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康熙湖广武昌府志校注(上下)》读后感100字

《清康熙湖广武昌府志校注(上下)》读后感100字

《清康熙湖广武昌府志校注(上下)》是一本由裴天锡著作,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0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康熙湖广武昌府志校注(上下)》读后感(一):风俗一卷中关于咸宁一带的描述

咸宁西北诸湖,大浸稽天,境少沃野,其地为鄂上游绾毂,其风斗狠僭越名分,明末年积渐使然。然其秀民守常,彬彬如也。节序祈报,略如他邑。惟二月花朝、腊月八日,民间以为纳彩、问名、嫁娶之期。妇女正月十六夜群游于市,士大夫家亦然。旧郡志唐李善、李邕、李鄘、李栻、李磎、李沇,宋冯京皆入江夏,今县志谓其族裔皆在境里,别详人物传。

嘉鱼编里十二,武郡所隶为最小矣。然其俗谨,土著耕凿,无车牛之牵,民用淳朴,士尚气节,是以名贤辈出,文章气节之士前代为盛。而今则数十年隽二闱者寥寥。其俗化使然欤?抑盛衰之变有必至也?

蒲圻负山带河,湖陂内汇,外为长堤,扞壅水患,稻黍鱼鳖,耕渔足食。其俗昔俭而今奢,昔讷而今嚣,昔等威而今虞奊。县志所谓先民轨物、几经变易者也。而户尚诗书,士安诵读,使其去轻浮之习,尚敦素之风,黄溥之理学、魏观廖明略道南之文章、任献夫之端正,未必不见于近日也。

崇阳土瘠,民窭惰窳,不善治生。山泽萑苻,颇苦盗贼。贱服贾而尚读书,人文科甲优于他僻邑。岁时伏腊,醵金赛祀。疾病则延师巫,喜作社,馂必□。正月五日谓之牛日,以饭饲牛。七月二十六日为张乖崖忌辰,群走祭于北峰亭,亦俗之厚者也。

通城僻处,山多水少,民生其间,资性重厚,甘淡泊,务耕织,不事服贾。故邑虽弹丸而鲜奸悍,士气亦磊落,然而人物罕著。自唐宋以来,进士可考者四人,明三百年间二人而已。多力田,故尔地虽少水,往往蛟龙起陆,漂杀人畜。又当衢道,军旅往来,明末寇乱,白骨盈野,今幸生聚有年矣。俗俭,不尽与他邑同。

通山僻在万山,土地最瘠。风气刚毅,民多朴野,士尚气节,无绮罗滋味之嗜,无媮懒淫靡之习。产茶,即以茶为业。犊裈椎髻,与估客交易无纷争。唐人所谓“山静似太古”,庶几有之。军旅不行,游士不至,故兵兴独少患焉。当闯寇李自成溃败入楚,掠食山谷,乃一蹂躏,而卒死于九宫山樵夫之手,足快千古。岁时风俗,与他邑略同,惟二月十五日花朝作扑蝶会。

出自《清康熙湖广武昌府志》卷三·风俗志

《清康熙湖广武昌府志校注(上下)》读后感(二):书不好找了,把作者自序发上来,后附全序地址

赐同进士出身,湖广武昌府知府,裴天锡谨撰

武昌府志序

张芑粤自成周以来,列国皆有纪事之史,此志之所由始也。

顾志详而史略,志之详皆效法于史,史之略亦皆取材于志。

《尚书》、《春秋》,史也,而已列于经,至司马氏创为《史记》,分凡起例,古所未有,即班、范方绳趋尺步,而其余又安能出其范围,故后世郡国之志悉效之。左氏将传《春秋》,先访求列国事实,国别为语,猎其英华作《春秋传》,其先所访求于列国者,别为一书,国人传诵之,号为《国语》。故后世郡国之志必先成而后悉上其书,以备修史者之采择。

今圣天子咸五登三,同风一道,环海内外悉入版图,将撰《大清一统志》,以垂万世,爰诏直省纂修通志。

楚雄南服,疆宇最大,征文考献,载笔维难。试问今日《典》、《坟》、《丘》、《索》之籍,《梼杌》楚书之纪,所谓有文

可征者,尚有传焉者乎?循蜚祝融之烈,风后山甫之勋,所谓有献可考者,尚有存焉者乎?至于倚相之纪史,屈子之赋骚,濂溪之著太极,今尚有旁搜博采、明体适用,而能载笔如其人焉者乎?且全楚居十五国之一,而武昌又为十五郡之倡,四方之风气不齐,咸于是乎取则焉,非有旷代逸才,安能于文献无征之日珥笔从事,克胜表章修明之任哉!

唯我郡伯裴公堂台聘名儒、延贤士,广搜遗闻,博诹掌故,虽编辑分于群才,而笔削裁于一手。三阅寒暑,遂以成编,芑承乏半刺,输饷神京,未获与分纂之劳,兹得请而备阅之,见其自星野、方域以递及人物、艺文,各为一书,烦简得宜,纪载不凿,因得默识其苦心,皆以潜寓夫经世之务,思方域何以保障,灾异何以消弭,户口何以勤抚字,田赋何以缓征,求学校、农桑、兵刑、盐铁之何以尽其职,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之何以励其行,古法之可施者几何端,弊政之当除者几何事,又何以振千古之文风、作百世之士气,一一可以托诸言而见诸事,不特与楚省之通志互为表里,而于熙朝之国史足相裨益者也。

芑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守土重臣不可游观,惟佐政者得从容山水间,以是为乐。而武昌更为东南一大都会,其山川之.......(后缺)

清康熙《湖广武昌府志》序十二篇

http://www.whfz.gov.cn:81/was40/detail?record=1&primarykeyvalue=ID%3D14214&channelid=40932&searchword=%E6%AD%A6%E6%98%8C%E5%BA%9C%E5%BF%97

《清康熙湖广武昌府志校注(上下)》读后感(三):明清武昌城(沙盘模型)遐想

昨天(周四)下午随学校《认识武汉》教师集体,去汉口参观了武汉市规划馆。12:30从北区出发,14:00抵达、集体合影后,参观市规划馆,15:00集中去江汉路考察,16:30解散、返程,各自返校回家。

印象最深的是规划馆第一部分中的,明代武昌城沙盘模型。

 从南往北望,最亲切的是鲇鱼套(图左下角“喇叭口”处),地名今犹在。它是由又长江、汉水登陆上岸,进入巡司河之口的总站。

正面城门四处,左起在清代依次叫竹筏门、望泽门、保安门和新南门(今天的首义门)。城中望泽门下的通衢是今天的解放路,远处与蛇山交汇处是今天的司门口。

还有就是武昌城内、蛇山以南,从左到右一横排有三处“双湖”。最左的“双湖”就是张之洞创办“两湖学堂”上的都司湖和淧湖(?)。

 在汉网上,有一张1877年的武昌城立体地图,反映的是清代城南边,水陆交通要道——鲇鱼套,这一带的热闹。注意到清(明)代的城楼名不同,自左依次是望山门(望泽门)、保安门(保安门)和新南门(中和门)。

城东边(图右手)往上依次是大东门(中和门?)小东门(忠孝门)。

城北面(正对图上方)是草埠门。城西边(图左手)往下依次是汉阳门、平湖门。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位于新南门外的“南市”,真可谓船来八方,物埠人丰,是武昌城边最繁华的物流市场,武昌城运作需要的大宗物品从此上岸。还有消闲处,从此出发,沿巡司河望东去,经过汤孙湖可抵达梁子湖畔的“唐市”——唐代地方上的富家贵族度假地(今天江夏的龙泉山)。曾记否,盛唐京城西安南边的终南山,亦是一处京都富家度假区,如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亦安在那里。

可惜,明代迁废唐市人家,封为朱朝鄂王的墓禁之地。

 从城北草埠门望城内,正对城门的街衢是“得胜桥”。明清的大道得胜桥,今天是一条窄巷子,只有笔直的形制尚有一点当年的气势。得胜归来,此处是兵库名叫戈甲营。

 西边黄㿥矶,武昌江边。城门因为正对着汉阳,所以叫汉阳门,门内是今天的民主路。沙盘里是当年的黄鹤楼,今天是长江大桥武昌桥墩。

回到城南,细看南边望泽门,城内是今天的解放路,城门外是今天的解放桥。

 再到武昌城东,在大东门处。清代城门叫大东门,门内是今天的武珞路辅路—阅马场—黄鹤楼东路。

大东门往上,与南边沙湖处是小东门。明代叫忠孝门,清代叫小东门。小东门内城墙下,街道是云步桥(云架桥),与云架桥平行的是棋盘街,棋盘街尽头拐弯时鼓架坡(图片最下边)。

云架桥、棋盘街和鼓架坡,我小的时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比如鼓架坡上边平行的街巷,叫涵三宫,沙盘没有标出来。

 鼓架坡下边平行的街巷是昙华林。昙华林走到尽头是得胜桥。这样又回到武昌城北边(北门)处,今天的积玉桥。积玉桥这个城北的城门,就是前边说的明代草埠门。

草埠门两边的城墙建在凤凰山与西城壕之上。

草埠门内垂直街道是得胜桥。得胜桥街道左边横向昙华林、戈甲营,往上走到丫字街口相交的是粮道街,再往上是横街。横街头今天是新华书店。不上横街尽头(横街头),只是踏上横街往右拐。这便是青龙巷,青龙巷曲曲折折,出去便是司门口(图右上角与蛇山相交处)。

 (接上),明代草埠门内的街衢得胜桥(图左垂线)。得胜桥上边丫字街口联着粮道街、横街、青龙巷、司门口(图右上角)。

但是,注意到图片下边四合院中“贡院”二字没有?这里是今天的省实验中学。贡院是古代乡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所以,清代湖广考举人在此,故有“惟楚有才”牌匾说。

更早在明代,这里有山有水城中城,据说是朱帝后代楚王府。

 回到大东门与小东门之间。为什么城墙在这里有这样两个九十度弯?答案是,它的形成原来是新武昌城与旧武昌城(鄂州城)套合的结果。在蛇山北的老武昌城,建于唐宋叫鄂州城,在蛇山南的新武昌城,建于明清叫武昌府。(见下图)

武昌城=鄂州城+武昌府

 站在草埠门(北城门)城墙(凤凰山)上,向城东南眺望——越过昙华林、鼓架坡、忠孝门(小东门),便可以看清蛇山上的大东门城墙“S”形拐角形制。

 武昌城东北角的鼓架坡很亲切,小时候是这里长大的……。

在过去,鼓架坡是华中师范学院北边小门出行的近道。一般教工上下班自此进出棋盘街、云架桥(华中村)宿舍。今天是省中医学院大院的北墙跟。(图中可见,华中村宿舍其实是建在拆掉的武昌城东城城墙上。)

 隔开鼓架坡、昙华林之间的山坡,就是上世纪初教会大学、医院和育婴堂(今天省中医学院、湖北医院、基督教爱国会和省儿童福利院)所在处。换言之,鼓架坡与昙华林之间,这块高地最早是教会开发的。那些早年的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会教堂和育婴堂,时移势迁,后来渐渐成为国家大学、政府医院、社会慈善儿童福利院了。

 鼓架坡与昙华林之间的高地上的大学,民国时期的老照片。

 回到南城,看到图片“鲢鱼口渡”几个字了吗?

想了当年再想,屈原从郢都流放湘地,吟咏“登鄂诸吾反顾兮”,定就是这里“鄂诸”离江上岸的。长江以北、汉水以西叫“楚”,长江以南、汉水以东称“鄂”?总之,楚地流放到江北,屈原登“鄂渚”了。接下来,改小船走巡司河下梁子湖,越向湖南汨罗江。

东周春秋的某一天,屈原大夫水舟路过了今天我校北区的野芷湖,将“芷草兰香”记载进入《涉江》辞中,以“香芷”强化了辞章中“香草美人”形象,喻其董道直行志向。

时间越千年,西学东渐,中体西用,两湖书院而两湖学堂在武昌城中“都司湖”“淧湖”处诞生。

校名的“两湖”是哪两湖?是抽象的湖南湖北?还是眼前的两个湖?

今天两湖,湖北音乐学院和人民医院各占一湖。变的是校名形式,不便的是办学功能。武昌城中的教化教育之地,历朝历代其地一直为各级各类学校所用,也说明武昌教育的历史渊源。

两湖学堂大门两湖师范学堂旧图

 大东门与小东门之间,武昌东城墙在蛇山S形折过,至今蛇山山上武昌东城城脚草蛇灰线,遗迹仿佛,依依如在,引人深思,遐想穿越。(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