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是一本由[瑞典]拉斯洛•松鲍法维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读后感(一):我看到《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的精彩片断

融化的海冰:海冰的融化对海平面没有影响,但会对极地动物的生活条件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它通过所谓的反照效应可加剧气温升高。这意味着冰融化后暴露在外的深色洋面较之白色冰面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格陵兰岛外和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但只是轻微的。主要的负面影响受众是那些生活在河流附近的人们,而这些河流的水供给来源是融化的冰川。在夏天干旱季节,这些入主要依赖冰川融化流下的水生存。在冬季,大雪会补充冰川失去的冰体。但是当气候变化导致冰川在几年内融化,过度的消融首先会引发河流的泛滥。当整个冰川完全融化后,在干燥的夏季就会缺水,这是住在河流附近的亿万人的灾难。

格陵兰岛上和南极的陆地冰融化绝对是海平呲上升的最大威胁。海平面上升将对包括海平面之上的沿海地区造成破坏,因为咸水会侵蚀耕地和饮朋水源。但最大的威胁首先是洪水,它将无情地迫使人类疏散,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众所周知,海平面即使上升短短的1米或几米都足以使亿万人流离失所,无地可耕。三分之二的地球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而大约一半的人生活在距离海岸200公里以内的地区。据估计,在2025年75%的地球人口都将住在沿海地区。如果亿万人生活的主要沿海城市被上升的海平面破坏,世界经济将会在短期内被严重地破坏。

专家预测,如果仅仅是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7米,而南极西部冰川的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5米—6米。多少亿人将会被迫逃离家园?逃向何方?难以想象的难民局势将会产生,国际社会将面临巨大的救援和安置工作。

如果整个南极的冰融化,海平面将至少上升64米!即使这种灾难需要一千年或者数千年才发生,是可预见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它仍将为人类社会带来紧急的、极端痛苦的后果。

……

《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读后感(二):你真正地为这个世界担忧过吗?

首先必须承认,我不是社会学家,不是环境学家,不是生物学家,不是地理学家,不是法学家,我只是人类中的一员。

其次,我还要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符合人性,人性有善的因素,也有非善的种子,比如欲望,比如自私。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多数情况下是自己,即使他不够理智,也完全不会出于利他考虑而行动。

那么,为了我们自己,顺便顾虑一下我们的世界,好吗?

看到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冰山融化,那么多居民寻找新的家园;看到每天有六千个生命困于缺乏淡水的困境而枯萎;看到有那么多的孩子们没有学校可以接受教育而被沦为命运的复制者;看到由于政治原因而受到战争威胁的平民们流离失所,饱受身心苦...我们可以很坦然地说声:这,与我无关吗?

不要谴责那些因此而揪心的人们是被道德绑架,他们只是唤起了最原始的悲悯情怀,或许已经麻木了太久,不知道这种痛的滋味了。有人就目前此种世界的现状对发达国家进行道德上的谴责,当老牌的工业国家寻求经济转型的时候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为什么后来者却要受到如此之多的限制?有公平可言吗?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是我们的世界,是我们人类目前唯一可以寄存的家园,所以,我们会尽力降低这种风险,当然了,这是需要代价的,或许代价比你我想象的都要沉重。

在作者提出了建立全球法治是迟早的事的时候,看看当下我们的僵局吧。联合国作为国际组织,在面对人类因环境,政治,贫穷收到折磨的时候,它也无力提出方案来解决。这并非完全是组织的无作为,而是现实有太多难以把握的东西了。人口不断增长,可扼杀否?不能,人权的基本要求。主权国家权限扩大,有时候以“不要干涉内政”为大招牌做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事。公众和政客对问题的认识不充分,可以统一思想吗?那无异于范围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思想专制吧!

所以,说起来全球法治,还有太漫长的道路要走,还有太多的弯要过。无论是国体,政体,还是各国千差万别的实况,阻力不是说克服就可以使之荡然无存的。也并非要形成无政府的状态,只是在我们力之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一个超国家组织,能够对人类面临最迫切的问题予以关注并解决。带着人性的关怀,和对世界的爱。

此刻,反思一下,我们真正为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也是我们的子孙将要生活下去的世界担忧过吗?我们没有权利说不!一个不担心世界问题的人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在高谈论阔,非也!立足实践,不偏离大方向,心里为世界的问题震颤着,才能把我们的生活和理想放到这个人类的事业中来。

至此,值得扪心自问。

《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读后感(三):年轻人的若干思考

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 拉斯洛·松鲍法维

毫无疑问,作者给我们全人类敲响了警钟。如今,全球正面临着四大问题,即气候变化,环境破坏,贫穷,政治暴力。在这四大问题之下,又隐藏着若干风险。

风险本身包涵两个因素,一是可能带来的损害,二是带来风险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对去年问题进行风险评估,而面临的挑战和难题是,我们已经无法阻止它们的发生了,只能控制它们的恶化,而这些都是由我们人类一手造成,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

风险和问题是已然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无法继续忽略,也无法抱着偶然性和好运气祝我们就此避过。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是必须明确并提高风险意识。

而最重要,并且最为困难的是,形成全球法治秩序,超越主权,超越个人利益,承担全人类的责任,实现全人类的目标。如今的联合国需要进行根本改革,最主要的是它逐渐缺乏权威性。全球法治秩序将会是基于完美的法则之上的秩序和结构。

2050年,人口将会增长到100亿,届时如今已经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将会更加严重,我们期待多边合作,以支持和增强全球性危机应对。

我认为文中作者观点有若干不足:

1.从人口学角度来说,2050年或者以后的人口基数必然会达到100亿,但是,如今人们生育观念已经开始发生改变,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有研究表明,人口将会从某个点开始,持续减少。届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人口基数的比重将会继续拉大。人口问题,远不只是人口数量问题,还有人口质量,如人口红利,人口性别比失调,而这些并不完全是由人口增长带来。

所以,人口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作者毕竟只是风险分析专家的身份出身,他在文中谈到的并不能够太全面,太深入。

2.全球法治秩序的形成,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每个国家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诸多差别,每个国家都存在自己的利益,所以,要形成这一秩序,是很难的。况且,如何去分配大家的工作,利益,而不引起相互之间的猜忌和斗争?权力,声望,财富本就是人类社会的主题,全球法治秩序,到底如何才能存在呢???莫非真的要等到世界末日那一天?令人深思。

无论如何,我非常佩服作者的责任意识,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并试图建机解决办法。

文中说得好的句子:

不是要消除民族主权国家,而是要对民族国家主权进行合理的限制。

当爱因斯坦一次被问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会运用何种武器时,他说"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肯定是用木棍和石头。"

两种事物是无极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但我不确定的是宇宙无限的问题。

裁军就像去参加一个派对,没有人愿意比其他人早到。

我们最擅长的是自欺欺人,因为我们总是愿意相信我们所希望的。

最大的困难并不是让人们接受新思想,而是去摒弃那些旧思想——凯恩斯

只有当个人做事是出于所有人利益时,人类的救赎才可实现。——亚历山大·索泽恩斯

一个政客考虑是下一届选举,一个政治领导人考虑是下一代人——詹姆士·克拉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