最多的是读书;捷克只有1千万人口,有7000家图书馆,3600多种期刊,全国20%的人每月至少光顾一次图书馆。

6、 匈牙利:世界第三大读书大国。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1%,拥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拥有2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平均每年每人购书20本,常年读书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25%。

7、 意大利:是欧洲唯一一个青少年看书比他们的父母还多的国家。将近一半的6-19岁的青少年在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比例为53.8%。

8、 斯洛文尼亚:人口仅203万,却拥有1800家出版社。

9、 俄罗斯:将书籍看成与面包同等重要。1.4亿俄罗斯人的私人藏书达到200万册,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因此获得了世界上“最爱阅读的国家”称号;俄罗斯共有出版社1.1万家,每年图书发行量达30多亿册,仅莫斯科就有书店230多家。

10、芬兰:芬兰人是世界上最爱阅读的民族之一。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平均每2000人拥有一个图书馆,平均每位公民每月至少光顾一次图书馆。

11、加拿大:每个加拿大人平均每年读书17本,平均每人每周读书4.5小时,有81%的人每年买入一本新书。

12、以色列: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每年人均读书64本;犹太民族是最为伟大的民族之一——只占世界人口的0.2%,却获得了29%的诺贝尔奖。

看到以上的数据,再来看看我们自己:中国无疑是一个拥有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而近年来,白领阶层和青少年阶层,阅读率在下降;我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30万种,而每户平均消费图书仅有1.75本,成为世界上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而不读书何以修身?“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那些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而成天奔波于酒桌、麻将桌的人,不啻于在沙滩上盖楼一样不会长久的,而阅读是让我们心智成长最为扎实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要想真正的复兴我们5000的华夏文明,就让我们从阅读开始,从读一本书开始吧!

《阅读世界》读后感(三):唯有阅读令人谦卑

文/陈诗艺

世界、书本、身体构成了阅读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有趣,世界存在于书本,书本被身体掌握,身体又处在世界的某一处。就像人们自由选择自己的读本一样,人们更有权力选择自己的阅读姿态,就像福楼拜说的那样,“阅读是为了活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阅读世界》就是以阅读与世界、书本、身体交错的联系证明了这种活法,通过书中文字的隐喻和其中具体的图像来还原我们已有的阅读经验,展现了世界各地不同人种特有的阅读姿态与表情。

这是一本为阅读立言的书,作者黄健在书中写到了关于阅读的一切:世界名人故地关于阅读的思考、参观考察国际书展的阅读感悟,各国人们阅读表情的瞬间抓拍……图文并茂,在其中体现与书相遇与阅读相连的所有乐趣。这些关于阅读的方方面面看似琐碎无味,零零散散,外行人或者会觉得无趣,但是对那些书痴书虫的体验而言又大不相同。我们每个人读的书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对拥书在手,藏书在橱,诵书在心的体验却颇多相通之处,这是一种不言自明的乐趣。

黄健在书中“作家故地”部分提及的那些人,歌德、格林兄弟、巴尔扎克、雨果、安徒生、莎士比亚……这个可以无限续写下去的名单就是他的阅读谱系,他在文中提及的那些书,让我们可以作为自我阅读的衡量标准,就会获知自我阅读谱系中又该新添一部分图书了。阅读在这种借鉴式的关注中逐渐扩展,从而在不断的积累中构建自己的阅读谱系。

“阅读的意义,对于个体的生命来说,在于寻求一种读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为热爱阅读的人一生的依托,成为他灵魂栖居的永恒的‘精神家园’。”这种阅读的经验确实比所谓的创见要愉悦得多,书写有时可能让人变得自大,唯有阅读永远令人谦卑,因为阅读的经验会时刻提醒我们,那些前赴后继的先驱者成就了现在我们的阅读,而我们也会在阅读中同化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博尔赫斯说,每一位作家都创造了他自己的先驱者,而阅读正是让我们发现他们存在的谱系,证明自我写作的存在和坚持下去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是另一种形式的写作。

阅读不是“看到”,而是思索、启示和理解,这不决定于我们眼睛的速度,而是我们心智的速度、深度和延伸的广度。阅读是一种静修,正因为是一种静修,所以让人剔除戾气,耐心品读;阅读是一种交流,正因为是交流,所以更需要我们心怀真诚,与书共鸣;阅读要质疑,正因为要质疑,所以更要苦练“内功”——质疑精神必须有丰盈的头脑和海量的信息作支撑才能正中靶心。

书中图像呈现的各大洲各国人们的阅读表情,见证阅读习惯催生的民族精神,从而由表及里地认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而黄健揭示出让人忧思的现象是,中国的国民阅读正面临一场危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的背景下,中国国民阅读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国民阅读率不升反降、连年下滑。这是一个让人不得不直视的真实。

“阅读,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是一个民族最强大、持久、热情、富有创造性的精神力量。”在这样的呼唤中,黄健暂时结束了自己世界阅读,当然,只是暂时结束,阅读是永不停歇的行走。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同的旅行者——有的刚上路,有的已上路很久;有的只愿深度国内游,有的跑遍了世界各地;有的只跟旅行团,有的钟爱自助游;还有的甚至辞职做专职的背包族……不同的旅程、不同的心境,又岂能看到同样的风景?但是,阅读他人故事的目的,并不全然是要寻找一个完全契合自己想法的扩音器,更多的,其实是想听听不同的声音,以便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如果你是一个有如此心境的阅读者,如果你对阅读本身也曾有过思索,那你一定会愿意听黄健讲讲他阅读到的世界。

还是相信这句话,当下和一本书最深沉的缘分,在于“它一定是带着追问者本人独特的心事,视角和微妙温差,染着此时此地的现实色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