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孤岛之谜经典读后感有感

孤岛之谜经典读后感有感

《孤岛之谜》是一本由(日) 有栖川有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岛之谜》读后感(一):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在咖啡厅里聚会?

望月和信长拿走了地图的复印件准备破解宝藏之谜。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这一疑似伏笔的情节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慢热,情节发展拖沓。

人物没有鲜明形象。

然而要说优点,对比作者的处女作,作者加强了推理的部分,简化了自己不擅长的背景描写或者说感情线。在否定老派推理诡计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

最后作者试图把江神塑造成一位有着人文普世情怀的侦探,可是由于作者人物描写的铺垫太少,完全没有达到实际的高潮效果。

《孤岛之谜》读后感(二):有栖川的文笔实在是太糟糕了

本书之中,有栖川有栖近乎舍弃了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近乎舍弃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这属于重大代价。别的作家这样搞,目的通常是为了服务某类叙述性诡计;但是此书没有叙述性诡计,纯属有栖川有栖文笔差劲而已。

人物刻画几乎都是绕着“我”(有栖川)和麻里亚妹子展开的,连江神、织田这两个侦探性质的角色都沦落到配角地步,其他角色更是毫无存在感。

第一个双死者的案子的解答挺有意思的。后面几个案子一般般,不算好也不算差。推理论证总体过得去,不过说服力不怎么够。

凶手意外性不怎么样。

凶手没有负隅顽抗,削减了小说结局的精彩度。

总体而言,比二流作品好一些,比一流和准一流作品差一些。和有栖川自己其他作品比的话,《孤岛之谜》明显不如《魔镜》或《双头恶魔》;推理实力强于《马来铁道》,悬疑水平略逊于《马来铁道》,总体上略逊于《马来铁道》。

《孤岛之谜》读后感(三):进步中的爱丽丝

江神系列第二部比处女作明显进步不少,就连他最鸡肋的人物刻画部分也生动多了,主要人物不再像月光游戏一样停留在符号层面,个性生动许多。

严谨的逻辑演绎不愧日本奎因之名,尤其是自行车的那一段很精彩,但是指证凶手的力度不够。虽说真凶身份不难猜,但在缺乏证据之下凶手居然毫不反抗的认罪了,也太配合了吧。说起来几位死者同样太顺从了,深究起来凶手计划其实非常不靠谱,居然能安然无恙甚至超出计划的完成实在有赖于各位死者的积极配合。诡计方面只有藏宝是比较突出的亮点,点线面体的进化十分新颖。密室诡计又是万年老梗,毫无可看性,唯有密室的成因挽回少许颜面。死亡留言尚可,但是没有解释死者从坦然受死到留下证言的突兀转变,算是一处bug。

或许现在看来,本书优点不够突出,诡计不够天上,真相不够震撼,但反过来说也几乎挑不出什么明显毛病,结合年代来看确实是一部优秀作品,比起现在处处槽点的新本格作品,这才是良心作品啊!与其说新本格,倒更像本格的风格。

《孤岛之谜》读后感(四):又一个少年侦探团

这位作者也是久闻大名,终于看到了作品。

又是一部柯南和金田一少年式的青春本格探案作品。要是十几年前读一定很喜欢吧,现在看着就感觉幼稚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情节上很容易看出凶手,典型的套路了。手法上还是比较难看出,毕竟出现的几个谜题并不都是凶手原本的设计,而是交织了其他的爱恨情仇与机缘巧合。多重因素参杂在一起就略复杂了。藏宝图这段毫无立体方位感的我其实并没有看懂…画家面对凶手一开始诚恳得不要不要的,主动坦白忏悔还上交证据,真中枪了么却还留下指证遗言…所以其实他一开始都是在做戏企图求得凶手的原谅嘛?没想到凶手统统吃进走好不送了。

总的来说诡计逻辑上还是可以的,作者总结的密室和遗言各种类型也不错。幼稚主要还是体现在文笔方面。老练的作者在小岛风情、人物刻画之类的方面肯定会更出色吧。不过这样的作品也正好对小朋友们的胃口,满满的动漫作品即视感,我们老年人是也没必要过分挑剔。看多了重口味故事,偶尔小清新一把也是很必要的。看着小朋友们元气着暧昧着,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有希望的~

《孤岛之谜》读后感(五):爱丽丝寻宝冒险

为什么我感觉有栖川的文笔还可以吧,没有糟糕到那个地步吧,比起某些作家的人来讲应该也算是不错了的,虽然没有突出的描写,但是各个人物的性格还是看的出来又没有刻意展示,而且整个作品虽然平淡但是也有一种悲伤而又浪漫的氛围,插科打诨也是挺有意思的。

然后来谈推理的部分,首先是密室,作者显然也已经放弃惊为天人的密室诡计了,内出血虽然老套但是给出的理由至少我觉得是合理而且有新意的,顺便也把这个人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然后是第二部分的逻辑流,虽然以日本奎因而著称的有栖川是以写逻辑流而出名的,但是不得不说逻辑流真的不好写啊,这个实在是有些牵强而且人物的行动也比较的奇怪,有一种为写而写的味道,但是逻辑还是说的过去的。有关死亡留言的部分可以说是我没有想到的,虽然简单但是就是没有想到,但是还是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坦然赴死的死者为什么要写,要不这个人物就有一点崩了。最后就是藏宝图的部分,有点意思,有点想要模仿。然后自杀假象同样是靠一个偶然的逻辑流,逻辑流的坏处就是指证凶手的力度不够,所以也就原谅最后的凶手的自白的部分了。

整个故事继续是描写青春和悲惨爱情的故事,感觉有栖川的青春故事有点过于平淡而沉重了,反而不适合写青春侦探故事,但是读多了就感觉也有另一种味道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