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味道台北读后感精选

味道台北读后感精选

《味道台北》是一本由欧阳应霁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味道台北》读后感(一):与食物的一期一会

作为一个旅人的食物笔记,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人的食物笔记,怎么也都是决然不同的。所以你能轻易分辨出《香港味道》与《味道台北》的不同,不仅是把味道两个字提前提后那么简单。

哪怕是再优秀的食物,其实也和当天的食材,厨师的发挥,食客的心情,食客的健康状况,与同台人的契合程度⋯⋯太多偶然的可能性会影响食物的本质。

不是很明白这本书的制作周期,只觉得欧阳大叔很忙碌,见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店,听到的故事找到的资料马上变成文字回馈大家。

所以也很想问欧阳大叔,这些与食物的一期一会,他真的吃得开心吗?

《味道台北》读后感(二):人情味的台北

说实话,如果要在台北玩上一周以上,游客是会乏味的,但是如果是吃,十天勉勉强强才够用。

路边的小摊,有米其林星星的大店,还有分店一路开到内地的连锁餐厅。每道菜都惊艳吗?那倒未必,踩到的雷也不少,不过倒是让我理解了一个流行词:古早味。一家老铺,父转子,母传女,少东家读了博士还是要乖乖到店里煮绿豆稀饭,毕竟老爹认定只有绿豆最正气。有时候吃到的不独是味道,更多的是故事,是人情味。

半碗鲁肉饭,一碟烫青菜,一份鱼丸汤,街坊阿嫲阿公就不必再自己烧饭。“这家店一定要吃一下,老板朋友来了帮我留个位子。”食不语太无趣了,还是要和店家聊天才有意思。

跟着欧阳应霁吃,不一定出彩,但是读他笔下的故事,真是犹在台北。

《味道台北》读后感(三):使用度测评:《味道台北-未到台北》

欧阳老爹啊,这个人是在2005年的时候意识到有这个人的,当时一位韩国的白姓姑娘要回国,我恰好坐在她前面。

而她厨艺精湛,且恰好准备减肥,在书店看到《半饱》想也不想就一起买齐了《梦-想家》等一系欧阳老爹的书。如果硬要我坳出这位白发,森系衣着的男人到底有啥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我想是他对家,设计,事物所想象以及界定的东西。

“生活家”我想,如果是我,我会这样来给他做定义。

《味道台北》,这本书在欧阳老爹的其他书中并没有太多出彩的东西,毕竟在2012年的书店架子上已经不缺少类似于孤独星球这样攻略性的东西了,那么如果要评定它的意义,我想各位应该从书的编订,仅从第一章可以看出这本书出彩的地方。

以地图以及行走的计划来写,即这本书大框架的东西就已经出来,更有趣的是将每个食铺用符号标记。

如果将食物都用西方的数字监控标注,那么是否一切沟通便简化,工作任务也简化了,于是如果从这本书的一开头第一篇,我们便可以得出欧阳老爹的野心。

我并不想写一本关于美食的书(因为台北小吃太丰富了,如果是一本192页,那么怎么记叙都是完不成的任务啊),所以,欧阳的野心应该本身便是一本攻略书。

不过,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定,这本书作为一本攻略书,它是完全及格的了。

另外一个有趣的店,他居然来写菜市场,这个已经是有点难得的了。

我喜欢欧阳老爹,因为他是按照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来做他喜欢的事情。

去看看香港味道,编订方式又是另外一般哦。

《味道台北》读后感(四):嗨的朋友书

好吧好吧, 闲来无事八卦一下。下午参加了欧阳应霁先生在方所关于《味道台北》的小讲座,给了自己两个小时的机会去接近一个自己从未能感兴趣的领域,结果呢,就有了现在的字。

我热爱生活,但除了饮食。好像从来没有说因为什么吃的喝的非要怎样。谈了一个非常热爱饮食的对象,不仅了解什么好吃,也爱自己在厨房鼓捣个把钟头乐此不疲,也大体了解不同食材的人文历史,也算得上半个考据。我倒不是不能接受,但总觉得这好像没什么意义。走几条街就为了找一个小馆子,有时候甚至要冒着雨,没有伞,然后只有傻傻的站在穿梭不息的人流中拿着手机定位加指南但仍然找不到位置。但是还是要找。天哪。

欧阳先生在讲座中带领听众浏览了一遍此书的主要内容。基本上结构与主要图片都看了一遍。印象还是不错的,从早饭到甜品再夹杂一些东瀛之风,总之走了一条精致路线。之前曾经在suopsal的老区图书馆里看过一本他的书,好像叫快煮慢食,当时并不晓得这个人,对这本书的印象也不佳。(总之出于多种原因我不是一个喜欢太精致的人,或者说喜欢精致但这并不属于我)觉得文笔一般,也似乎没什么内容。

这本书也不是那种看文采的书。是的嘛,算是guidebook本身也不以文采见长。我也并不会因为这一本书或者是这一次讲座就对餐饮文化的态度有大的改观。但是对欧阳本人却产生了新的认识。好吧就当是八卦一下,他比图片里看起来更年轻一些,而且感觉上是一个比较不装的人,也比较好玩。好玩不是说他会讲什么笑话,就是举手投足,不经意间的好玩,且非常喜欢朋友,(喜欢朋友的人心胸都会好些的不)他也不会说他喜欢哪个朋友,而是讲了一个朋友一大堆的事情,讲到最后突然说,咦,怎么会讲到她,怎么会?

精致的东西不是非要装出来的,也不是非要一个人,矫情也不一定就是装,但装出来的精致和矫情最让人受不了。

《味道台北》读后感(五):虽不忍,但真的只能给三星。

有天早上自然醒来,发觉不怎么累了,拍拍心口跟自己说的竟然是十分cliche的那一句:

有些东西现在不吃,恐怕这一辈子就不会,不能,不敢再吃了。

就是从那个早上开始,我决定要吃到底,吃下地狱吃上天堂在吃回人间。

我当然也知道,吃喝是十分个人的一回事,好不好吃好不好喝都很主观,

而且跟当时心情、健康、体质、环境、氛围都互为拉扯,跟谁跟谁一起,

同桌吃喝也各有滋味,绝对是公共空间里的私生活。

但我还是贪心,而且任性,所以准备在未来十年八载,

把自己喜爱的食物,喜爱的城市,和喜爱的人一起,一一吃下去。

——欧阳应霁

《味道台北》,欧阳大叔的新作,原本并未留意,却因为恰巧碰上了他的新书签售会,便不假思索的买了。随手翻阅了一遍,有些失望,台北的味道太多、店太多、人太多,有些loney planet的感觉,各家店都是几句话的推荐,并没能让人产生多大的食欲,只能说是适合旅行吃货指南的一类书。相比之下,还是之前的《香港味道2》来得更为细致与有趣,一种食物、一个朋友或是个故事,这样的食评,才真正的有味。真正些台北小吃写得好的,舒国治不得不提,一本《台北小吃札记》,完全写出了老先生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在他的笔下,即使一晚白粥,似乎都让人倍感温情与暖意。

有些人虽喜欢他的文字,但见到真人后便没了兴趣,有些人,见了面后反更喜欢,大叔绝对属于后者。标志性的银白发色,新配的黑色圆框眼镜,简单而有质感的衣着,还有,微笑。听他讲话,亲切有趣,淡定从容,一直很喜欢他的生活理念,简单而质优。从高中时开始熟悉他,一直到现在,也快5年了,从旅行杂志到生活类,似乎到处都有他的专栏食评。这几年愈发的泛滥,算是很高产的作家。

大叔的朋友很多,知道的故事不少,签售会时提起过他的一位友人,印象颇深,此君海归背景,回来却开了一家咖啡店,既是老板又是店员,每周营业三天,只有三张椅凳,一切事物全都亲力亲为,还特意去了培训。我很喜欢他的生活态度,对待事物的专一与投入于此的情感。

对于小店,总有一种莫名的特殊喜好,从格局、服务到食物能看出店家对此的用心程度。甚至能从食物中吃出店主的心意。就像《深夜食堂》每晚必备的猪肉套餐,又或是《孤独的美食家》中那家小小的家庭经营的天妇罗店。能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中专心于某一事物的人总让人倍感敬意。

对于什么才是真正好吃的味道,总觉得因人而异,有人偏甜,有人嗜辣,在这样一个吃货遍地的国家,很多推荐都让人心生怀疑,又觉得自己没什么吃福,吃多了容易发胖又不易消化,外头的餐馆,又是太多的调料与味精,那些外国的大餐、牛排、意面、披萨、甜点也只是喜欢卖相却食之无味。

真正能让我吃到嘴中觉得幸福的,总是心情与环境有关,寒意十足阴雨天、心情抑郁,这时如果能来上一碗时间掌握正好、口味偏辣充满香气的麻辣烫,特别是那一枚咬下去能看见欲熟未透蛋黄的水煮蛋,总能让我在心中默默的流下欢欣而感动的泪水。那些我真正觉得好吃的难忘的,都是那些能让我充满正能量、又甚或感动的食物,或许在街边的小店,又可能是在5星评价的排队餐厅。还有每次回家那晚父母特意为我做的那碗菜,姆妈的西红柿洋葱炖牛腩或是阿爸的男子汉料理,少盐、无味精,却总是能吃到食物最鲜甜的味道,让人消除旅途的疲惫,一下子全是满满的暖意。

对于食物的描写,在我所看过的食评专栏中,最喜欢的是殳俏,那一本《吃、吃的笑》总让我在入睡前痛苦万分,食物在她的笔下总被赋予了生命力,有种致命的诱惑力,即便殳俏总是推荐欧洲或是日本的料理,却总能让我这个有颗中国胃的人垂涎三尺。

跑偏了,切回正题,大叔的人品与对吃的理解绝对能打五星,如果你把《味道台北》当作是去台湾自由行的读物,可以四星,但对于真正喜欢食物的人来说,只能三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