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读后感1000字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是一本由新井一二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读后感(一):差强人意

封面很好看,名字也很吸引人的随笔,不过读下来的话只能说一般般吧,作者用中文写作确实难能可贵,不过不管是文笔还是想法都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只能说是把事情平铺直述,稍微讲了讲而已,而且很多东西甚至还没有点到就结束了,一篇篇小文章经常让我感觉还没有到高潮部分就没了,起承转合什么的,真是一点都没有看到。

唯一让我觉得还有一读的,感觉就是能够通过这本书稍稍了解到一点08年09年的日本吧?不过也是因为我不太读新闻的缘故……还有一些有趣的生活随笔也能读一读,大致上是看了以后没有收藏回家的欲望啦。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读后感(二):原来这几年的日本是这个样子的

虽然2013年年初的时候去过日本,但是知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不同语言的外国人是很难真正理解一个异国的。

原来,虽然有平价好用的药妆,各种产品的品质也都令人放心,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也是有很大的苦恼的。只要一想到日本大学生们的就业率和上班族的工作强度,对他们生活的艳羡就烟消云散了——经济因素最重要啊。

原来,日本的食物尽管那么贵,也有很多的不安全之处——当然,大部分都是拜我们中国人所赐。不过,日本国产的东西,大部分还是令人放心的,虽然所占的比例不足四成。

还有一些细节的东西,觉得很有意思:

1)鱼干是不受欢迎的产品,虽然我第一次闻到那香味的时候口水都快要留出来了——国内哪见过用这么新鲜的鱼做的烤鱼片呢。不过也是,一年四季都不缺新鲜鱼类的日本人一定会认为鱼干是无可奈何时候才会看得上眼的食物吧。

2)麻生太郎被讽刺为“白痴殿下”,颇有些类似于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这点,中国媒体一丝口风都没露——想来中国政府喜闻乐见邻国有这么一位领导人上台吧。

很小的一本小书,放在包里坐地铁的时候读读,真好~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读后感(三):使用度测评:《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

新井的意义在于确切实际的将日本的面面观对中国打开,以一种平民化的,略带有点感伤缅怀过去的语调来告诉中国。

如果是从她的几本书中感觉是一个清秀而有趣的人。

这本书可能并不是新井最美好的一本书,因为写作时间相对滞后,我会更期待她的专栏神马的,我觉得她最美好的一本书应该是《午后四时的啤酒》那是一个更加知性更加有生活味道的一个新井。而《伪东京》写得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正在发生的相对不好的事儿。

那么这本了?

便是一种人民来不及接受而不得不接受的一些事物,比如食物进口问题,比如生活品质在社会经济冲击下必须降低的问题,等等,这些会是日本正在发生,而中国将要发生的事,但,难免的,我们很难在每天的柴米油盐中时刻提醒自己调整心态,那么在这个时候阅读一些日本社会时评散文便有一定的意义。

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OS吧,为嘛这个日本女人要用中文来写这些日本不好的话儿了?因为在日本女作者向来不会被重视,而新井写得基本又多是时评,呵呵呵,这种东西基本就只有男人看吧,而问题在于她写得还大部分是散文,这样便难以让她作品的主流阅读者爽到,所以,这个也算是一种悲哀的地方吧。

起因:她的书基本会看;

阅读时间:4个小时;

亮点:

这本书比较中和;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读后感(四):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新井一二三。

作为中文非母语的专栏作家来说,还是不错的。以往新井的书看起来也非常快,一两个小时即可。这本书我看得稍微慢了一些,主要是因为是作者出版较晚的一本书,很多内容值得仔细看一下,日本的现状可能就是中国的明天。日本人普遍具有自省的性格,新井也不例外,但是她既冷静却有富有温和的批评精神,文章还是可以一看的。

缺点呢,因为专栏文章,内容多多少少有重复的部分,文笔流畅,但是还没有到精彩的程度……毕竟是专栏文章嘛!

本书好句:

1.也就是说,什么“工作生活平衡”都是画饼。

2.日本的食品自给率不到四成,国民能吃到的大多是进口货。------其实我想说的是,在中国,大家更愿意吃进口货。

3.拙劣的教育政策、唯利是图的教育产业、自我中心的家长,共同造成了目前日本的初中应考狂想曲。

4.对日本人来说,房子是最大的财产。为了维持私有财产的价值,大家愿意付出金钱和力量来保持建筑物的质量和外观。

5.(中国)缺乏了该有的法制和公平竞争,除非有政治资本(即关系),否则很难爬到社会上层来。

6.日本每隔几十年,总要周期性地对自己的国运悲观一阵子。

7.这个世界上对于人类饮食最大的威胁,恐怕不是吃到假的东西,而是吃得太多。

8.可以放弃的全放弃,不能放弃的绝不放弃。可以让步的全让步,不能让步的绝不让步。我每天每秒钟都在考虑并且判断:此时此刻人生的平衡点在哪里?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读后感(五):由“白痴殿下”想到的

听说最近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又出来大放厥词了,这次他的靶子是无辜的老年人。让我想起之前看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的最新一本随笔集《没有了鲔鱼,也没有了黄油》。其中有一篇名为“贵族首相还是白痴殿下”的文章,就讲到麻生太郎君的雷人语录。其中包括“百姓诉苦说没钱,一律给了补贴不就会高兴吗?”

也难怪,这位出身名门,堪称是贵族之后的首相,从小到大根本就没吃过什么苦头。他自己也说很难想象没钱是什么滋味儿。更悲催的是,围绕在他身边的议员们,背景都相似,不是官宦子弟,就是富二代。对这位“白痴殿下”,新井评价说,“麻生太郎根本不是白痴,而只是把选民当白痴而已。”

作者在这本书里还谈到了其他令人费解的日本社会现象,比如演艺明星从政,“御宅族”的起源,本国越来越紧俏的生鱼,接连破产倒闭的大学以及当前的流行文化,如村上春树的新书《1Q84》和“歌声吃茶”的复兴。

收集在这本书中的文章都是作者在2008到2010年间为大陆和台湾的杂志和报纸所撰写。比起之前出版的几本文集,风格不尽相同,没有《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励志,不如《我们这一代东京人》亲切,更不像《午后四时的啤酒》轻松惬意。内容跟《伪东京》比较相近,但篇幅明显更短,笔调也更灰暗。

在序言里,作者把当今的日本社会比喻为“夕阳无限好”,虽然物价高涨,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国民生活水平却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日本真正的没落是现在才开始的,如今眼前还是一片红色。已逐渐扩大的黑暗为背景,繁荣的残照显得无比美丽。”

当然,作为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新井免不了还是要谈她眼中的中国。这本新集子也不例外。在最后一个章节里,作家描述她看到中国社会的变化,如上海这个国际都市的繁华,北京城里的艰难生存的蚁族以及四川大地震后日本人对中态度的转变。

书的最后附了一份新井一二三和年轻的台湾旅行作家禇士莹的对谈。两个人都曾在世界各地旅行生活,所以视角都很开阔,但由于年龄和生长背景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少思维的碰撞。印象最深的是新井谈到中国台湾与日本的相似度与差异性。她形容说“中国台湾有南洋的开朗,这是日本所没有的,虽然中国台湾兼有日本的忧郁。”目前,这个兼具开朗与忧郁的台湾正渐渐对大陆敞开怀抱,迎接蜂拥而至的大陆游客。只希望这差异性要保持下去,这块美丽的岛屿能兼收并蓄,永远特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