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和我的贼奶奶》读后感100字

《我和我的贼奶奶》读后感100字

《我和我的贼奶奶》是一本由高和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的349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和我的贼奶奶》读后感(一):一部白描的抗日连环画

300多页的小说写得很流畅,读的时候有种小时候看连环画的感觉。人物简单,“我奶奶”,“我爸”,“我”(三娃),芹菜,再加上几个配角,瓜娃,鸡鳖子……,和几个反派,胡球来,胡来,王先声,李云君……,一部大戏就轰轰烈烈、惊心动魄地上演了;故事情节也简单,八章,四十一万字分开看也就是三个连续的故事,偷图,偷药,偷文件。

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不重外貌,可是就连配角,每一个也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我奶奶”,洪家班的大师姐,一个一跃就能上房,在屋顶上行走如履平地,好财却有大义的奇女子;“我爸”,大智若愚的八路军抗日游击队长,大龙头,看起来却又窝窝囊囊,不顺心时只顾蹲着埋头抽旱烟的北方汉子;还有傻不楞登的瓜娃,说着口头禅的刘一芒,看起来和善却心机深重的王先声……看完全篇,我想像不出他们的长相,可是一闭眼,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好像就在眼前。就像那些白描本的连环画里,人物的眉眼面貌不一定很清晰,可是姿势形态却必定是有特点,一眼就能认出的。

连环画的好处是浅显易懂,情节起伏,翻过两页就忍不住地一路看下去了,非得看到故事结束,知道了结局是怎么样的才肯罢休。连环画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人物的脸谱化,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是平面的,不大有深度。就像这部作品里面,共产党是好的,国民党是坏的。农民是好的,地主是坏的;正面人物是机智勇敢的,反面人物是阴险愚笨的……唯一有亮点的地方可能是在文章最后大反派王先声为了救老婆李云君而投降,大反派也是肯尼亚可以是夫妻恩爱的。

在作者简介里,小说作者16岁工作,20岁入党,10年秘书工作……可能长期体制内的经历使得作者更乐于写一部传统的文字化的抗日连环画。其实看到最后的“尾声”,新中国之后对人物的交待,在作者轻快幸福的笔下,我却忍不住想的却是:这些个有着国民党特务经历的主人公在马上到来的三反,五反,中又会是怎么样的命运?

不过既然文章结束了,就像连环画翻完了,后面的事就当没有吧。

《我和我的贼奶奶》读后感(二):他们仨的战争传奇

书封推荐说,“我是个孤儿。奶奶是贼,不着调;爹是土匪,不着家。时逢战乱,先干鬼子,后打国民党。于是,我们仨在炮火硝烟中上演了一幕诡谲惊险的传奇故事”。我得承认,这些闪烁的字眼告诉我的,还有这些信息和元素在我眼前共同构成了一幕幕如同多部电影截图的质感画面。有点像张老谋子的我的父亲母亲,又有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气息。

其实,最先看到书的封面时,我并没有多少阅读的欲望。单从书名来看《我和我的贼奶奶》似乎也是关于一个成为“贼”的亲人的故事,可是当我注意到封面上“那两条铁丝网线”以及那段推荐简介时,得承认我被这个可能的故事勾起了兴味。

以海宛城的和平解放为背景的抗战故事,主角们显见是这个拼凑起来的家庭,而且是年纪隔跨了三代。其次这三个人都性格鲜明迥异:一个不着调,一个不着家,一个什么也不着。再看他们做过的事:干鬼子、打国民党,场景是炮火硝烟。不过,也不是我们习惯上以为的那种祖孙三代,这里面“奶奶”是个飞贼,其实是“爹”的师姐,“爹”不善言词、整天在外面跑。他们只是为了保护“我”,而当起了我的奶奶和爹。他们之间有隐蔽,其后又因为数次生死相关而关于更加迷离。

小说中“我奶奶”、“我爹”、“瓜娃”、“芹菜”,还有“鸡鳖子”、“鸡冠子”、“鸡屁股”等等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得都栩栩如生;而他们在艰辛抗日中做出的种种奇妙的冒险和勇敢牺牲,也都让人感动。因为浓郁的草根气,逼真的低层生活刻画,也因为那些横跨抗日以及国共纷争,这段故事也成为战争时代一份独有的私人记忆珍藏。那些从土地里生长而出的真性情,让人常常一边幽默之中不由自主地微笑,一边又冷静下来为命运叹息。

不觉得这书有什么教传,什么是国家,什么民族大义之类的概念味虽有但并不重,回头来看“我和我的贼奶奶”书名也蛮恰当。因为天真直率的“我”,以及这个有点憨直、有点乡匪女人的“贼奶奶”,以孩童视角和情绪记忆的这段传奇,让整个叙述和故事都抹上重重的怀旧色彩。当然,这段记忆也因为这些鲜活生命而愈加饱满深刻。

《我和我的贼奶奶》读后感(三):草根抗日英雄传

抗日英雄的故事读过不少,但是此次所接触到的《我和我的贼奶奶》却是以一种比较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又一段的抗日故事。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本历史小说中,我们可以观摩到一幕非常诡异惊险的传奇故事。

乍看书名《我和我的贼奶奶》,我们的确可能会稍微楞一下神。贼一般都是不好的人物代名词。可这里居然将自己的奶奶加上了“贼”这个定冠词。这着实地蹊跷和令人费解。然而,切勿因此而质疑作者如此的表达手法。深入阅读此书之后,我们会恍然大悟于作者独具匠心般的题目设置了。这里的“贼”并非我们常理意义上的贬义词。相反地,如此的定语完全是为了达到连个重要的目的。 “贼”字的出现很是出挑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这也就是作者最为直截了当的表现意图。而个人以为最为重要的意图更在于“贼”字背后的用意。因为那个时代的客观状况,百姓名不聊生。为了生活,为了生计,我的奶奶凭借一身的本领飞檐走壁地“窃取”地主,日本人等的财物为生。这不仅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百姓生活的困苦,这其实更是侧面见解地反衬着我的奶奶胆识超人,嫉恶如仇,本领高超等等。于是乎,全书的故事也就是围绕着我和奶奶而层层深入。期间,我们同样还可以看到我,爹,奶奶之间如何打鬼子,如何打国民党而展开。尽管过程惊心动魄,但是我们更是看到其背后的艰辛,以及为了抗战的胜利这些草根族抗日英雄们的努力。

无容置疑的是一场抗战的胜利需要着万众一心们的努力。看多了以往那些著名的抗日英雄故事之后而读这本草根抗日英雄传时,我们可以品出别有一番的味道来。读此书,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更是感叹万千。我们今日的和平真的很是来之不易。为了美好的明天和未来,当年的抗日英雄们前赴后继地在努力。他们抛头颅,撒热血,满腔豪情只为今日这片碧海蓝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今日的人们在感叹的同时更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我和我的贼奶奶》打家劫舍只为了劫富济贫,只为了心中的那种逐渐清晰的坚定信念。这就是草根一族抗日英雄们的努力和追求。而我们书外的读者在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同时,更是一种对过去的纪念和缅怀。

《我和我的贼奶奶》读后感(四):一个女贼的传奇

一个女贼的传奇

——书评高和先生作品《我和我的贼奶奶》

司马狂/文

《我和我的贼奶奶》是著名作家高和先生“我奶奶”系列的最新力作,有幸得到了高和先生亲笔签名的赠书,花费了不少的时间,认认真真看完了整部小说,不由为小说的精彩大声喝彩,以粗陋之文妄自评点一番。

①第一人称,带来读者阅读带入感

《我和我的贼奶奶》从书名上就能看出强烈的第一人称叙述风格来,小说的主人公其实是我那个“艺高人胆大”的“奶奶”,而叙述的主人公则是“我”,这在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文坛曾经是很流行的一种叙述风格,以至于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错将那个“鲁镇的小少爷”同鲁迅先生彻底混淆。而在当下的通俗小说中,使用第一人称的相对少了一些,只是因为用第一人称很多独立的描述将不能使用,而《我和我的贼奶奶》中,高和运用的是第一人称,并且这个“我”是个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高和先生却是已过天命之年,这对于作者把握文字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我们在《我和我的贼奶奶》中不难发现,高和先生对于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的心境把握得很是到位,从小说开篇时候“我”被欺负时候的暗自郁愤,到跟随“奶奶”走财神时候的那股子兴奋劲,和为了多得点吃食埋怨自己的父亲,乃至被国民党俘获时为了免受酷刑产生的投降想法,直至跟芹菜暗生的情愫,跟瓜娃的那份情谊,每每被“奶奶”责罚时候的不满,利用读书来摆脱练功的小伎俩。如此种种,全都借着“我”的身份,很自然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读来,总是觉得是一个半大小子的心境,完全不做作,甚至于将原本很危险的情景也变得生动有趣了。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作方法,在这部小说中运用的恰到好处,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随着主人公的情绪感染而产生一种宛若自己便是整个故事的亲历者般的感觉,这或许正是小说与影视作品在本质上的区别,每个人都可以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个“洪三娃”,幻想着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每个人的脑海里都能浮现出一幅幅的场面来,这正是小说利用第一人称,在逐渐的情节递进中慢慢将读者带入进作者预先设定好的场景中的有效手段,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才是使得读者才阅读过程中欲罢不能的关键所在。

②独有语言,读来充满浓郁生机

虽然说小说构成的三要素里面并没有“语言”的一席之地,可我们在拜读任何一位作者的作品的时候,总是能够顺利记住这个作者的语言风格,从而记住这个作者,譬如:沈从文先生的散文化语言;金庸大侠的大气磅礴;陈忠实的西北风情。

《我和我的贼奶奶》也是拥有自己的浓郁地域风情的语言风格的,在此之外的其他作者的作品里面你很难看到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风格甚至是你去看高和先生的成名作《接待处处长》这样的非地方特色浓郁的小说也能触摸到一点脉络。而这种语言风格是长时间的累积造成的,用得恰当则是属于自己的风格,倘若是不懂得把握分寸,则有可能成为不伦不类的败笔。

《我和我的贼奶奶》里面,我们能够经常见到只有在北方方言中才能出现的词眼,譬如“怂货”、“跑腿子”、“对啊不”、“那不成”,这些词汇有两个特点:1.口语化严重,这些词汇不难看出,都是寻常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会脱口而出的词语,大俗!然则,大俗才是真正的大雅,因为小说本身写的就是几个没有读过什么书,也基本就是生活在海苑城的平常百姓的传奇故事,这些人怎么可能会跟你动辄之乎者也的扯上一通?这些词汇才是他们活生生的词汇,刻画出真实的人物特点不是大雅又是什么?2.鲜见生僻词,在《我和我的贼奶奶》整部小说当中,北方方言的词汇非常多,但不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能够很好的阅读下去,不会产生阅读障碍。这就如同赵本山一样,他的言语其实是带着浓郁的东北色彩的,可他并没有赤裸裸的照搬东北方言,而是利用东北方言那些大众能听懂的话,抖出包袱,带来效果,所以才能成为全国人民喜欢的笑星。反观南派笑星很难成功的原因,最关键的点就是方言生僻的词汇过多,造成其他区域的民众无法感知。同理小说亦是如此,曾目睹现今很多小说的语言描写很有特点,只是苦煞我半天未能理解,所幸的是,高和先生的《我和我的贼奶奶》有自我独特的语言风格,却没有刻意的营造完全逼真的原生态,这才是一个充满了浓郁北方特色的有着生机的语言风格。

③以小见大,情节跌宕引人入胜

《我和我的贼奶奶》在上架建议中,写的是“军事小说”,但坦白说,这部小说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小说截然不同。往昔,我们眼中的军事小说,总是充斥着血雨腥风,总是有着浓浓的炮火声,总是两军对垒、奋勇杀敌!在《我和我的贼奶奶》中,这样直接出发枪炮的场面少得可怜,难得在小说结尾阶段,国军与解放军相互包围,似乎有一场惨烈的战斗即将打响,结果却也是两边人马草草收场,按理说这样一部小说,还真的难以定位其本性到底是什么类型小说,可眼下的类目当中也还真没有比“战争小说”更适合《我和我的贼奶奶》的了。

《我和我的贼奶奶》与往常的战争小说或者抗日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往日的战争小说大抵都是以军人为创作的主人公,偶尔有一两部小说以寻常百姓为主人公的,也基本都是以男性人物为主角,难得见到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亦会将女性刻画成一个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可在《我和我的贼奶奶》当中,却是一个妇人带着三个半大的屁孩子周旋在鬼子、国民党的枪口之下,这本身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事件,哪怕这几个孩子会那么几招三角猫的功夫。

整部小说,几乎见不到真正的战争场面,可却又是真实的再现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过程中,“我奶奶”这么一个贼婆子积极投身革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民族解放做出的贡献。从抗日战争开始,“我奶奶”只是一个跟国民党地下组织合作盗取文件的贼,而这个贼,在整部小说中,几乎每次都仅仅是去盗窃物品,并没有安排她去做任何其他方面的事项,虽则说盗窃文件引发一些个紧急情况,可整部小说都没有刻意去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因为这些相比于动辄死伤惨重的战争场面来说确实算不上惨烈,比之那些谍战片中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又少了些尔虞我诈。

然则,在《我和我的贼奶奶》中,“我奶奶”每次都是按照一个接一个的任务关般的模式,去实现自己的小人物的爱国情操。在小说中,“我奶奶”只所以逃亡到海苑也是因为当年误打误撞的跟鬼子干了一架,“我奶奶”对于日寇的憎恶是发自肺腑的,甚至是不惜破坏自己只做净活的规矩,可她也没有懂得什么是抗日救亡的方针,她只是知道去盗取日本人的药品是为中国人做事情值得去做。“我奶奶”不懂八路军跟国军的区别,可当洪铁柱要她捐出金条的时候,平日里抠门惯的她还是义无返顾的拿了出来。“我奶奶”不晓得什么是共产主义,却深深赞同周承甫说的,“北平是我的家,我怎么忍心自己的家毁了!”

这样一个满身江湖习气的贼婆子不是双枪老太婆,她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她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她更是胆小怕事、吝啬守财,可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战争年代的中国民众的缩影,全文以小中见大,将整个故事编制得鲜活起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