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读后感摘抄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读后感摘抄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是一本由[法]卢梭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读后感(一):平静内心

抱着很大的期望开始了喜欢本书的阅读,多次想要放弃这本书,或许是我的阅历太浅,也没有与卢梭能产生共鸣的经验,满篇文章都感觉是他在自我陶醉,觉得他自己什么都是对的,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看完整本书,也只有“第五次散步”和“致马尔泽布总监先生的四封信”能让我稍感轻松自在一些。其他内容总是充满着抨击与不满的,他多次强调(几乎每一次散步都在强调)别人如何迫害不解和诬陷自己,而他自己远离纷纷扰扰、全然置之不理的超然的平静感。但是,这样反复挂在嘴边说自己如何超然不同于世俗,反而会让人觉得其实作者内心根本就没有彻底洒脱过,他只是在逃避、在自我辩解、自我安慰。毋庸置疑,作者是的的确确有过像书里所说的那种平静和充实感的,只是他心里始终还是没能放下对世间的恨意。

但一想到此书是写于一个历尽沧桑多次周折的老人的垂暮之年,且病痛缠身多年,又深觉悲伤难过,我想其实他的内心是很希望有一个人能够真正了解他的吧。可能因为我内心有些烦躁,所以读着挺累的,也许经历过风雨的自己,才能对作者的心境有所体会,但希望以后也不要有这样的共鸣。

在我看来,真正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宁静,和卢梭所说“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念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不论它持续的长短都不留下前后接续的痕迹,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单单这一感受就足以充实我们整个心灵”相差无几,而我恰好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第五次散步的原因。那种天地静谧、可以听到风吹动一花一草的沙沙声,时间仿若静止,阳光刚好温暖的照射着脸颊,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却觉得自己十分满足的感觉,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深深的满足充实和幸福。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读后感(二):纯粹的快乐是由失望造就的

春天的时候,我突发奇想买了23本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其中让·雅克·卢梭的书有三本,这本《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是我浏览之后认为比较容易读的,因此就先拿它“消遣”。

刚开始读的时候,看见一些形容的比较贴切的句子,我就用铅笔标记了等着找时间整理收录一下,再往后看,我就不标记了,因为,看过了卢梭讲述他被整个学术界排斥的种种细节之后,再看他描写自己呆在小岛上,看植物打发时间,散步、吹风获得乐趣,这些行为在一本书里出现,让我心里很难受。

乐观?算是吧。但是这种乐观是不得已,生命自保的形式,如果机体不开启这种寻找纯粹快乐的机能,那么,卢梭会死。

我哭了,为卢梭哭的。这本书让我感到抑郁,让我这样一个小人物时时刻刻感觉没有活着的必要。

卢梭在第70页的时候写道:“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时光的流逝而紧紧掌握现在,不论它持续的长短都不留下前后接续的痕迹,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单单这一感受就足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只要这种状态继续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不是残缺的、贫乏的和相对的幸福,而是圆满的、充实的、使心灵无空虚感欠缺之感的幸福……”

这是乐观吗?假设他不是哲学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们也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仅仅这段话我们就可以说他“摆烂”,说他活的毫无意义。确实,加上卢梭经历过的那些遭遇,他的这段话就是一段“活死人祭言”,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情绪吗?不希望时光留下痕迹,难道不是惧怕它产生的痛苦吗?不快乐也不忧愁,不是在说生活索然无味吗?他是个哲学家,他要把他的情感升华,把不得已讲成我自愿。

或许是我也经历过同样的低谷,写过同样“看起来乐观”的文字,因此,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卢梭的痛苦,那种“不痛苦就是幸福”的卑微感。

卢梭在他那个时代实在不是什么令人崇敬的人,他是我总结的“不大正常”哲学家中挺不正常的一位。

如果把这本书当做散文来读,仅仅是想学习如何把一种感觉细致的表达,那么它确是很不错,但是,如果想要提取其中的哲学思想,恐怕要经历一些痛苦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感受。并且不建议正处于抑郁状态的朋友读这本书,因为,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是不可能像书中说的那样,看看花花草草、吹吹晚风就能获得快乐,卢梭的快乐需要很高的境界,不建议模仿。

当我哭过两场之后,现在,我知道,这本薄薄的书能流传240年的意义了。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读后感(三):孤独者的自白

一个孤独者——卢梭,晚年的自白和生活写照。有时候我感觉,我的心与他的心是想通的。

卢梭的书要逐句读才有味道,要去感受,你会发现有一个人在对你说话、倾诉。并不需要许多逻辑推理,要用心、用情去感受。

关于卢梭的人际关系,说点自己的看法。从卢梭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可以看到,他的人际关系是 比较糟糕的,他几乎与所有的好友(百科全书派、休谟等)以及当时极富名望的伏尔泰都合不来,甚至反目成仇。其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卢梭性格的问题,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是极其幼稚的。一个来自底层、无所依靠、童年时期便开始经历社会的人,通过长期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思考而提出了不同于当时新旧两派学者的新观点,在整个欧洲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且并不因出售书籍或名誉而是长期坚持抄乐谱获取报酬以谋生,这样的人又怎能不让我肃然起敬呢?

书摘:

平淡而持久的幸福。 “在坎坷不平的漫长的一生中,我发现,最使我得到甜蜜的享受和舒心的快乐的时期,并不是最常引起我回忆和使我感触最深的时期。那令人迷醉和牵动感情的短暂时刻,不论它是多么的活跃,但正是由于它的活跃,所以在生命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几个明亮的小点。这种明亮的小点为数太少,而且移动得也太快,所以不能形成一种持久的状态。我心目中的幸福,绝不是转眼即逝的瞬间,而是一种平平常常的持久的状态,它本身没有任何令人激动的地方,但它持续的时间愈长,便愈令人陶醉,从而最终使人达到完美的幸福的境地。”

充实而持久的幸福。“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紧紧掌握现在,不论它持续的长短都不留下前后接续的痕迹,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单单这一感受就足以充实我们整个的心灵;只要这种状态继续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不是残缺的、贫乏的和相对的幸福,而是圆满的、充实的、使心灵无空虚欠缺之感的幸福。我在圣皮埃尔岛上就经常处于这种状态。我或者躺在随风飘荡的船中,或者坐在波涛汹涌的湖边,或者站在一条美丽的小河旁或流水冲激砾石潺潺作响的溪边,孤独一人,静静沉思。”

“在这种状况下,得到的是什么乐趣呢?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乐趣,不在任何身外之物,而在我们自身,在我们自己的存在,只要这种状态继续存在,一个人就可像上帝那样自己满足自己。排除一切其他欲念而只感到自身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满足感和宁静感。单单这种感受就足以使一个人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可贵和可爱,并知道如何消除一切不断来分散我们的心力和干扰我们在世上的乐趣的肉欲和尘世杂念。不过,大多数人都被一个接一个的情欲搅得心绪不宁,感受不到这种状态的魅力。他们只是在很难得的短暂时刻隐隐约约进入这种佳境,因此,对这种境界只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不足以使他们领略到它的美。然而,从目前的客观环境来看,如果一味贪恋这种令人如醉如痴的境界,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将使人对社会生活感到厌腻,而社会生活中不断增长的种种需要,是要求人们承担一定的义务的。但是,一个被逐出人类社会、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对人或对已都不能做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情的人,却在这种状态中可找到无论是命运或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乐趣,以补偿他失去的人间幸福。”

“对于敏感的事情,我极易冲动;尤其对于欢乐和痛苦,对于善意和恶意,更易冲动。我被这些形之于外的现象左右得无法可施的时候,就只好逃之夭夭。一个陌生人只要一个表情,一个姿势或使一个眼色,就足以扰乱我快乐的情绪或安慰我的痛苦。只有在我单独一人的时候,我才属于我。除此之外,我就会被我周围的人随便愚弄,被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中。”

“我情况有点像那位失宠于维斯帕西安的大法官到乡下宁宁静静地安度万年时说得:‘我在世上活了七十年,但真正说得上生活的,却只有七年。’。”

“我非常天真地表现我的感情,并说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不论它们是多么奇怪和荒诞,我都要说;我不和人争论,也不想证明什么原理,因为我不想说服什么人,我的文章是写给我自己看的。”

“我无求于人,所以精神抖擞,强而有力。我对于那些坏人疯狂的愚蠢行为感到好笑,因为他们花了三十年时间挖空心思整我,结果却 反而使我完全超过了他们。”

“恶人最感到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落到 他自己一个人单独生活;然而,这种生活正好是善人的至福。对于善人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境地胜过他自己的良心了。”

“我被一种不治之症害地形销骨立,一步一步地慢慢向坟墓走去。我屡屡回过头去,用恋恋不舍的目光看我这 医生走过的路程。我不仅不因为我即将到达人生的终点二唉声叹息,反而巴不得重新开始,再过此生。然而,在值得我留恋的这一生中,为什么有悲有喜,如此坎坷?先是寄人篱下,然后是屡犯错误,怀抱的希望全落空;即一平如洗,又百病缠身;欢乐的时间短,受难的日子长;受到的痛苦是真的,而获得的好处一会儿便烟消云散,成为泡影。不错,生活是美好的,尽管这不幸的一生给我留下了许多遗憾。”

“至于我,我的看法却相反。我认为,正是由于我喜欢单独生活,我才是真正合群,因为,为了对别人不产生恨,就必须站在远处看他们,只有这样,我才不求他们对我有什么偏爱,何况他们的偏爱不是出自真心。”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读后感(四):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很久很久以前忘记了是在哪里看到了“第五次散步”这篇文章,自己本身对于散步这个字眼就有执念,出于好奇便读了一下文章。自己本身文学修养就不高, 加上又是散文, 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在圣皮埃尔岛那经典的一段关于幸福的描述始终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紧紧掌握现在,不论它持续的长短都不留下前后接续的痕迹,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单单这一感受就足以充实我们整个的心灵;只要这种状态继续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不是残缺的、贫乏的和相对的幸福,而是圆满的、充实的、使心灵无空虚欠缺之感的幸福。” =======《第五次散步》

在日本呆了一年多,随便考了一个大学,感觉总算对家里能有一个交代了,回国了,然后终于买下了这本书,带回了日本。

总有一股莫名的力量驱使着自己没事就翻翻这本书,散步,孤独,梦 这些个字眼都特别符合我对自己的认知。半个多月,总算把这本书翻完了,1776年孔迪亲王突然病逝,作为唯一能帮助卢梭得到一个公正的判决,恢复自己名声的人,他的死,使卢梭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破灭。他决定不再反抗,接受命运,对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就此诞生。

1762年,《爱弥儿》被判为禁书,官方政府和教会对卢梭进行迫害,卢梭被迫逃亡英国,于1764年开始创作《忏悔录》从而证明自己的无辜和人们的误解。1770年回到巴黎的圣灵公寓,但政府要他“不随便发表文章”,他转而要求公众来听他朗读《忏悔录》,法院对他旧案重提,被封了嘴,再一次失败。但他并不认输,他换了一种形式,不像《忏悔录》那样详细阐述事实和内心的感情,而要自己对自己做一次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他把自己一分为二,“让-雅克·卢梭”分为“让-雅克”和“卢梭”,以《卢梭评让-雅克》为题写了三篇《对话录》。

最后几年的卢梭一直靠着抄写乐谱维持生计。

前6篇《散步》除了第五篇,主要是他对往事的不断回忆,追述敌人对他的迫害和他对艰难处境所抱的态度及采取的应对方法,《第五次散步》描述的是卢梭沉浸在一个孤岛上的美丽的自然景色中的愉悦心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泛舟湖上,随波荡漾,心醉神迷。

“行善事,是人的心所能获得的最大的快乐,”然而,如果这类事情变成了一种习惯,成了惯例,“变成了一种像功课似的非做不可的事情,”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感到厌烦,“心中的快乐便完全消失。”并感到它影响了自己行动的自由。=========《第六次散步》

《第七次散步》讲述的是卢梭对植物学产生浓厚兴趣的经过和他晚年专心研究这门学问的原因。

《第八次散步》讲述的是卢梭身处逆境,而仍能快乐生活的原因。

《第九次散步》讲述了几个小故事以及心理活动。像最初的悼词,有指桑骂槐的笔法。

《第十次散步》是卢梭为纪念1728年他和华伦夫人第一次见面而写的,他说他“这一生中只有在这短短的日子里,才不仅活得充实而无杂念,无牵无挂,能够真正说得上是在享受人生”。

这十篇《散步》,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不只在于笔墨的流畅(为啥我没感觉很流畅O__O "…),文字只不过是载体,是传递思想的工具,而真正感动人的,是作者的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从童年时候起,我就被投入到社会的漩涡之中,因而很早就从经验中知道我生来就不适合于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我将永远无法达到我的心所向往的境地。因此,试图在世人当中寻求我明知寻求不到的幸福,这个念头我早已放弃;我强烈的想象力已经飞越了我刚刚开始的生命拓展的空间,仿佛到了一块陌生的土地,想找一个可以安安稳稳休息的宁静之地。====《第三次散步》

所谓撒谎,就是一个人掩盖他应当公之于众的事实。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于没有义务非讲不可的事情保持沉默,是不能算做撒谎的。==========《第四次散步》

在我和别人谈话的时候,因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话题便迫不及待得编造一些无害的话说,这我当然是做错了,因为我不应当为了取悦别人而自己降低自己。================《第四次散步》

梭伦的教导是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应用的,因此,甚至像敌人学习聪明、真是和谦逊,学习如何少一点儿自以为了不起的心,学习这些,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为时太晚。========《第四次散步》

1765年9月,莫蒂埃部分居民扔石头袭击卢梭的住所,石头袭击事件发生后,卢梭的朋友们催促他接受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到英国居住,1766年1月,卢梭由休谟与德吕兹伴随离开巴黎,后到达伦敦。

如果遇到天好的话,独自一人溜出屋去,跳上一条小船,把船划到湖中心;湖上波平浪静,我躺在船上仰望天空,听任小船随风飘荡,爱飘到哪里,就飘到哪里。========《第五次散步》

我心目中的幸福,绝不是转眼即逝的瞬间,而是一种平平常常的持久的状态,它本身没有任何令人激动的地方,但它持续的时间愈长,便愈令人陶醉,从而最终使人达到完美的幸福的境地。=====《第五次散步》

一个陌生人只要做一个表情,一个姿势或使一个颜色,就足以扰乱我快乐的情绪或安慰我的痛苦。只有在我单独一人的时候,我才属于我。除此以外,我就会被我周围的人随便愚弄,被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中。=============《第九次散步》

幸福是一种极其稳定的状态,而人则是一种极易变化的生物,因此,两者都难以互相适合。

是的,我在这个世界上一事无成,而且,即使我今后不受我这个躯壳之累,我也不会有什么建树的;然而,我能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我内心的感情和生活情趣,比那些成天东奔西走,忙个不停的人充实的多。

对来生的期待,可缓解今生的一切烦恼,而且,几乎可以是人都不害怕死亡;不过,在这个世界上,希望总是与忧虑相伴,因此,只有顺其自然,听天由命,才是寻求心情真正平静的上策。

我非常天真地表现我的感情,并说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不论它们是多么的奇怪和荒诞,我都要说;我不和人争论,也不想证明什么原理,因为我不想说服什么人,我的文章是 写给我自己看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