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流动的盛宴》的读后感大全

《流动的盛宴》的读后感大全

《流动的盛宴》是一本由[美] 海明威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一):给巴黎的情书

“一切真正的邪恶的事都是从一种天真的状态中生发的。”(Ezra Pound, T.S.Eliot,Scott Fitzgerald,Gertrude Stein,James Joyce,Sylvia Beach......这些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不得不说的人物,在Paris这场流动的盛宴下的“真身”与他们真实的人生,也包括了我们一直曲解的Hemingway。)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二):2.12

海爸爸的《流动的盛宴》是迷妹首选,当然是作者和菲兹杰拉德迷妹。看的版本有配图,再次欣赏了老爹年轻时的美颜盛世(咳咳。正本给人想象空间多,你知道的,篇章中描绘出的场景容易忘却也足够回味,必然有人根据此书画了地图。也正如扉页的话,巴黎如影随形。 其实这是个故事……不,应该是两个故事。很多年前的事情,顺着脉络能摸索至今。个梦幻之地,若“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三):no title

六十岁的海明威回忆二十年代的自己,那时巴黎是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社交中心,西方世界最年富力强的文艺分子全都集中在这座城市,那些好像毫无关联的名字在这本书里像电影更换场景一样悄然出场,强烈的文艺氛围独一无二。从咖啡馆到莎士比亚书店,生活或贫穷或挥霍,他们流浪在巴黎,在当时最迷人的城市进行创作。

海明威当然是深爱巴黎的,二战结束时还力争成为第一个回到Ritz的美国记者,以至于在晚年回忆时,只想用最动情的文字来描绘它。

二战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巴黎的社交地位已被纽约、洛杉矶取代,尽管唏嘘,但相较于纽约的铜臭味,洛杉矶纸醉金迷的好莱坞派对,只有巴黎,我们想到左岸,想到咖啡馆,想到海明威萨特波伏娃毕加索,它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标签始终跟随着她。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四):心乏感念,但向往“巴黎”

如此享誉世界的一本书,囊括了一群蜚声全球的艺术家的轶事,似乎我没有资格给出什么负面评论,但事实上,我真的觉得不好看。

客观来说,翻译太白太硬,少了婉转之美,真的很难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化的氤氲气息。画质构图均很粗劣的黑白插图也直接影响了对巴黎的感官。

主观来说,一方面,对文化人的生活,我的审美想象一直停留在中国文化中两晋唐宋时期的士家风雅,而不大能接受如此书如电影《黄金时代》中的穷困潦倒和疲于奔命;另一方面,我对西方文化史的了解还是太过于浅薄,书中的名字几乎只停留在听过的层面,的确需要更深入的了解以至于到热爱的程度,方能感受此书的情怀吧。

但我也相信书中所言“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月光、是与非以及那在月光下睡在你身边的人的呼吸,都不简单。”因此读至中途,我在想或许先去趟巴黎再复看此书,或许更有况味。巴黎永远没个完,即使我不能直接对这版译本心有感念,但却无比向往“朝朝寒食 夜夜元宵”的世界,的确该去看看伍迪艾伦的Midinight in Paris。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五):虚假的春天

4:40am醒来,逐渐感受天亮,昨晚还在看是5点零几分日出,心想怎么可能起得来。

早起心情真好呀。没有接着读白鹿原,选了更应景的海明威。

“唯一能败坏一天的兴致的要算人了…对你的愉快心情构成障碍的总是人,除非是极少数像春天那样美好的人。”

“饥饿有很多种类。逢到春天,种类就更多了。但是现在饥饿已经过去了。记忆就成了饥饿。”

翻回20年对《燃烧》的日志,当时的文字也不算矫情。清醒时的great hunger,例如想起自己有多少问题还没思考,多少打算还没执行;这种时刻如春天般珍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