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白黑读后感1000字

红白黑读后感1000字

《红白黑》是一本由陈河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白黑》读后感(一):陈河别样的远行文学

这几天正在看,被故事深深吸引。忍不住先写几句。从一场死亡开始,男主角被动的去了国外,不曾想从此竟然走上了自己致命的远行,从一个卡车司机变成了一个传奇蛇头。中国六十年代的风云和现代华人海外蛇头经历,过去与现在,回忆与远行,高干子弟与草根平民,命运作弄,走上个各自红白黑渲染难辨的传奇人生。陈河的远行文学,因为丰富的海外生活背景,切入中国人的境内境外生活,角度独特,文学地理版图开阔,语言洗练,故事丰富惊险。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有雄性气息的精彩故事了。

《红白黑》读后感(二):豁然开朗的宝书!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之前貌似有看见过对这本书的推荐,闲来想看书便拿起了它,很幸运没有归还,刚开始喜欢它,是被作者fantanstic的写作功底俘获,记挂着杨虹的种种之谜,我的猜测竟是她成为卧底……而后一直喜欢,与我的现在状态有关吧。读完之后让我豁然开朗,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痛快,内心的躁动。一本不愿放下的书,对好多事物的认识。各种惊叹的深度(马原的原理使用, 世界地图的清晰与文化的了解,宛若亲身经历,对各种景物描述如数家珍,对世界及中国历史的熟悉(当时国内外的背景 政治的经济的……)对好电影的认识与思考)总之一个有极其丰富内涵和深厚写作功底的作者写出的东西,是十分吸引读者的。读后对标题《红白黑》有了直接的理解,很值得一读!

《红白黑》读后感(三):人生就想是旅行

人生有很多条路,每个人选择的不同,结果也各不相同。哪怕是同一条路上的,最后也可能无法殊途同归。

陈河的书是第一次看。但是很喜欢他的叙事。一个故事没有太多的优柔寡断。像是在大树下一位老先生扇着大蒲扇缓缓诉说着自己的过去那般。有跌宕起伏有碌碌无为,语气平稳,但总体却是个很精彩也很难忘记的一段。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经历了不一样的青春年华。那个年代的那些事是我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在我们的父辈那一辈确实那样的激情洋溢回味无穷。人生能有多少起起伏伏,在那个阶段每个人都经历了那么一段。有些人富了有些人落魄了还有些人还是那样碌碌无为。那种投机的人比现在多的多。很多人都在冒着危险想出去闯一闯。成功了衣锦还乡。失败了会找片合适的土地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一直相信一个人也许总觉得自己很不走运,但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两个贵人。谢青的贵人就是杨虹和秋眉。一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对其充满了信任并为保其周全经历着牢狱之灾。但是对秋眉来说在监狱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吧。不用整体提心吊胆,可以有个生活的盼头。只是在盼头的尽头她该何去何从。

杨虹和谢青的结合其实在那个年代是最正常的产物了吧。没有两情相悦没有你情我浓,只是因为你对我好,我觉得你还可以就在一起了。身体是在一起了,但是心灵永远隔着一层纱。摸不透。谁也说不清那到底是什么。

当一个人到达了最高峰其实更多的反而是惧怕。高处不胜寒。谢青的生活还在继续,只是他有更多的顾虑与担忧。比起开卡车的司机。他会更希望当初没有那么执意要留在巴黎闯荡一番还是会觉得比起司机他更爱现在的生活呢?

《红白黑》读后感(四):人生的多样

人生,就像一次远行。

故事展开在法国这块红色的革命圣地,而每个人在黑白之间经历着自己的人生。

谢青一上来就做出了一个决定,“随着在巴黎的时日增多,他心里的一个决定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那就是留在巴黎!”(P53)他深知,如果他回去,他仍然要每天开着车到处去送货,而留在这里,他的生活将会变得不同。人生的选择,就如同他在米饭与包子之间的选择,总要放弃一个,即使最后会后悔。那时他怎么也想不到,不久后,自己会在阿尔巴尼亚一边与儿时的偶像一起吃饭,一边指挥手下与马匪战斗。

而杨虹,我认为她的人生是白色的,纯洁的白色。她说:“但我现在只是想在海边过那种简单的生活。在那里,我发现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将来的生活……我现在触摸到了一直梦想到的自由。我甚至还觉得,也许我父亲一生所追求的,最终也是这样一种自由。”(P225)她父亲的死,改变了她的一生,最后让她过上了自己梦想的生活,而她的死又使谢青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冥冥之中人与人的联系多么微妙。

秋媚是一个贯穿全书,但最后才详细描写的人物。作者最后拿出一章单独来描写她,我想他和我一样喜欢这个人物。她的勇敢,她像一个大姐姐保护着身边的每个人,让我想起了王熙凤,有恩的死里逃生。

刘学萍最终变成亡命天涯的逃犯,但她说:“即使这样,我还是不想自己一生卖馒头啊!那多没意思。”(P279)那多没意思,在这个下雨都能溺死的时代,我们还要一成不变地活着吗?如果厌倦了,那就换个活法,也许不会有小说这样传奇的经历,但总能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吧,自勉之。

作者的语言朴实,故事娓娓道来,看后有种历经沧桑的感觉,杨虹的人生、谢青的人生、秋媚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同,但都是有苦有乐的,当到达低谷的时候,也会慢慢地好起来,突然想起一句话,在世间放的利息,会慢慢回报的。

《红白黑》读后感(五):并不向谁致敬

陈河是一位让我很意外的作家,此前诸多的小说读完后,我总会习惯性的上百度百科搜索下,看看撰写人对作者的态度,不论有名与否,都能看到百八十字或千八百字的评价,也不论褒贬,都会让人知道甭管大小,这是个名人,而非仅仅一个人名。但是去搜一下百科,你却会发现上面的两个陈河都不是本书的作者,这是怎么回事,据我所知就起码还有一本《沙捞越战事》。算了,还是看书吧

《红白黑》的整个故事架构都起源于作者年轻时听闻自己的从前住一个大院的女邻居死在了巴黎自己的居所中,这个已经并不年轻的女性的出身勾起了陈河的关于某个纷乱年代某种特权阶级的回忆,十数年后,陈河发表了《致命的行动》,后来又将之扩充加工,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红白黑》。读完这本书后,我便猜想,这三个字的名字可能有两层含义,或者借机像司汤达的《红与黑》致敬,因为一样描述一个青年,当然,这个青年比于连老得多,也不及他俊美。描述一个青年怎样举目无亲的在乱哄哄的世道里留在某个城市,从开始只是希冀居留到跻身名流。另一层则是对于“红”,白道黑道的定义过意粗疏与泾渭分明,在映衬出谢青的前妻杨虹并非挣扎求生的巴黎生活,后来的知己“烂污泥”秋媚的不显山不露水,甚或在国内AC市的日后的实权人物里,红色的背景渐渐成为主题,把一个个勾勒的甚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都湮没在自己铺天盖地的红色山河里,主角们都匍匐起来,因为红而一败涂地,因为红而飞黄腾达,这影响力,在远远的法国,也丝毫不减弱。这就是红的奥秘,它必须要在黑与白之前占据庞大的位置,脱离对鲜血热情和革命的象征物的身份,将自己高高的凌驾于他人的身份之上。相较于书中唯一成谜的,杨虹的父亲从姜小军父亲那里得到的文件袋,何以要让老杨书记不惜以生命保护,女民兵团长又以生命藏了一辈子在耄耋之年都小心对待的那些文件,究竟里面有这样惊人的秘密都变得无足轻重,那些文件,连线索都不是。我们能真真切切的感触到的,就是红色的可怕威力。数十年不过顷刻之间,地域极权握于己手,被迫换脸亡命天涯。杨青的经历串联起了这一切不可思议却又真实的触手可及的几十年,而作为读者,最不愿意得知的就是:还有几十年,也会是这样,你我因为不在这极权的圈子里暂全蝼蚁之命,也终究要为其不能永占天地的坠毁而陪葬。劣者在面对历史的选择时,盛则狂喜,败则怒火它噬。对于这个圈子的描绘,陈河做的还是很到位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