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陆小曼情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陆小曼情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陆小曼情传》是一本由陈又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陆小曼情传》读后感(一):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

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

《陆小曼情传》读后感(二):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

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2014年12月阅读了八本书

《陆小曼情传》读后感(三):纸上流淌过一朵寂寞玫瑰——评陈又著《陆小曼情传》

文 林瀚

这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女作家的书多用复古花样做封面的图案,高档木浆纸上印着写意清雅的花纹。似乎这样一来,书发行于市便容易获得文艺青年的青睐。我对封面装帧好看的书同样难以抗拒,一个好看的封面会让我有一读为快的冲动,也使我乐于在书架上为它们腾出一席之地。但这样的包装策略,在市场上一试成功后便有铺天盖地的克隆,包装是一本比一本精致,就算你再喜欢书的皮相,也不免被多数平庸之作忽悠得失去兴趣。

陈又的新书也有这样的封面,但更吸引我一睹芳容的是这本书的主角——陆小曼。

没错,就是那个“陆小曼”。徐志摩的陆小曼。读着她的名字,都像在呼唤一个曼妙女子。而事实上,陆小曼确实是个绝代佳人。世人大多只知他是大诗人的娇妻,却不识她的出身,她的性情,她美丽外表下令人倾倒着迷的魅力所在。

传记这种文章,描写对象容易被作者的主观认识定性。世间男子看待女人,尤其是陆小曼这样的女人,不免失于公正。陈又写陆小曼,有着“女人写女人”的先天优势。因此,我对此书又多了几分期待。

都说乱世出枭雄,其实乱世里的鸳鸯蝴蝶在普通人眼中的趣味不逊于乱世枭雄。几乎在人类史上任何阶段、任何时代,那些离经叛道的著名情侣,在知名度和传颂度上都足以比肩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或许,为了一个“情”字做出有违传统礼教的“出格事儿”,对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而言都是一种壮举。侧面也可以看出,千百年来,无论社会的道德尺度是松是紧,也无法阻止群众窥视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

其实不难理解这种听起来有点变态的渴望。名人比起普罗大众具有社会声望和更为明显的影响力,名人们的世界观、行为举止很容易被视为潮流。尤其在动荡的年代,人们在新旧观念碰撞的缝隙中叛逆而困惑,他们亟需看到有人做出行动,为他们内心的悸动撑腰。但往往大众并没有充当叛逆先行者的客观条件。这和个人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等等有关。

也正因如此,这些历史中于金戈铁马、改朝换代无直接关联,看起来只知道吟风弄月风花雪月的痴男怨女,却能够在大浪淘沙的时间里沉淀着玫瑰色的迷人魅力。这种魅力经久不衰,过去了半个世纪,一个世纪,人们依然对他们的故事津津乐道,依然为他们的绝代风华而倾倒。或许,隔着时代的岸,我们才看清了他们之于那个时代的意义。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

这也说明了八卦的力量。这些被所谓严肃新闻工作者嗤之以鼻的花边新闻,这些似是而非的空穴来风,往往具有绵绵不绝的话题性,仿佛盛开在时光里的野花,脆弱、艳异,又富于生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和他短暂生命里的女人们,堪称民国初年上流社会最大的八卦。在徐志摩因那场突如其来的空难魂飞魄散后,除了他笔下的诗歌流芳百世,人们对他充满戏剧性的人生似乎更感兴趣。

在这出好戏里,最出彩的角色不是徐志摩自己,而是他身边那三位至关重要的女性——元配张幼仪,初恋林徽因,终身伴侣陆小曼。此外,还有那么几个著名的红颜知己甘为绿叶。从后人不断搜集这些关键人物的史料,不断书写关于那段往事的文字,记录也好,感怀也好,都看得出这位才华横溢的多情公子,和这些集家世、美貌、才学、社会影响力于一身的女子,为后世留下了多少谈资。因此,当后人们回首这段前尘往事,都无法忽略这道叫做“名媛”的风景线。她们,依旧是勾勒那个时代最妩媚旖旎的线条。

然而在这道风景线中,世人似乎更偏爱林徽因,对陆小曼却多有争议。在大多数一知半解的人印象中,陆小曼是个骄奢淫逸的大小姐,是把一代才子徐志摩逼上黄泉路的坏女人。但当我们拂去时光的灰尘,重新审视她和她,愈加发觉她们俩彼此之间实在太像了:一样的风姿绰约,一样的钟灵毓秀,一样的博学多才,一样的情深似海。不一样的,大抵是选择上的不同:一个选择了隐忍,成全了世人的目光;另一个选择了追求,成全了自己的爱情,却把自己抛向了舆论的漩涡。不管结局如何,她们都没有错。错的,只是偏见——这种源于不了解的心理和认识上的缺陷。

可能是撰写历史人物纪录片解说词的经验,赋予了陈又在秀丽深情的文笔之外,多了几分男作家的精炼、从容,还有实事求是的严谨。当然,陈又的文笔也值得称赞。叙事客观,语言简练,对人物的心理变化描写得颇为生动。内容编排也见新意,主体以陆小曼人生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不仅记录了她生平里几段情感的悲欢离合,还分析了其中的起承转合。除此之外,还专门描写了陆小曼在爱情世界之外的几个侧面,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其实,传记不好写,是因为传记不是小说,也不是戏剧。小说和戏剧可以戏说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愿去重新塑造这个角色。然而传记,更像是某个人陈年事件的新闻汇总。不过,传记确实不同于新闻消息:传记给写作者留有更多评说空间。在这有限空间里,传记作者发挥自己的思辨才能,体现其对待被写对象的立场和态度,这也直接呈现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同时,这份立场和态度,决定了作品情绪的走向,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部作品成功与否。

陈又写陆小曼,态度是尊重的,立场是公平的。

在不长不短的篇幅中,作者对陆小曼的才艺和美貌,对她和诗人共同追求真情的热烈与执着,对她性格的软弱,对她人生中的过错与遗憾,娓娓道来。或褒或贬,不溢美,无妄加苛责,也无现在女性作者行文中常见的矫情。没有无病呻吟的过分抒情,也不故作大家手笔的姿态,陈又以一个女人的身份,以一个讲故事的身份,去将心比心、就事论事的写法,更有助于为读者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真实的陆小曼。

此外,《陆小曼情传》也流露出作者的悲悯情怀,我想这也是一本好的传记作品应该具备的品格。张爱玲对人生有句特别悲悯的慨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我想这句话借来题赠陈又书中的陆小曼,也恰到好处。

陈又眼中的陆小曼,虽然也是众多作者笔下那个民国初年的社会名流、交际明星,但拨开名人的浮华与光环,洗尽胭脂香水,陆小曼,也只是滚滚红尘中,一个独自哀荣悲欢的女子,一朵繁华落尽的寂寞玫瑰。

当我们把岁月的时间线拉长一段距离,去回溯那些烙印在歌舞升平,觥筹交错,翻天覆地之中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其中,自有他们的传奇底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色彩也许已经渐渐斑驳、模糊,消褪。但它却拥有了时光赋予的隽永沉淀,让她,和他们,活在后人的文字与想象里,活在一代又一代的唏嘘叹喟中。

《陆小曼情传》用纪录片式的语言,在纸上绽放了一代佳丽的风采,流淌着一代名媛的哀愁,用一本小书的时间阅尽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幻,也让我们瞥见了20世纪初中国大都市的一个缩影。最后,电影也随着陆小曼的凋零而剧终散场,留下一个获得救赎的,寂寥的背影。

可能,陈又希望读者们在这次散场之后,懂得什么是原谅。最重要的还有,懂得珍惜。一本小书能够给你这些,也就够了。

2012年6月4日于凤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