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方文学十五讲经典读后感有感

西方文学十五讲经典读后感有感

《西方文学十五讲》是一本由徐葆耕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一):西方文学的普及读物

这本书是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必读书物。当时参赛,我还没有学习西方文学,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学习完西方文学后,觉得这本书逻辑清晰,选取的文本都是西方文学史的精华,既适合普及入门,也适合入门后的复习。从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19世纪—20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选取最重要的文本以小见大,尊重文学作品本位的原则,避免空泛理论的解说。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二):补课西方文学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妈想督促我读外国名著,被我一句话怼回去了:中国名著我还没看完呢,看什么外国的。什么时候听妈妈的话都不晚,最近翻了《西方文学十五讲》,补补课。看完后才觉得我小时候还挺英明神武的,因为西方文学跟西方的社会、宗教、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密切结合,如果对西方社会的发展缺乏深刻理解,看这些名著的时候是没有上下文的,看不透。西方文学启蒙于希腊神话,粗糙、混乱但充满活力;中世纪宗教统治的黑暗时代,各种基督和骑士文学;但丁的神曲拉开了文艺复兴的大幕,而莎士比亚把这波浪潮推向了高潮;文艺复兴冲击了宗教对西方社会的统治,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歌德引领的启蒙文学下生根发芽,最终催生了法国大革命;司汤达、巴尔扎卡和托尔斯泰的笔下,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是永恒的主题;随后,海明威代表的迷茫一代,写出了各种资本主义引领的现代社会下的迷茫和苦闷...不错的西方文学”科普“书,值得一看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三):文学的声音与抗争

每个时代都拥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学特点、文学大家及著作,以文字形式歌颂时代、怀念从前、批判当下、放纵欲望。他们或许想留住当下,用文字记录当下时代的精神与思想;他们或许不满当下,用文章直接或间接、尖锐或含蓄道出当下社会及人存在的问题。

以前看文学著作时多是囫囵吞枣,反正是读完就行,有一点感想。但作者的思想及时代背景未能考虑,对于那个时代会出现这些想法的原因也未拷问。看完这本书后,回想之前看过的著作,对一些观点和细节有不一样的感受和看法。

带着当时现实背景去阅读这些文学思想和著作,就不难理解著作在讲什么,是通过什么方式讲,是对谁讲,影响又是什么。哪怕很滑稽、很搞笑、很荒诞,都流露着作者的意愿,更不用说那些关于悲剧、深重苦难的名著。

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就算是卑微的个体,无权无势,付出生命也要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很佩服一些贵族子弟与富裕人家,并不会因爱惜羽毛而不敢批判、揭露自己国家和社会最丑陋的一面,照样通过文字以示不满和抗争。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四):还没看完时的一些感想

看完这本书就可以笑看那些张口闭口主义的人了。有那么一些感想(不完全跟书有关):

1. 文学史中的主义是螺旋发展期间的里程碑们,是用来做区分的一个手段,许多人却把它当作秀优越的方式。文学是为了共情而存在——在历史发展的行程里,遇到这些那些无法解决的事情,需要找一个出口。主义就是伴随着不同的社会阶段产生的不同流派,为了解决不同阶段人们的心理问题。在文学的发展上,某种主义出现然后被批判,正是说明——极端总会被终结,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也是这个道理。

2.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沟通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尤其是这沟通的对象并不那么通俗易懂时,能够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人,才算大师。同理可得,把简单的东西讲复杂讲晦涩的,多是忽悠,不要迷信。

3. 知名度高不能代表什么,尤其是文学这种并不那么客观的东西。所以不要因为 TA 没有被引进或者被引进但是不新潮,就觉得看 TA 的人不如自己。对别人的输入评头论足的,自己通常也没有太好的输出。就算有,也坏。

4. 书读得多挺好,但是读得多也不能证明读者的水平。君不见多少知乎豆瓣大 V,的地得仨字都分不清楚,凡感想必有错别字。更何况,人家的感想大多是按照套路来的,随便拎点出来研究就能发现。不过看破不说破,是种美德。

5. 有些喜欢写一句话书评、从传统道德一棒子打死一本书的人,最需要读这本书。怎样平衡道德和自由的关系,在其中做 trade-off,从来都是困难的事情,不然也就不会有各种主义的存在了。

6. 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另外希望和我一样热爱文学的人能够尊重文学,去学习一下小学语文。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五):爱、钱和我要

中世纪 爱是性欲

1 灵魂 来源睡梦对比现实。

2 崇拜理性-怀疑主义--虚无

3 高尚的生活=知识+信仰

4 伪善者 穿着宽大袍子,里面灌满了铅,但是从外表看来,他们却逍遥的慢慢的散步,还带着笑容。 但丁神曲地狱第八圈

5 神曲 中世纪 文化的总结

6 《十日谈》第四日基督教徒儿子菲利18岁下山,盯着看女人,菲利马上对儿子说他们是祸水,儿子问这是什么?菲利答这是绿鹅。后来菲利问儿子我们买些啥回去。儿子答爸爸我们牵一头绿鹅回去吧。

7 《巨人传》高康大善于思考,他用宫女的帽子围巾床单/窗帘,我还用过白菜萝卜,我试试那一种擦屁股最舒服。结果我发现:天堂的美好是因为宫女们带着绒毛的小天鹅擦屁股。

文艺复兴 爱是美

8 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 《哈姆雷特》

9 伪善害怕讽刺

10 奥古斯丁《忏悔录》 人性本恶,卢梭《忏悔录》人性本善。坦白一切

11 《浮士德》歌德 写到82岁,64年。 生存是一种累赘,宁愿死而不愿生。我既无财产和金钱,又无尘世盛名和威权;就是狗也不愿意这样苟延残喘! 要把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寸心。我的小我便扩大成全人类的大我,我便和全人类一起最终消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2 中世纪四大学科 哲学 医学 法律 神学

浪漫主义 活着是虚无。

13 霍夫曼 德国死亡诗人

14《恶之花》波德莱尔法国

现实主义 金钱亦是

15 美国德莱塞 没有金钱便没有一切。

16美好生活=尊严+爱+金钱 《简爱》 作者女勃朗特 ,37岁结婚,6个月后死去。莎士比亚 同性恋。《罗密欧与朱丽叶》

17普希金灾情考察报告:蝗虫飞啊飞,飞来就落定,落定就吃光,吃光无踪影。

18 俄国文学史 19世纪二十年代 白银时代 受浪漫主义影响的落寞贵族

后现代 社会都是骗子

19 《荒原》艾略特 文学中的上帝死了

20 逃脱功利关系 1 中国家庭 2 西方上帝 3艺 术

21 《V》托马斯品钦 性关系也是社会网络的象征。

22《第二十二条军规》社会网络操控。

23 《雨王汉德森》贯穿全书的十三个“我要”=浮士德的他要社会的需要

24 服饰,时代的情感象征。

25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只能被动接受现实,人能运用符号创造理想世界。

26 心灵的炼狱是漫长而痛苦。走出炼狱之门在哪?

我体内有个声音说我要!我要?但它其实对我说她要,他要,他们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