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榛子的味道》经典读后感有感

《榛子的味道》经典读后感有感

《榛子的味道》是一本由[法] 瓦妮妲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榛子的味道》读后感(一):但那也许并非爱情啊

每个人都想成为捡到榛子的松鼠,让生活有滋有味。

我们的生命里走过许多人,来来往往,我们有的放矢的情感也许此刻,也许下一刻给一个人。

有时候是谁并不是那么不同,重要的是当下的欲望和情感。

会想我们的情感真的很难被定义,身边的诱惑也很多,漫画里的一夜情、出轨是派遣无聊生活的定式,它是爱吗,又或许只是孤独的补偿品?它是值得鼓倡的吗?我们处于这个按照运转着的社会,本来就要被各样的身份束缚。谁谁的妻子,丈夫...有了这样的身份,就不能被随随便便的欲望牵着走。但你要是断定又碰到一次一生所爱,那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自己本身,而爱情是附着品,但感谢那些教会我一些道理的人。

《榛子的味道》读后感(二):青春苦短,及时行乐

已经青春不再的本人,偶尔翻起来这本青春感很强的漫画,还是不由得感慨一句:为什么他们的青春这么轻松?

我们的同龄人当中,也有不少奉行“及时行乐”的行动派,然而这些人总是和留级/差生/前途无望联系在一起,让我从小形成一种错觉:及时行乐是社会边缘群体(学校的问题学生们)为了麻醉自己而采取的行动。

2005年高考后,我只感觉到劫后余生的疲惫。虽然得到了渴望已久的自由,但也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航标。我漫无目的的回到高中和老师聊天,老师说:“你已经长大了,最重要的是明白什么是责任。”

责任啊,好沉重的词汇。虽然我并不真正理解这个词汇。就像梦想,财富一样,这些词汇对我来说只是空洞的概念,缺乏具体的内涵。我不知道该如何履行责任,或者说也不清楚履行怎样的责任。就像给我一千万巨款,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花一样。

生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生活则是按部就班的前进。高中——大学——工作——结婚——生子。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是大部分人消遣生命的方式,非常符合东方文化的方式。

但是这本洋溢着荷尔蒙的漫画,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展示。如果你把它理解为及时行乐,或许太过肤浅。(虽然也没有错)。全书打动我的只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生命首先是一份礼勿,而不是一份债务。我们不是为了报偿父母的恩德而来到这世上,就像我们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报答我们而来一样。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自由。

有的人到处留情,有的人迟迟不愿进入一段感情。单身八年的那位女孩,让我觉得自己单身五年也并不可耻。我们都是同一类人,想得太多,把感情看得太重。放松一点吧,去享受生活。

《榛子的味道》读后感(三):生命是一份礼物

看完这本《榛子的味道》,会发现漫画是一种很具包容性的体裁,可以扎根于现实,也可以逃离地球表面,可以残酷,也可以美好,可以表现青春,也可以歌颂爱情,可以适合儿童看,也可以给成年人看。同样,《榛子的味道》就是这样一本很具包容性的书。

书中包含了十七个人的十二个小故事。讲述的是人与人的相遇——奇妙的缘分,爱拍照的科朗坦与一个小女孩的相遇,为她保留了一生的美好记忆,没有伤害没有痛苦,只有一点淡淡的惆怅,那或许就是榛子的味道吧。埃斯特万与玛侬的相遇为她种下了一颗旅行的种子,而那双两人初见时的橙色马丁靴则是最美好的见证。克里斯托夫与克洛伊的相遇印证了爱会让情人的眼睛难以离开,爱情是世上仅存的魔法。最终吕娜与艾默里克在山林间庆祝自己的一周年时,一位路人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一过程,可能很多人会相信那是科朗坦吧,时间如一个圈,又回到原点。最初种下美好的那个人,又记录下了这一切。瓦妮妲仿佛只是记录下每个人生活的一个片段,没有渲染,没有煽情,这生活仿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一般,在讲述的过程中,书中人的人生还在不断前进之中。

作者力争用画笔为每一段故事赋予一种独特的色彩,看第一个故事时满目都是令人愉悦的苹果绿色,伯努瓦所经历的是暗红色令人压抑的世界,玛侬的红色浪漫,艾默里克与吕娜的明亮橙色,加上别致的构图,都令人过目难忘,相比起瓦妮妲的绘画,她讲述故事的方式,与文字同样美好,她不会刻意美化每一段感情,也不会为他们安排一个结局,人生没有终了,我们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人,经历不同的人生,有些人不会再遇见,有些人会陪伴终生,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只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也是令人感动的,那就是“生命首先是一份礼物,而不是一笔债务。”克里斯托夫与克洛伊的故事是给我们的一个提醒,生命中除了责任,还有快乐这一选项,生命也许就是“与有缘人,做快乐事”,享受美好的时光,是否我们选择的人生太过沉重了,反而背离了生命的意义呢?

书中人物的相遇令人感慨,这些人的生命有的互有交集,有的没有。这些故事有的简短,有的漫长,有的如喝一杯咖啡的时间简短闪回,有的却有如永恒一般刻骨铭心的岁月,却是每一个人都可能经历的瞬间,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瞬间,那些经历过就会永远放在记忆中的瞬间,那些改变了你的人生经历的瞬间,从这一点说,这本书无异于一个收集美好的器皿吧。而收集了这些美好的作者的手是多么灵巧而温柔啊。看完这本书,也许会让许多人回忆起生命中的美好,很多人也许会重新相信爱情,并提醒人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质。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榛子的味道》读后感(四):对不起啊,这就是爱的滋味

坦白说,大部分的老外画的漫画书,我都不抱太多期望。

作为一个看日漫长大的孩子,情感细腻,画面细腻,甚至是对白细腻的漫画,没有任何一个国度比日漫做的更好。

许多年前我一直都是黑白漫的忠粉,在国内出了大量彩漫,甚至以知音派系为主的,号召什么魔法、热血。四拼一的格式仿佛都退回到了1994年。

我那时候觉得国漫完了……

这种懊丧过了快四五年,才逐渐理解,漫画家也是人,市场就是这样,管他什么劣币良币,你都马上没币了。

抛弃国漫那个期间我看了很多日漫,看久了就腻。

新作者无法创作出高度,老作者都略显疲态,高桥、安达、甚至连荒木也都提不起兴趣。

跨出日漫之后开始看其他国家的作品,美漫好看,港漫也好看,只是每一副都是类似插图,而不是漫画。

每个小格子都很好看,构图到位,人体比例精准,但是就是爱不起来。

有段时间我特别受不了国外漫画里小人书一般的解读文字,和对白的方格子。真丑。

大部分的国外漫画都是彩漫,于是渐渐就接受了彩漫。

国内的彩漫在历经了一大堆的资本争权夺利后,居然分流出了手机条漫,然后就被韩国的一些条漫圈粉,甚至看《不肖子》看到通宵熬夜。

漫画有色彩这件事,对作者来说是多了一个繁琐的工序,对读者来说,或许就是享受吧!

总之,姜草大神的出现,让我彻底对彩漫和条漫找到了感觉。

当我开始不拒绝菜色漫画的时候,国外的一些漫画作品开始走进生活。

我始终在想,可能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在看漫画的,是不是依旧都是当年的那一批被漫画大潮洗礼,被CLAMP,被死神,还有银魂吸引过的一票人。

我开始看国外的一些彩漫,有些得奖作品,有些是成人的作品,甚至有些是带有历史感的一些作品,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后浪出的。比如《氯的滋味》比如《追忆似水年华》《遗产》等等。

有些书,等你开始读了,才明白,原来过了友情和爱的阶段,还是会有一批面对成人的题材,不一定只有志怪鬼神,也不一定是轮番冒险杀人,或许还有家长里短,主角可能就是成人本身。

最开始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以为是那种电脑上色的作品。

却很意外地,是类似钢笔速写加水彩的方式。

有点粗糙的线条,配合了绚烂的水彩单色,成为了这本书的主基调。

柠檬黄、橙黄色、橙红色,紫红色,每一种颜色都是一种爱的情绪。

即将上大学的高三学生,遇到了12、3岁的邻家小妹妹,柠檬黄的颜色象征这初恋,日渐成熟的丢沙包方式,逐渐靠近的两颗心,那个仰头看上去后落下来的吻,我都不知道算不算爱情。

对男生来说,这个小妹妹算什么呢?去了大学之后的他,也许会有新的开始吧?

对这个女生来说,邻家大哥哥亲了我,这是初恋么?

橙红色的昔日恋人重逢,彼此用眼神确认,一夜温存之后,对方去接自己的女友先走了。

原来……有些事,是再也回不去的。

只靠短信沟通的异地的两个男女,彼此暧昧的桃红色,男生有女友,女生表面矜持,内心里早已跨过了暧昧。

我以为男生替女孩子去开房的时候,或许会有事情发生,结果两个人只是一颠一倒地躺在床上,彼此聊天。

《榛子的味道》这是一本成年人的漫画书,不同于日漫少女漫画里常见的那种爱不爱,分不分,甚至都不同于少女漫画里固有的桥段,作者有极好的电影感分镜,调用镜头上下铺排的能力真的是很不一般。

你不会觉得困倦,甚至连一丝的乏味都没有,镜头里出现的场景,异域风情,电影海报一般的构图,随处可见。

没有少女漫画的大脸特写和星星眼。

一页纸里很多格子,起承转合的小气氛却丝毫不输给任何一部日漫作品。

成年人世界里的搭讪、上床、责任、试探、甚至是一夜情、出轨,每种情绪都一一到位。

以前我喜欢一些少女漫画里的单纯,后来觉得一些漫画情节过于苍白。

以前我喜欢一些漫画里的主角,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和坚持,我做不到。

现在我喜欢这本漫画里的每一个人,是因为,我觉得他们都承载了我身体里灵魂的每一个分支。

害怕的、开心的、贪婪的、矫情的、甚至是色眯眯的、毒舌的、受挫的。

爱情在人生面前,终于退掉了文人和漫画家给它的单一定义。

每一个味道,都是爱的滋味。

我好喜欢这本书,极力推荐。

《榛子的味道》读后感(五):死之前一定让我谈个恋爱吧

我们常说恋爱是粉红色的,一个人(一般特指女孩)陷入恋爱会开始喜欢粉粉的东西,粉色是少女心的代表——这可不一定。 在《榛子的味道》这本不同年轻人的恋爱故事合集里,十一个故事,每个故事使用一种颜色。

巴纳贝是粉色故事里的主角,画面上是走路带风的他,一副独身白领模样住在临街的现代公寓里。故事开始是法国的粗心快递员把女主角的快递错放到巴纳贝的门口——这样的剧本能浪费掉才怪咧!

他把包裹收起来,细心地发了短信,一切喻示着一个浪漫邂逅的开始。

之后,男主也做的很棒,主动约女孩喝咖啡!然后陷入了焦虑的等待中——

这时我才发现被这个故事骗了!什么粉色恋爱啊,这明明是现实题材!(我生气了哦)男主躺在凸显了他寂寞与无聊的艳丽玫红色大床上,发出了我们所有“社恐”+“死宅”心底的声音——

啊!直击灵魂。现在知道法国漫画家瓦妮妲用粉红色画这一话的原因了。她一定是在用她女性的博爱与犀利,替巴纳贝发出交友宣言(划掉)——“死之前一定让我谈个恋爱吧!”一场不被当成变态的恋爱,很难吗?我可是没什么问题的粉色少年呢(光这一点就很有问题了吧)。

实际上,巴纳贝也非常努力地制造恋爱机会,但是运气太差了点,明明也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大胆邀约也成功了,结局却总是这样——

相信他也是认真背过“浪漫情话一百句”之类的用功男孩,试图在不经意间留住对象的芳心,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

看到这里我真的没笑!

不对的原因就是他太生硬了,像被设定了“搭讪程序”的计算机,用日文讲就是有点ky(不懂得看气氛),所以,就算穿着粉色羊绒衫也没有得到什么“恋爱加成”啊(喂。

另一边,我们反观橙色故事的主角艾默里克的人生。

第一次是巴黎女孩吕娜去里昂开会时,顺便和网友艾默里克见面了。

这时的艾默里克应该还有女朋友。吕娜不小心把想发给闺蜜的信息发给了艾默里克(也就是在和闺蜜探讨对艾默里克的感觉)——所以说这是上天都在助攻吧。

之后(大概是第二次见面?)

Emmmm……这样的男生才体会不到巴纳贝那样深刻地失败掉的经历呢,真是太可惜了。

这样“正常”的恋爱经历还有第一个故事里的埃莱奥诺尔。在她十二岁时喜欢上了一个大学生,两人刚认识不久就甜蜜暴击大家了:

但当你以为这个故事要往《你的名字》这种日本梦幻路线发展时,瓦妮妲却不要这样画,而是让小萝莉长大之后,成为一个自由探索身体欲望与意识的角色。这一方面是成长的荷尔蒙作用,另一方面是欧洲的社会价值观与我们有非常大的不同。在其他的故事里,看到类似的情节,反而会更觉得真实,而不会因为它是爱情漫画就需要被美化。

(在别的故事类似的情节)

所以说像巴纳贝那样找不到恋爱目标的才会这么戳心,毕竟我们无法给现实贴上滤镜,突然看到漫画家画出这样的事,竟有种“大家原来都一样”的安心。甚至无论生活在哪里,都会面对相同的问题。

但漫画家还是孜孜不倦,想要他死前可以谈个恋爱——

完。

看《榛子的味道》这部漫画就好像在听音乐,你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却在其中度过了不可替代的时间。 《榛子的味道》是怀旧,包裹上森林里的泥土气息,连接上少年时的天气;是微妙感,阴雨天的冷食和晒化了的巧克力一起吞下去的感觉;是一切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所想到的事物。

希望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

最后给大家梳理一下人物关系吧:

埃莱奥诺尔:榛子女孩,十二岁时喜欢科朗坦。

玛侬:喜欢埃斯特万,是路易斯的好友,五年前在荷兰和这两人相识。

巴纳贝:住在埃莱奥诺尔家附近,总是搭讪不成功。

吕娜:埃莱奥诺尔的朋友,埃斯特万的姐姐,和艾默里克互相喜欢。

伯努瓦:给生病的孩子克拉拉读书的人,喜欢克洛伊。

克里斯托弗:和克洛伊有过短暂情缘的DJ。

阿苏拉:埃斯特万的女朋友。

以及若干省略的角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