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唐人街》的读后感大全

《唐人街》的读后感大全

《唐人街》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人街》读后感(一):主要人物

自己也是蛮无聊的。

一家人来至广东

冯老儿 冯太太 舅舅

汤姆(小儿子) 伊娃(最小的女儿)

《唐人街》读后感(二):生活的语言

这是自己读的第一本林语堂的作品。林语堂是一位用英文著作的国学大师,曾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所提名。唐人街(chinatown family)。借书皮上的一句话,本书描述了第一代华人“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国学大师笔下芸芸众生的幸福与辛酸。属于最早的“移民文学范畴”。小说以冯老而一家的生活状态为主线,写出他们在唐人街生活,奋斗,从洗衣房到梦想有一家餐馆的奋斗过程。写出了他们一家的朴素善良。冯老二的去世却为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转机,保险公司5000美金的赔偿费用使得他们有资金得以开一家餐馆,生活像是个顽皮小孩让人感到不可捉摸的无奈。

《唐人街》读后感(三):传统的观念在异乡中慢慢地淡化

早期的移民华侨,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不同于其他的移民种族,他们的生活格外拮据、略带压抑、会为了整个大家族而牺牲自我,他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娱乐社交,几乎在所有的家务上亲力亲为,从如今的角度看上去他们是古板的甚至是有些怪异的。似乎传统华人的理念就是只有不停地工作不停亲力亲为地攒钱,才是理财的最佳手段。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就要结婚也是理所当然,小说中的母亲希望她能掌控所有孩子们的婚姻大事,非常地强势。我不能理解,她甚至想要改变她外族儿媳妇的观念!整部小说有种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感觉。这就是最初的海外华人,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尽可能地为下一代积攒下每一分钱。他们如同蚂蚁般辛勤地劳作着,他们拥有朴实而又略带墨守成规的本质。而这些,在异乡的他们无法将这些思想完整地让他们的孩子学会。

《唐人街》读后感(四):女性的光辉

什么是好的书?这样的话题远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表述,若要陈述,大概三天两夜也述说不尽。若简单地说,大概三两成语即可。欲罢不能,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我仍记得我第一次被书所吸引的情形,日夜思念,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只有我知情的氛围,想告知别人却也自以为是地觉得别人未必懂这种微妙的感觉。

这本书我几乎随身带着,闲时翻过三两页,或早起细读半个小时。约莫一周时间一起陪书中的人物度过了他们的十多年光阴。我像个隐形人,身在他们其中,替他们欢喜、雀跃、着急、难过、生气、快乐……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我的生活里似乎都能找到原型,却又不尽相同。中国人骨子里的性情还在,而在异地文化中渐蜕变成的模样也逐渐有了距离感。他们是我最熟悉不过的中国人,却也是离我遥不可及的历史面貌。唐人街里熟知的故事在这里没有出现,那只是我对电影里偶尔出现的镜头的表象认知。

刚翻阅时,汤姆的画面感立即浮现在我眼前,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可以拍成电影,那么第一个镜头一定是汤姆那双执着而稚嫩好奇的眼睛。

与其说这是唐人街里一个家庭的写照,不若说是作者对女性的讴歌。跨越了国籍,我不晓得是他对美国女人的偏见还是如何,但他对其他女性的赞誉处处可见。一个女人在背后撑起的一切,像是神圣的使命,从儿女蜕变到妻子、母亲、祖母时,也许一切都变了,而不变的在时间里愈显光辉。

他借她们之口说出了哲学、说出了生活、说出了智慧、也说出了自己。我想我爱极了他笔下的女性。

《唐人街》读后感(五):迁徙的家

对于二十几岁的我们,背井离乡已经少了许多哀愁,也少了些许新奇,世界扁平化后,离开成为常态,已经不记得上一次为了告别而哀伤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但我相信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家永远在那儿,搬不走挪不动。

《北京人在纽约》是改革开放初期一群年轻人关于美国梦的故事,它点燃了太多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残酷现实的体悟。相比较这样现实鲜活的异国闯荡故事,林语堂的《唐人街》就相对内敛,缓慢,同时又铿锵有力许多。一直觉得文字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虽然显得抽象,但对于细微内心活动的捕捉总是那么熨帖。

如今,真正告别家乡,虽没有踏上异国,但在异乡依然能够深切体会其中身份转变与心态调整的微妙。林语堂《唐人街》故事里的时间轴所处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他所讲的故事夹杂了大国和小家的许多爱与恨,这些深沉的情感可能需要一些背景知识的铺垫才能领会一些细小动作背后的隐情。

家,在中国人内心几乎就是全部。在林语堂的作品中,家和家族的故事并不鲜见。与《京华烟云》比较来看,《唐人街》更加市井更加小人物,不变的是同样的跌宕起伏。

在家庭中,父亲的角色不可替代。《唐人街》的故事也是以小儿子汤姆的视角观察父亲为线索讲述了这个家庭的变迁。整体上看,父亲的意外离去应该成为家庭际遇的转折,庆幸的是,父亲的车祸并未把全家人的生活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是换来一笔赔偿金让一家人的经济状况得以改善。因为父亲的离开和钱的介入,家庭的奋斗故事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虽然时代不同,但家庭内部父子、兄弟、婆媳、长幼之间的情感纷争永远都没有变,只是因为这些故事的发生背景换成异国他乡之后,这些情感被衬托的越发脆弱与珍贵。

《唐人街》是林语堂略带自传性质的小说,福建人作为最早一批踏出国门讨生活的勇敢者,他们身上被锻造出的许多独特品质在小说的每个人物身上都能看到清晰的影响,这应该不是林刻意为之,有些深入血肉骨髓的精神是很难经过人为主观改变的。

越是远离故土,对传统对家庭越是偏执的固守。小说中弥漫着一种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道德上,林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中国式家庭观念的认同,这种内心的皈依应该就是在生活的鸡毛蒜皮鸡飞狗跳中依然能够嗅见家庭中的温情与和谐。

走的越远越是思念,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一路迁徙之后,这个家还是会回到那个亘古不变的起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