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约翰·密尔自传》读后感锦集

《约翰·密尔自传》读后感锦集

《约翰·密尔自传》是一本由约翰·密尔著作,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90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约翰·密尔自传》读后感(一):一点感想

讲述一个自三岁开始学习希腊文,八岁开始读历史、政治著作,十二岁就已经能够与剑桥大学的大学生以及诸多思想大家交流,十几岁开始发表文章,二十岁已然是一位杂志重要的投稿人的一代思想大家约翰密尔的60多岁前的生活经历。

由于我之前已经对他的学习生涯有所了解,故再次看这本书时并没有多少喜悦之情。不过他写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遇到了一次精神危机,我心于此有共鸣。人生要摆脱诸多的枷锁,他所遇到的是人生目的或人生意义的枷锁,回答这个问题就进入了伦理学研究的领域。

《约翰·密尔自传》读后感(二):“我的优势在于我比他们提早起步二十五年”

1.密尔的童年与我的童年

2.密爸的工作:童年时代就开始教高等教育的知识

(1)写希腊单词卡片给密尔背诵

(2)教算术(不包括高数)、逻辑学、政治经济学

(3)每天一起散步,密尔汇报阅读成果,交流、讨论

(4)理解式教育而非填鸭式教育

(5)教导密尔不要自满(年少得志的人常有的毛病):“不是看别人做过什么,而是一个人能够做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p19

(6)阻止密尔和其他男孩频繁接触,决心让他摒弃粗俗的思考方式和感情的恶劣影响。(这一点密尔也承认有局限之处:“父亲给我的教育,本质上更适合于训练我思考的能力而非动手的能力”p21)

没有对比我的父亲,那样显得我太惨了点。

《约翰·密尔自传》读后感(三):由密尔想到的:道是生活不寻常

密尔和托克维尔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政治思想家,他俩的著作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其中,密尔写的《约翰·密尔自传》,曾经就影响了我的阅读方向。

密尔的父亲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密尔,从小密尔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他父亲亲自教授的。詹姆斯·密尔并不打算让小密尔去接受学校教育,而是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密尔在家庭教育中成为一名神童。而且,由于詹姆斯·密尔的关系,他家中经常会来许多社会名流。比如李嘉图,功利主义代表人物边沁。詹姆斯·密尔本人就是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功利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最大化。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具有济世情怀的思想。

密尔的早期思想便是功利主义,他一生的追求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此,他创办功利主义社团,写下了功利主义的代表著作《功利主义》。才华横溢,天赋极高的密尔为功利主义竭尽思虑。忽然有一天早上醒来,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快乐吗?”,就突然这么一个简单问题,却让密尔陷入思想的困境,以致于密尔患上了精神抑郁症。一心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密尔,却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这次精神困扰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密尔读到了华尔华兹的诗,忍不住流下了泪水,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是有感情的,被感动的滋味原来这般印象深刻。从此,密尔渐渐地走上浪漫主义的道路。

当时读密尔著作的时候,自己也正好是沉迷于阅读西方政治理论著作。看《论自由》《论美国民主》《致命的自负》等一些政治思想经典书籍。这些书籍所指向的,恰恰也是社会大众的福利。看完密尔的经历之后,我感触万分。原来,最不能迷失的,是我们自己内心活生生的感受;最需要保持的,是我们对家人,对朋友,对生活,最朴实的那份情感。

个人微信公众号:读暮成琳

这些最基本的情感,才组成了最真实的自己。因为这些最基本的情感,我们才会时而快乐,时而悲伤。其实,我们最关注的,何尝不是自己生活好不好,家人生活好不好。能一家人吃个晚饭,和朋友畅快地聊天,与女友牵手漫步,这些对我来说,就非常好了。因为我知道,和他们在一起,我很快乐。

因此,我会抽时间读些小说,诗词,散文。听别人讲讲经历的故事,看别人哭过也笑过的生活。如果你要灌我一碗鸡汤,不如和我说说,你一般吃什么早餐。

《约翰·密尔自传》读后感(四):约翰密尔自传

得知此书是通过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后燃起了我阅读它的兴趣。本书属于“定案本”的个人传记,作者以回忆和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对他思想上的影响,全景自述了密尔的思想及成长的过程。

与我们多数人不同的是,密尔的幸运,是得以拥有少数人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一个有耐心且博学又愿意为他付出心血的父亲。密尔三岁至十四岁的所有教育都是授教于他的父亲。有关涉及密尔成长的社会背景我未做研究。因我对英国历史的盲知(如果想要了解他成长的背景,恐怕我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只对他的教育感兴趣。

我大概估算了一下他在父亲的教育下(3岁—14岁),所学习和研读的书有上百本之多(甚至还多),其中涉及的有:希腊语、拉丁语、历史、古代史、微分学、高数、诗、剧本、演说集、心理学、哲学、论文、政治经济学与逻辑学等。授教方式是:随时询问、散步讨论课程要点或与父亲的朋友探讨知识(教育上的饕餮大餐啊)。下面我总结一下其父亲教育密尔的主要方法:

父亲教导:理解并切身体会到它们的效用。尝试用问题激发对题目的思考,运用逻辑学的效用形成一些概念,对其不明之处作解。

训练方法:

1. 经院派逻辑学及学习它时要养成的思维习惯;

2. 柏拉图的苏格拉底问答法;

3. 朗诵艺术,基于韵律对句子的逻辑进行分析,将其归纳为准则;

4. 书面上的报告,内容清晰易懂,条理严谨周密,文章整体相对较完整;

5. 对比李嘉图的卓越观点与斯密相对肤浅的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从而找出存在于斯密的论据或结论中的谬误与差错。

6. 力求课上的每一步都能理解,还让其在课前即能理解即将教授的内容。

看完以上的学习方法,有些拿到现下也是可以鉴借的(有种想学逻辑学的想法呢)。

密尔15岁至25岁这段期间,主要任务是自学(成立学习小组)和写作。15岁时就定下了人生的目标:立志成为一名社会改革者。然尔在20岁时却得了抑郁症,一年半后,他读到了马蒙泰尔的《回忆录》后,慢慢的走出了抑郁期。他也指出抑郁的根源,是源于父亲的教育与性格,从而导致了这种后果。其人生目标的观点在那时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变,注重情感上的培养。至此思想上得到了升华,人生目标更为清晰了。

另一个对密尔有着重要影响的人是他的妻子泰勒。在他们认识(泰勒已婚且有一女)了20年之后,结为夫妻。他对泰勒的评价我要引用一段密尔的评价:“她身上集合了我所认识的所有人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单独挑出任何一种,都能令我欣喜若狂”。从她那里习得的怀疑主义态度使密尔的思维大开,是其思想进步的指导源头。在书中,密尔讲述他所创作出的很多作品,都皆有他夫人的思想、帮助、指导与文章结构安排等。不幸的是,二人共同生活了七年半后,泰勒因突发性肺部充血与世长辞,后密尔在她的墓地旁买了一套房子与继女渡过了他余下的一生。

自问,阅读完此书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 认同其父订立的比较标准:不是看别人做过什么,而是一个人能够做什么,以及应该做些什么;

2. 学习密尔提出的,要注重个人内在修养;

3. 培养习惯:万事不能半途而废,对任何一个难题都必须做到“不到黄河不死心”,要反复研究,真到完全解决为止。永远不要因为这个问题看似不重要而忽略它。在完全吃透一个问题之前,永远不能认为自己已经全面了解了问题。

《约翰·密尔自传》读后感(五):密尔的学习之路值得学习和借鉴

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密尔的父亲在密尔的童年时代即严谨甚至是苛刻地对密尔进行了教育。不仅表现为使密尔博览群书,还包括对密尔思维的训练。

比如,凡是密尔能够独立思考出的问题,父亲绝不会直接教他,只有在实在不行的时候才对他稍加提点。密尔从小在清晨早饭前陪伴父亲散步,向父亲汇报前一天的阅读内容,父亲会为密尔讲解一些概念,并让密尔用自己的话复述。

后来,父亲在散步的过程中口述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密尔第二天交给父亲书面的报告,父亲会不断驳回密尔的报告,直到内容清晰易懂、条理严谨周密为止。

在密尔8岁学习拉丁语的时候,父亲让他同时教弟弟妹妹,这使得密尔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且有条理。

在密尔15岁的时候,父亲让密尔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要义》上加旁注,即为每段写很短的摘要,这也是锻炼理解力和表达力的很好的方式,使得密尔受益匪浅。

此外,密尔阅读的内容也是值得借鉴的,他从小阅读的都是优秀的著作,因此,他从一开始就跟最优秀的思想打交道,以至于他在日后也不会轻易被平庸所感动或说服。

正如密尔所说,他有一位博学且乐于付出精力来教导他的父亲,这是值得庆幸的。密尔在本书中不时流露出对父亲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正是令人深刻的第一个方面。

2. 可以说,密尔的一生都在践行着父亲的教诲: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警惕自满、摒弃粗俗、一生努力、不要放纵、松懈和懒惰。这份勤勉和坚韧,不论何时都是值得人敬仰和模仿的榜样。

3. 密尔的学习和研究方式有很多十分值得借鉴,比如:

学习逻辑学时仔细剖析错误的论点,找出谬误的所在,进而驳斥对手的推理。

密尔在16岁的时候尝试和一些兴趣相投的年轻人组成小型学会,两周活动一次,一起读文章、讨论问题。

密尔18至19岁期间帮助边沁将其著作《论证据》的手稿进行缩写,在糅合重复内容、拆分长难句、弥补原著不足、回应评论家的质疑的过程中,密尔自己也获得了许多收获。

同时,他再次与一些青年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政治经济学、三段论逻辑学、分析心理学等知识。

4. 密尔在书中评价他的妻子哈莉特·泰勒,在智力、思想、感情、艺术方面都十分杰出,是最他影响最大的人。密尔对哈莉特·泰勒的真挚敬意令人印象深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