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漂流读后感摘抄

漂流读后感摘抄

《漂流》是一本由【美】史帝芬·卡拉汉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漂流》读后感(一):逆境中成长

看完这部小说感觉非常地震撼吧,《少年派》的电影之前就已经看过,当时被电影已经震撼到了,看到小说却是别样的真实,对作者的敬佩以及对自然的敬畏,生命的尊敬,各种思绪涌上心头。他说“一次荒野中的历险对于人类心灵的成长和成熟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当一个在荒野的时候,没有现成的物质条件,完全是原始状态下的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来生存下来,此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财富都已经变得不重要,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美丑善恶激发出来,当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还谈什么道德呢?所以这种情况下,对自己心灵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会看透很多东西,更加懂得珍惜和生活吧。

我没有在荒野中生存过,不过过过苦日子,懂得一些生活的经验,明白生活的艰辛,很多事情都要亲自经历之后才会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心酸,这样才会懂得珍惜吧。就像史蒂芬,在大海上,自己收集淡水知道那些水资源是多么地宝贵,自己要捕鱼,非常不容易,经常饿肚子,我想他经历这些,会一辈子都感激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活下来是最大的满足吧。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社会知道珍惜的人太少了,或许真的要等到失去了才会珍惜吗?就像环保一样,虽然总是在提倡,不过人们总是觉得地球还可以撑下去,所以无所谓吗?继续破坏的话迟早有一天,人类的眼泪会是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总之,这本书还是非常好看的,给我带来很多关于人生和生命的思考。推荐,还有《少年派》电影业非常好看。

《漂流》读后感(二):旅行+探险+极限+励志+感人的图书!

热爱航海的史帝芬•卡拉汉,原本打算乘着自己亲手打造的帆船《独行号》,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加勒比海。没想到,一场暴风雨,摧毁了他的船。身陷茫茫大海,漂流76天之后,卡拉汉奇迹式地获救,也写下人类挑战海洋的新纪录。

最重要的是:他怎么办到的?明明是必死无疑的绝境,他是如何把命 运赢回自己手中的? 书中详实记录了他从出航到遇难、绝望求生直至获救的航海过程。恐惧、绝望、勇气、自我探索的心灵风景,一定深深吸引许多不航海的读者。

挑战,能够带来成长;也带来了危机,危机考验着我们,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最大的转机。作者运用自己的经验,与读者分享大海给予的正向能量——我们应该如何勇敢地活着!

编辑推荐:

1、李安拍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时,最主要的工具书,全剧组人必读书。

2、没有这本书,李安可能拍不成《少年Pi的奇幻漂流》;没有这本书,人类 无法如此理解海洋;没有这本书,一个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潜能的极限……

3、Discovery频道特别为他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国家地理探险家》将本书评选为“史上百大探险经典”之一。

4、一本一经出版轰动全美的畅销书,受到台湾多位知名作家、学者、导演的推崇。如王浩威、林义杰、张泰迪、刘宁生、褚士莹、陈彦博等。

5、书中讲述的,不只是他与海洋搏斗的经过,也是他在“荒野”中的人生体悟。多年来,不仅成为航海者必读,全书字里行间交织着恐惧、绝望、勇气、自我探索的心灵风景,更深深吸引了许多不航海的读者。

6、本书是一本旅游+探险+极限+励志的图书!

7、送给爱探险、爱旅行、爱极限、爱运动、爱生命的勇敢者。此本书年龄无界限,均可享读。

《漂流》读后感(三):航海日记

我的家就在海边,大海陪伴了我的成长,我在海风中呼吸,在海浪中游戏,在沙滩上享受阳光。大海能带我宁静,能宣泄我的情感,看着海浪起伏,听着涛声回荡,能让我抛开一切的烦恼,也能让我躁动的心情,随着波涛慢慢的变得有规律,逐渐平和下来。大海给我带来的神秘和向往,是文字无法表达的。从小就喜欢看航海的电影,看着船长的舵轮,船长的舱室,还有那本厚厚的、泛黄的航海日记。最深的印象大多是船长在日记上记录下每天的经历,留给自己,也留给后人。史蒂芬•卡拉汉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在航海日记的基础上修饰过的出版物,很值得一读。史蒂芬•卡拉汉的非凡经历,可以说是传奇色彩极为浓重,向往自由,崇尚挑战,酷爱极限运动,坚韧的毅力,勇敢的心,带给我极大的鼓舞。航海者都会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出海远行,盼望一个顺利的行程,然后大海却是变幻莫测的。面对迷雾中的大海,礁石礁岛如同沉寂的猛兽,时刻要保持警惕,看到了航标灯塔,最后绕过狭窄的海湾到达真正的港湾。从这里面,我读到了胆大心细。中途休整的城市、岛屿,作者带我们领略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是紧张中一种松懈,调整了紧绷的神经,享受片刻的喧嚣,置身人流当中,少了那份航行的枯燥、孤独,觉得生命是美好的,珍惜在人类社会的时光,不要等到身处绝地才绝望的回望,那时悔之也晚矣。海上最常见就是风,海风摇荡着船只,船只随着波涛摇荡,船内的物品也在随之滑动,人紧紧的抓着绳索、栏杆,奋力的抵抗着,不免脱落者被冲进海中丧生。海浪的拍击声,暴风的怒嚎声,船内供电设施的忽明忽暗,四溅的电火花,冲击着人的神经,磨灭着人的意志,也激发了人的求胜欲望,激发了人的创造力。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痛苦、悔恨、恐惧、忧虑、绝望,还有希望。经历了这些苦难,留下的只有坚毅。自己的经历写成了这本书,供我们阅读,感谢史蒂芬•卡拉汉,感谢你的勇敢,感谢你的坚毅,感谢你的乐观,积极的面对苦难,迎来那灯塔的希望之光,迎来暴风过后的风平浪静。

《漂流》读后感(四):充满正能量的漂流记

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一个人的潜能究竟能被激发到什么程度?没看完书前,我就忍不住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卡拉汉的这段海上经历,手舞足蹈的向朋友描绘卡拉汉是怎么沉船、捕鱼、获得淡水以及修补救生艇等等。经过讨论,我和朋友们达成了一致:强大的求生欲望和航海技能救了他!换成是我,76天?! 开玩笑,估计撑不过3天。 卡拉汉用他丰富的航海知识和非凡的求生欲望一个人在海上漂流了76天。他用亲身体验告诉大家,即使情况再糟,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要乐观勇敢的面对和克服。因为缺乏食物,每天晚上他都会梦见成堆成堆的美食,用他自己的话描述“沙拉堆的像树一样高”,醒来后不得不面对只能喝一小口水吃几小片鱼肉的现实。他也曾在暴风雨后自暴自弃的用拳头打击水面,如马景涛同学般失声痛哭,问苍天问大地为何要让他陷入如此不堪的境地。但是,他从未放弃,在日渐损耗的设备面前,他不断的想办法修补,蒸馏器修修补补好几回合,直至用到了最后一刻;救生艇被鱼刺出了洞,即使手臂磨到出血也要继续补上三天;鱼叉折断了,就用餐叉和奶油刀顶上;淡水容器不够了就从其它废弃设备上拆零件制作……这真的是在用生命求生啊!人是智慧的物种,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和困难,卡拉汉总能想出很多很多的对策。不放弃,活着回去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 回头想想,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他活下来的原因,那就是强大的自控力。喝海水会死,所以卡拉汉只能靠海水蒸馏器和天然雨水来维持生命,雨水得看老天的脸色,不是天天都有,大部分时间要靠蒸馏器,而蒸馏器收集淡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卡拉汉规定自己每天的饮水量,再渴也只喝规定量的水,其它淡水都储存起来,来应对蒸馏器无法运作的多云天和阴天。即使累的站不稳了,他也逼迫自己打起精神去捕鱼,否则就会饿死。鱼肉每天也有定量,所以一条鬼头刀能吃上好几天,当吃完定量后他就把剩余的鱼肉挂起来晒干,用以对付捕不到鱼的日子。 回归陆地后,卡拉汉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们了。突然意识到,原来,平淡的生活已经是种奢侈!如果遇到了困境,我们就用“生命”去克服;如果没有,那么,让我们好好珍惜当下平淡的每一天吧!

《漂流》读后感(五):活着比死亡更容易

活着比死亡更容易

《漂流,我一个人海上的76天》是作者史蒂芬卡拉汉真实的经历,也是李安拍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时最重要的工具书。编辑推荐语是:没有这本书,李安拍不成《少年Pi的奇幻漂流》;没有这本书,人类无法如此理解海洋;没有这本书,一个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潜能的极限。而我看完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作者说:活着比死亡更容易,所以他一直坚持着直到获救。

作者热爱航海,原本打算乘着自己制作的帆船“独行号”,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加勒比海,但是没想到一场暴风雨摧毁了“独行号”,作者只得乘着救生筏开始了漫长的海上漂流生活。作者航海经验丰富,在面对巨大变故的情况下,依然冷静地从独行号抢救回一些生活物资,然后分析目前的处境,并统计现有物资,然后想尽办法来获取水和食物。然而,在逃离独行号时,作者背部和臀部都受了伤,救生筏和睡袋都比较潮湿,甚至积累了许多盐分,以至于作者的伤势变得更加严重,身体也变得更加虚弱,捕捉鱼类也变得更困难。食物和水越来越少,作者必须每天限制进水量,还要撑着虚弱的身子去捕鱼。救生筏上的两个蒸馏器只有一个能用,还必须时刻注意着不让海水浸入,所以也很费劲。雪上加霜的是,经常会有鱼类尤其是鲨鱼来攻击救生筏,作者更需打起十万分精神来赶走鲨鱼。面临各种困境,作者开始思考,或者说是人神交战,他开始回想过去,幻想未来,想象自己获救时要怎样大吃大喝,如何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珍惜时光。最要紧的是,淡水与食物的匮乏,让他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冷静的头脑,去想如何才能活下去。与此同时,救生筏下“鬼头刀”(一种鱼类)的紧追不舍,也让作者在与它们斗争时产生一种主人与宠物相依为伴的情感。

作者在海上漂流了76天,孤独、饥饿、伤痛一直折磨着他,可他从没想过自杀,他说活着比死亡容易,所以他凭借惊人的毅力活下来了。而且在获救之后,他还要继续自己的航海之旅,大海的神秘与自由,让他甚为着迷,让他停不下追求自由的脚步。

我不知道常人面对困境会怎样,但是作者的理性与坚持深深打动了我。我们有时在面对困难时总想着逃避,那只能说这种困难还不是绝境。如果把你丢在大海上,你不坚持,你不面对,你就会死。而你能做的选择就是生,或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