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最后的漂流》的读后感大全

《最后的漂流》的读后感大全

《最后的漂流》是一本由山水社/主编,刘鉴强/撰文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一):感觉内容不够充实

本书有大量图片,文字偏少,内容不够充实,作为一篇文章还行,但作为一本书则显单薄。本书对参与活动的人物介绍着墨过多,有些刻意强调人物有多牛掰,这样如果多一些对主题的深入的讨论和背景挖掘会丰满一些,本人对杨勇回忆1986年长江漂流的部分比较喜欢。

语言过于平实流水,不是传统意义上吸引人的“美文”。由于本书主题思想比较善,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不便多加批评。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二):矫情的书

因为我对漂流很感兴趣,乍一看到书的介绍,就被深深吸引。到手后迫不及待开始读,扉页上印了一句“你的探险可能拯救一条河流”,简直吊人胃口。再翻下去,看到前面好多页都是参加这次漂流成员的介绍,吕植呀,王石呀(咦,不是登山的么,啥时候开始玩水啦,看到这个名字我更来兴趣了)杨勇呀,……好多认识的大腕!好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于是用一下午时间一口气读完,结束后愣了好一会儿,不,我不是被内容震撼到的,而是因为感觉被忽悠了!

说是漂流,其实关于漂流的体验内容并不多,也不精彩,较多内容都是谈理想谈经历谈生活,流水账般的对话记录。合上书印象最深的是与美国争长江首漂的故事,因为这是真正的漂流,何其悲壮,但是这个故事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读过两三遍了,不能算到这本书中去。与此对比,书中所谓“最后的漂流”更显矫情,我甚至到最后都理不清这么多人物的关系。在我看来,这本书唯一值得肯定的是,起码它是一本倡导环境保护的书。此外,附赠的《简明漂流小手册》挺不错。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三):一篇关于漂流的新闻报道

如果奔着漂流这项运动而买这本书,那么注定是要失望,更多是介绍参与者的探险经历,对于金沙江漂流缺乏总体的描述,未能抓住漂流这项户外运动的实质,以及挑战激流的勇气和技巧,对于注重运动体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缺憾的,只能靠图片来慰藉,毕竟作者是相当业余的,依靠东拉西扯来填充书籍的内容,更像是新闻记者写出的通讯稿;大量美妙的抓拍图片,的确能够抓住读者的视线,但是缺乏身心体验的文字却是败笔,平铺直述,只能满足浅浅的好奇心,很难激起内心深处的共鸣,看完之后也只能留下初步的印象:金沙江要建水坝,有这么一群人曾经漂流,漂流需要读水,观测地质水文等。

如果本着介绍漂流运动,记录一次漂流事件的目的,本书的确会让读者有所收获,但是内容杂乱、跳跃、不够紧凑,容易让人分散注意力,使得读者对金沙江漂流丧失一个整体的概念。相比较而言,更加喜欢田中《不会》中关于加拿大境内的漂流经历,更有真实体验的感觉。

购买这本书,缘于对漂流的好奇,误认为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漂流,购买之后才注意到金沙江漂流。毋庸置疑,书籍的卖点是漂流,却花太多的文字描述参与人员的各种经历,将侧重点部分地立足于金沙江的环保和参与的名人,怎么看都像是新闻报道。此书适合户外旅游体验不够多的读者,会觉得新鲜,精美图像,但是,对于户外运动热衷者,可能会很失望。

总之,我不到一小时就翻完了,实在没耐心仔细看下去,找不到理由继续再读一遍,属于束之高阁型的书。或许,我抱着太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对漂流运动有个总体认识的缘故吧。上述言论谨供参考。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四):消失的根

在读这本书时,我不时地想到一个问题。我常常会做梦,梦到自己童年时的旧居,宽敞的院子里荒草萋萋,我总是渴望回去,却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前两年我终于没有忍住回去探访的好奇,但见那里路不在,山不在,家园不在,无情的楼宇们蛮横地霸占了我的童年,将记忆摧毁得遍体鳞伤。

我不知道说这个世界有点儿疯狂是不是过分,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再也没有童年与故乡的一代,一切都被高速前进的时代抹却了,如果你忍得住不走回旧时的故乡,那么你的故乡或者还能永生,但你一旦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你便会发现,沦陷是如此难以避免,新的城堡不能代替旧的家园,你已无家可归。

就像这本书一样,虽然这些环保人士竭力试图阻止,但终归挡不住贪婪与短视的人类的步伐,一座座疯狂上马的水电站终于还是将美丽的长江撕扯得失去了几千年的风光,人类的记忆永久消失,宝贵的精神财富再也没有落足的栖息之所,多少年的自然财富从此断流与哭泣。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心中是有那么一点儿疑惑的,是因为对于漂流的意义的不甚理解,但是读完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心灵的另一个视角,不仅是理解,更沉重的是疼痛。多少人被城市的麻木已忘却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于是这麻木不断漫延,误以为一切都与已无关,误以为山水保护是自己能力所不及,倒不如不关心。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人类今天的贪婪与麻木,将带来祸患无穷的明天,多少人已经不愿去想,失去了希望?

漂流绝不仅仅是一次惊险刺激的冒险,它是更多人心中的如锥如刺的痛,是对滚滚而来的车轮却无力阻止的悲怆,它想借着自己对它最后的瞻望而给更多人以呼喊,以力量,哪怕只是最后的挽留。这挽留有血般的鲜艳,有泪般的嘶喊。

是的,假如你见过它,你便再也不会遗忘,假如你接触过它,你便再也不肯伤害它。大自然便是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可是却总是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更多人的利益。

书上说,一次漂流,可能拯救一条河流。但是我们无奈地得知,他们没有拯救成功。当初的豪迈,几年后却只能报以深深的一声叹息,这份无奈,我们又如何不能体会?除了叹息,面对大自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五):青山仿佛还在,绿水是否长流?

“你的探险可能会拯救一条河流。”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封面上的照片非常惊心动魄、摄人眼球:陡峭险峻的岩壁,惊涛骇浪的激流,显示出这是一段峡谷激流,激浪中一条小小的皮划艇,上面一位勇士正用力划桨冲上一个浪头。书名“最后的漂流”也引发读者的疑问:为何是最后的漂流?封面上非常显眼地用红色标注着“中国国家地理”,于是这个红色标签又可以给读者一个保证:中国国家地理出品,必属精品。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全书用8万字,非常多幅精彩的彩色照片来讲述了一群人用野外用8天的时间来漂流了金沙江的140千米流域的故事。这一群人,来自学术、企业、环保、媒体、探险、学生等不同职业,来自不同的国籍,年龄从64岁到12岁。他们当中有从未参加过漂流的12岁的孩子,也有热爱登山等极限运动的著名企业家王石,既有60多岁的老学者,也有专业探险的探险家。他们因为简单的目的聚到一起,通过漂流的形式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精彩。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用一段漂流的故事来讲述探寻漂流的意义。当听到住在金沙江岸边的村民说就要开始修建大坝了,水电公司的人都来测量了,几个外国人先后听说了,就坐在那石头上放声大哭。并且积极筹备组织了有中国人参与的在这条河流上的漂流,就是为了做这个非常艰难的环保事业,就是为了拯救这条河流。但是就像书中的参与漂流的12岁小女孩所说的:就算把要修建大坝的那些官员带来亲自漂流,可能也改变不了他们要破坏这条美丽河流的决定。但是,他们仍然要去漂流。就是为了在被大坝蓄水淹没掉那些美景之前,去感受、去记录、去拍照,把那些即将被淹没的景色努力地留存在世人面前。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里面的文字非常的精彩,里面的照片非常的漂亮。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着许多默默地为这个世界保持一份纯净而努力奔走疾呼的人,可以看到探险家们用非常专业的漂流技术与河流做亲密接触。原来探险,也是很有环保的意义。因此,可以理解书中扉页上的那句话了:你的探险可能会拯救一条河流。可惜,书中最后还是说,金沙江被截断了,大坝已经在修建了。唉,青山仿佛还在,绿水是否长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