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丝绸读后感摘抄

丝绸读后感摘抄

《丝绸》是一本由(意)亚历山德罗•巴里科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丝绸》读后感(一):让人心动之书

看完了巴里科的《丝绸》,作为写作者,感到激动,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诗一般的语言,童话般的意境,极简主义的结构,令人着迷。作为读者,我看后怦然心动,怅然若失,但这真是一副毒药,会让人心向往之,受到诱惑,结果却堕入深渊。

《丝绸》读后感(二):婚外情大概如此

男主的幸运在于有一个爱她包容她和理解他的妻子。一次远行,孤独不安的男人遇到了美丽的女人,眼光碰触,电花火石,欲望由此滋生。不能说男人是很渣,只能悲哀地面对现实,即性总是不坚定不忠诚的。我在疑惑,为什么千万年来,放荡的妻子大大小于出轨的丈夫,难道女性的欲望会低很多吗?婚姻也是一个难题,海伦包容并治愈了出轨的丈夫,自己却郁郁而终,虽然是生病,但是女人的病真的大部分都是气出来的。如果我是海伦,我又会何去何从,原谅他,告诉自己男人大概都是这样的,还是离开他,寻找下一段很可能没有忠诚婚姻。所以,一个看似幸福的婚姻,两个痛苦的人,是谁的错。

《丝绸》读后感(三):意想不到的感动

在公车上的2个小时与本书为伍,颠簸的路面却不影响我进去本书描绘的情节。

一口气读完本书,中间我会想象结局会不会是主人公埃尔维·荣库尔与那个眼睛不像东方人形状的姑娘有一段天崩地裂的爱情故事发生,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是意想不到的。

主角 埃尔维·荣库尔、妻子海伦、巴尔达比乌、甚至布朗什夫人,各有性格魅力,深深吸引你,你会感叹他们都是好人。

书本近乎完结时那封神秘的来信将故事带入高潮与转折。暧昧的文字是谁写给男主角埃尔维·荣库尔的呢。读完本书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

读完本书最后一个文字,陷入深深深的感动里。我坚信这个故事也会感动你。

《丝绸》读后感(四):唏嘘

觉得巴里科的书太魔性了 很难让人不喜欢

这本书没有一句内心独白与细致的主要描写

用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实质却在用最炙热的笔触描写着对一男人露骨的爱

从当初有着的天真烂漫 和着甜美口吻讲着最含蓄的情话

到后来 眼睁睁看着眼前爱人的感官在一天天死去 默默承受无力抗争

直到最后 情感的宣泄 也得藏着掖着

想要的也不过是在为数不多的相处日子里 那人能真真实实的看自己一眼

故事并不稀奇 描写却令人唏嘘

男人从始至终都明白所思所想

却又追逐不上自己爱上的那抹明明就知道自己得不到的涟漪

“别管她”就如布朗夫人所说

两种情绪的拉扯 最终看到的不过是世界的尽头 得来的也不过就是孤独一生

————————————————————————————

[我最后挺想知道关于建造笔直火车轨的那人是否是瑞先生?

[好想把巴里科的作品买齐啊。

《丝绸》读后感(五):天气好的时候去看湖面粼粼

闲碎几句读后感

原本以为亚历山德罗会和大多意大利作家(例如卡尔维诺)那样的风格类似(也应该是我对欧洲作家了解太少),所以这本一年前就买回来的书直到现在才看完。

书很薄,一半在医院等药看的,一半在去往温州的高铁上看的。男主名字大概是我除了亨利之外记得最清楚的欧洲人的名字,可能是我用了奇怪的记忆方法——艾尔维(LV...)。这个市长儿子本来可以安安分分规规矩矩地生活,却为了蚕种跑世界,后来专门跑跑日本,我妈说他跑去了四次(我没用心记因为我一直在意的是红玫瑰我妈比我先看完),两次为了蚕种,两次为了红玫瑰,有趣的是他们不曾说过话,只是眼神,或者是那个纱衣女子先拿了他喝的杯子喝水在先。我和我妈说其实海伦在他第一次(第二次?)回来的时候就知道了,这就是所谓女人的直觉吧,红玫瑰也好,去找布朗什夫人也好都知道,所以才会和他说一定要回来,这有涉及到很多我对婚姻的看法了怕是说起来写不完这边得刹车。

只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海伦为什么要找布朗什夫人写那封信,她觉得丈夫和那个东方女子已经做过爱同时像布朗什夫人说的那样她很希望那个女人(信里写的女人)是自己,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不明白,如果是希望给丈夫一个对东方女人迷恋一个完整的结尾的话....

还有海伦送别巴尔达比乌时的一抱,我有愣一下,如果他们第三个女儿叫安妮丝的话,嗯,我大概懂了什么。

反正一个男人生命中白玫瑰和红玫瑰都曾有过的话,抛开道义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

我很喜欢亚历山德罗什么都没交代清楚但是你就像主人公那样去置身感悟体会的感觉,可能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了吧,他最富盛名的是那个《海上钢琴师》了,但是我没看过哈哈哈哈,感觉自己总是不看这些名声在外的,就像我从来没有想看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过一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