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精选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精选

《命运交叉的城堡》是一本由[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一):读者的参与空间

如果说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都存在读者的参与空间的话,过去是把作者埋下的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挖掘出来,而现在则是自己能够参与意义的创造过程。觉得传统作品容易“读懂”,是因为传统小说符合我们的阅读期待视野;而现代、后现代作品打破了文学的边界,还原了意义的生产过程虽说展开了更大的空间,却让人“读不懂”了,如何进入作品成为了一个问题。实际上卡尔维诺为读者打开了比较容易进入空间,而读者经过“训练”以后,也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阅读效果。书中的“我”根据塔罗牌想象出的内容,其实也只是他个人的东西,与摆出塔罗牌叙述自己故事的人本意或许不同。我们也可以成为桌旁的一人,看着这些塔罗牌想象出我们自己能讲得通的故事来。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二):一个人的天堂,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地狱

在一个神秘的城堡中,所有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而来,或曲折跌宕,或浪漫离奇,但是诅咒是不能用言语交流,只通过78张不同的纸牌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作者和读者都必须有强大的想象力。

至于究竟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我”是否从这些交叉排列的纸牌中获得了讲述者要表达的意义?真的很难讲。

或许这也是世界的另一种真实,充满了带着经验的推测、用碎片拼接起来的主观臆断,再加上在酒精激发下迸发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

同一张牌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好像我们都在经历同样的事件,但是,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和得到的感受可能极其迥异。

感觉多少有些晦涩难懂,刚刚进入故事环境就发现书已经结束了。这本书2012年8月买的,半年以后才看完。还有一本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就感觉更难读了。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三):符号学的实验游戏

1、故事3颗星,精巧的形式加1颗星。

2、《城堡》无论是故事还是形式都较为精巧和完整,《饭店》则显得较为混乱,这从作者的写作进程也能看出(《城堡》只用了一个星期就迅速完成,而《饭店》则写得十分吃力,甚至难以为继,结果叙述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3、就故事而言,小说只是包含了几个很简单的故事原型,例如俄狄浦斯的故事、哈姆雷特的故事等等,以这些基本的母题或原型可以衍生出成千上万的故事,它几乎可以涉及到宇宙上所有发生的故事。反过来说,所有在我们周遭发生过的事情,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神话传说故事中。(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4、就形式而言,它想传达的观念是:无论你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上到下、从下往上,或者任何一种角度看,似乎都可以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而且那些人的命运往往是交叉互联的。我们似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网之中,无论你选择哪一张牌(命运的起点),它都将带领你通向一个故事(一种命运),这些故事与曾经发生在俄狄浦斯、哈姆雷特身上的故事并没有什么不同。(符号学)

5、说实话,我认为这部作品并不是很高明的小说。作者构造故事的起点就是从符合学理论和神话原型而设计,从一种理念出发,然后硬生生的把排列好顺序的塔罗牌赋予其所谓的意义。尽管这种技巧并非一般人能做到,但人为精心设计的结构也有它的弊端——让人觉得虚伪。作者后来也厌倦了这种符合形式理论的实验游戏,把兴趣转向了其他事情(《看不见的城市》)。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四):一点随手的感想

短评放不下了,就记在这里好了。这书很多年前就读过了,过去么只是不明觉厉,说不出什么所以然。重新看的感觉有点祛魅。这种创作太乌力波了,高度依赖互文性和随机性的纸牌叙事。

先说互文性。过去不懂塔罗牌,和现在入门了塔罗牌,阅读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同理,在书页边缘看着那些几乎糊了的塔罗小图,跟自己真的拿出一副牌跟着摆出来,体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将图像和典故重新编织为故事,既可以说是“联想”,也可能说是“刻奇”,尺度究竟是偏向诗性创作还是牵强附会,其实很难判断。

卡尔维诺对此是有意识的,在全书的结尾,他借角色之口将整本书定义为“一场游戏”。可这又牵出了一个问题:游戏是有乐趣的,这趣味从何而来?

用塔罗讲的故事仍然是故事,是需要用内容跟读者发生关系的,可是(至少从中译本看来)这里的故事都显得琐碎,过于依赖抽牌的随机性,不仅缺乏完整的故事应有的内在逻辑,更失去了引人入胜的力量和期待。

要知道,就算命运在宏观层面看来是随机的,可是在微观的“人”的尺度上依然会显得自有其规矩,而非全然随机。在纸牌叙事中,这些故事脱离了人所能直观观察的尺度,不再与读者的经验相关。

结果是,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如同在网上看一段大众占卜视频,而且看的还不是“和自己有感应”的那一组的内容。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五):用塔罗牌讲故事的小说实验——伊塔洛·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

与部分意识流小说大段篇幅不加标点,叙事主人公思维肆意驰骋导致文本叙述颠三倒四、快速变换场景和时间带给人的惊讶和爽快相似,卡尔维诺这篇以模拟主人公们不许说话、用不同的塔罗牌排列来讲故事而让别人去理解的小说也同样让人十分惊叹,我相信看过它的很多人又会感叹:“啊,小说还能这么写”。 “我的故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包含在这些纸牌的交错摆放之中,只是我无法将它从众多的故事中分辨出来。我以一个不知其为何物的人的眼光观察那些牌,根据一种图像符号学进行解释叙述,当偶然排列的纸牌能够让我找到它们内涵的故事时,我就动手写出这故事。”卡尔维诺如是说。所以书中无论是负心人的故事、盗墓贼的故事、炼金术士的故事等等都是由挤满你双眼的大棒、宝杯、宝剑、金币等花色的纸牌和占卜牌串起来的,它们其实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我们扑克牌的黑桃、红桃、方块、草花、大小王。这种玩法,难度大,但可能性也多。 先不管为何讲故事的人联想能力都那么强、看牌的为何都那么聪明地能解读出故事。且看作者想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他写这些东西主要目的就不是为了表达深刻思想或者又是讽刺社会什么的。也就是说,比起内容,他更多是在形式的探索,他是在就小说的语言入手,为小说写作开拓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内容方面,我能说服自己就把他当成一个个简单的故事来看,因为他在形式上花的精力无疑让人笃信他的内容里面没什么,至多为了促使故事正常发展,包含一点最易理解的善恶分别什么的,仿佛是小时候的“小白兔与大灰狼”之类的。现在大家知道为何小说里讲述者和解读者都那么聪明,情节那么凑巧了吧?因为作者本身就没有追求故事的生动鲜活,“平面化就平面化了,只要那些没血没肉的人能帮助我完成小说形式实验就行了。” 小说就是这么个小说,那么,你们要不要拿一副扑克牌一句话不说地讲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