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秦帝国·第五部 铁血文明读后感100字

大秦帝国·第五部 铁血文明读后感100字

《大秦帝国·第五部 铁血文明》是一本由孙皓晖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秦帝国·第五部 铁血文明》读后感(一):秦皇嬴政,千古一帝!

嬴政为何被后世以暴君相称,秦国经商鞅变法法令严明,而六国法制则宽松。秦一统天下而实行秦令,原来六国的人当然受不了,所以骂!统一了六国,自己的国家没了,所以骂!秦经二世而亡,更给了骂嬴政是暴君的理由。嬴政统一了六国,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明,让华夏大地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家人!在他之后中国历经两千余年的纷争与战乱而仍然完整的屹立在世界不致分崩离析,其功远大于求仙问药这些过失。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也不为过!

《大秦帝国·第五部 铁血文明》读后感(二):大秦帝国 第五部 上卷 书摘

上卷 书摘 民心不能不顾,也不能全顾。盖民心者,有势无力也,众望难一也。推行田制之类的实际法度要依赖民心,推行文明大义之类的长策伟略,民心便无处着力了。公示《吕氏春秋》而争民心之势,虚兵也。少壮栋梁去职离秦,实兵真章也。 君子敬始而慎终。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仁义不足以治天下。故,杀人不为暴,宽刑不为仁。 逆境有常心。 多难兴邦,危局建功,这是所有能事之士的人生之路。那能者有志,还得看君王国府是否清明,是否真正地论才任事论功晋升,君王国府昏聩乱政,能事布衣纵有千般才能万般功劳,也是白说,甚或适得其反。 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得生,讳亡者不可存国。 大功业之根基,在于认真妥当地做好每件小事。 何谓见识,发乎常人之不能见者,是谓见识。 夫邦交者,鼓雄辩之辞,破坚壁之国,动天下之心也。 少壮之期身负国命,虽上天无以褒奖也。 谋人不如强己,谋敌不如变我。 《韩非子》搭建的新法家架构是势治为根,法治为轴,术治为察。 无论多么高明的权术,只要脱离实力,只能是风中飘舞的雕虫小技。

《大秦帝国·第五部 铁血文明》读后感(三):全书的高潮部分缺略有不足

内容上是整本书的高潮部分,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商鞅变法,秦朝内部亦是百般曲折,终于在这位年青的秦王带领下完成一统中原的大业,让人期待已久又振奋人心。然而私下认为,铁血文明却是作者写的最差的一本:

1.词汇缺乏,对秦始皇的描述,全文都是:年青的秦王。不知道作者是为了强调秦始皇意气风发又正当年少,还是一再强调为了突出一个优秀的帝王形象,这样的语言充斥着整本小说,让读者异常乏味。其次,不仅是对秦始皇的称呼是年青,他手下的大臣,如蒙毅,王贲等,称呼也是如此,表达他们年少有为有很多词语,作者在写这本高潮之作却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实在是令人大失所望

2.人物性格塑造不够好。最明显的就是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的性格在历史上争论不休,不可否认他作出的贡献,但是他多疑、残暴、缺乏安全感、不仁政爱民的性格亦从很多历史事件中得以表现,明显作者过于偏爱秦朝的历史,全文对这位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的君王充满了热情洋溢的赞美,即使很多是他的过错,也有合理的理由,或者就是其他人做的非秦王授意,为他开脱。作者是有能力驾驭秦王复杂的性格的,这可以从之前的塑造出的人物看出,比如秦孝公、张仪、苏秦、孙膑、庞涓、秦昭王、李斯、赵高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作者对秦始皇的过分偏爱,这和描写商鞅一样,代入了过强的感情色彩,反而缺乏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厚重感

3.六国各个灭亡原因写的非常精彩

不可否认,这本书看的人热血沸腾,终于能读懂“灭六国者,六国也”的含义。每灭一国作者的点评亦是非常精彩。不失为一本好书!

《大秦帝国·第五部 铁血文明》读后感(四):再识秦始皇

孙皓晖笔下的嬴政跟我曾经想象的嬴政不太一样。印象中的嬴政是黑色的,从他时常挂在脸上的神情到他的施政风格都是黑森森的压抑。而孙皓晖塑造的嬴政是在这样的黑色里注入一道浓烈的红,让他有黑森森的一面,也有红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一面。 嬴政始终是个极端的人,同时他又具备自省的智慧,也有心底柔软的地方。他能怒发冲冠一记逐客令,也能听得李斯之劝。他能铁面无情坑杀儒生,也能容得下扶苏的仁政之见。他有铁腕治国之野心,也有君臣间的血泪情谊。他内心的纠结与矛盾造就了这样的两面性,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了悲剧的结尾。 战国时期,列国求变,王道仁政不合时宜,儒家四处求志而屡屡碰壁。秦国统一中国之后,六国复辟势力一个翻脸,拾起被丢弃的王道旗号,与喊着分封制赚吆喝的儒家一起反秦,也挺讽刺的。大秦帝国,就在这种讽刺摇摇欲坠了。 嬴政的功绩除了众所周知的长城,文字、货币、度量衡、武器的统一,还有类似现代高速公路或国道的驰道和直道的铺设。读《罗马人的故事》时,我感叹古罗马帝国代代修建直通帝国心脏的条条大道的壮举,感叹这些大道还能依稀留到今天,却不曾想嬴政也做过这件事。可惜他修建的道路没过多久就在秦末的乱世中飞灰湮灭了,只剩一碣碑石来标注这里曾有一条煌煌古道。嬴政心中从咸阳辐射出去的一张宏伟路网,就像他的大秦帝国一样,熊熊而起却草草收场,生起一阵悲凉。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Joy的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第五部 铁血文明》读后感(五):不论史实,只谈故事

这部《铁血文明》将《大秦帝国》的故事推向了最高潮,其气势之雄伟、格局之恢宏,简直无与伦比。 全书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往往使人难以自拔。 以吕氏宽政缓刑与《商君书》法外无法的斗法为开端,最终吕氏败走,法家思想再次成为治国长策。 征发百万民力修成郑国渠,使关中大富,从而奠定了扫平六国的经济基础。 秦王嬴政亲政后,集合王绾、李斯、郑国、尉缭、王翦、王贲、蒙恬等诸多风云大才,成立了新班底,为一统天下储备了充足的人才基础。 看到秦国君主的英明神武,文臣武将的睿智大器,让人不禁赞叹,秦国真是幸运。 自献公始,秦国六代无昏王。武王虽勇武刚愎,然两年即亡,没有能够动摇国本,继而传位给了雄才大略的昭王;孝文、庄襄二王虽能力不济,然身体也不济,守业尚可,却命运多舛,很快大位便传给了日后的千古一帝嬴政,开启了一统天下新格局。 君主明,则贤臣聚。孝公时代的商鞅,惠王时代的张仪、司马错,昭王时代的魏冉、白起、范雎,孝文、庄襄时代的吕不韦、蒙骜、蔡泽,及至始皇帝时代的群星璀璨,无以复加。以史为鉴,以六国为鉴,国家的兴盛真是容不得任何一代昏王的挥霍。秦国,就是幸运,亦或是书中强调的商鞅变法之长效。 国力大增,人才聚集,君主英明,从而开启了扫平六国、一统华夏的进程。术治亡韩、乱政亡赵、迂政亡燕、失才亡魏、分治亡楚、偏安亡齐,不仅详细描述了扫平六国的过程,还深入分析了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正应了那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一统天下后,开始盘整华夏文明,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修建天下驰道,决通川防,疏浚漕渠,……种种前无古人的大手笔大举措,直直影响到了两千余年后的今天,为华夏族群的统一做出不可比拟的巨大贡献。 书中将每一项足以影响后世的工程都一一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叙述,使我们不再像中学学历史时那样无感。当时,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我的心情——震撼,绝对的震撼。课本中一句话带过的事情,原来是那么浩瀚的工程,得有多么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才能做出如此决策啊!了不得! 另外,作者还根据自己对史料的理解,对为后世所诟病的“焚书坑儒”做出了解释,给了我们印象中的“暴秦”另一种面目。是不是真实的,不搞历史研究的我,并不能分辨,但从故事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来看,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分析。儒家作为秦之后的治国学说,由于与秦国法家的不相容,其记录的历史也不免有失偏颇。至少,秦帝国为华夏文明做出的种种贡献不能用一个“暴秦”就湮灭于世。 整套《大秦帝国》到此,将作者对秦帝国的向往与推崇表现的淋漓尽致,其述说的故事,以及夹杂着的各种史料论据,也将我深深折服,对两千余年前了秦也是心向往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